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言

再版序言

蒋南翔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勇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勤于实践,忘我工作,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功绩。

青年时期在清华大学度过的5年,是南翔同志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从清华园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南翔同志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清华周刊》总编辑、北平西郊区委委员、北平区委书记等,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和北平市学联的一些重要文件。他在1935年12月9日写成的《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体同胞书》中,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已经成为唤醒全国学生和民众奋起抗日救亡的嘹亮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翔同志根据组织安排离开清华园、离开北平,投入到新的革命工作之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从事青年工作。解放后,参与筹建青年团。

新中国成立后在清华大学工作的14年,是南翔同志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带领全校师生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为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南翔同志1952年12月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5月又任校党委书记;1955年10月起先后在北京市、教育部、高教部担任领导工作,仍一直兼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在清华工作期间,他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建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政治、科学、文体三支“代表队”,通过“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加强实践教育,号召学生“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当时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坚持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结合,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世界科技前沿,创办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一批高技术专业,清华师生取得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屏蔽试验核反应堆、第一台数控机床等重要创新成果,完成密云水库等大型工程设计,为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从政治、业务、生活上关心和爱护教职工,努力“团结百分之百”,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通过教学讨论会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实现了“两支队伍会师”和“各按步伐,共同前进”,为清华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迅速发展为高水平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文革”结束恢复工作以后,南翔同志先后在天津市委、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央党校担任领导职务,依然十分关心清华大学的改革发展,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蒋南翔传》全面地回顾了南翔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翔实地记录了他的重要贡献和深邃思想,生动地展示了他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作风,是我们了解南翔同志、学习南翔同志的珍贵读本,也是我们学习和继承清华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坚持和发扬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经验的宝贵资料。本书于2005年首次出版后,受到清华师生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的办学道路,开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此次再次出版《蒋南翔传》,使更多的清华师生及各界读者了解和学习南翔同志的精神风范和教育思想,沿着南翔同志的奋斗足迹去追寻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对南翔同志最好的纪念。

胡和平

(作者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3年8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