自序

自序

中国在世界上素有“诗的国度”的美誉。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艺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古典诗词之所以延绵数千年,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重要原因在于它以汉字为载体,把汉字方块、独体、单音、四声的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合乎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形成了同时兼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的大美诗体,使诗作语言精炼、声韵优美、易学好懂、上口好记,为中国历朝历代、男女老少所喜爱。

我是学经济学的,又长期在经济综合部门工作,但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可以说,是一个中华古典诗词的“票友”。我自幼就喜读唐诗宋词。以后,学余工余,也尝试着按照中华诗词的格律规则写了一些小诗小词。在家人和友人的怂恿下,先后出版了《行中吟》、《心声集》等诗集。回过头看,这些习作,记录着我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反映着我心灵深处的所爱所恨、所感所悟,流淌着我对生活、自然、家人、友人的热爱,留下了我几十年人生的足迹。诗集出版后,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共鸣,以诗会友,享受着诗艺切磋的惬意。读诗、写诗、品诗,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欣闻《心声集》英文版即将出版。在这里,我要对凌原教授及其团队包括任小玫、彭琳、仲志兰、满兴远、范海祥、葛萌等朋友的精益求精的翻译和编辑,对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先生的领导组织工作,对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前中国文学出版社英国专家凯伦·史密斯女士对全译文终稿的通读和宝贵意见,对许琳女士和李朋义先生的策划,对李肇星先生和戴行钺先生对译文初稿的认真审读和指导,对陈进玉和陈雨露等先生的支持,对所有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友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在第一部诗集《行中吟》自序的结束语中曾写道:“倘若,或一首,或一句,于人有裨,于世有益,不废纸墨,不枉人时,足矣”。同样的话,也适用于本书。同时,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心声集》英译本的出版,能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能够让国外读者从一个侧面对当代中国、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政府工作人员有更多一点了解,足矣。

是为序。

2012年4月于北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