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楞 悠悠寸草心 感恩母校情

吴德楞 悠悠寸草心 感恩母校情

吴德楞,1915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1937年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抗战后赴重庆中央机器厂工作,从事改装木炭汽车工作。1945年考取教育部留英美奖学金,先赴英国各工厂实习,1947年去美国,在校友魏重庆、沈家桢等合办的人人公司工作,始营进出口生意,后改作海运贸易。此后又在United油轮公司、Falcon油轮公司从事油轮业务,1950年代首次将旧运油轮改装为运粮船,设计两艘3.6万吨油轮,1985年自营进出口生意,对美国造船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访谈中,吴德楞回顾了自己报考交大、立志学习“工科”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交大名师对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校园内的愉快生活,畅谈了在美国造船业的工作事迹和成绩。

口述:吴德楞

采访:纪凯风、欧七斤、施艳婷

时间:2013年8月5日

地点:纽约吴德楞寓所

记录:欧七斤

编者:徐骞

不去清华来交大

我出生在北京,高中就读于北京育英中学。那时,正逢国难当头,学校里每天都降半旗,纪念“九一八”事变。1933年,我高中毕业,雪洗国耻成为心中唯一愿望,于是立志要学习工科,以工业救国。当时,育英中学前几名毕业生是可以保送燕京大学的,但燕京大学还没有工科,我就报考了清华和交大,期待在高等学府中继续深造。

吴德楞年轻时照片

发榜的那一天,心情十分忐忑,特地到北京图书馆去看上海的《申报》,在上面载有录取名单,非常欣喜地发现,我被交大录取了,分配在机械系。还记得,跟我一起录取的,庄标文是第一名,顾以任是倒数第一,我是倒数第二。虽然成绩不佳,但考上交大已经很不容易,因为南方大学录取的水平较高,而且中学毕业都为考名牌大学作补习准备,北方的中学则完全凭学生自行准备,所以差异较大,能进入交大的已甚是欣慰。后来得到通知,清华大学也录取了我,但清华工程系刚刚办学,而交大历史悠久,工科教学成绩显著,于是决定放弃清华,离开父母及生活19年的北京,只身搭火车南下,去上海报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