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八·一八”天安门广场的插曲
深夜,毛泽东突然提出要穿军装接见红卫兵,汪东兴急得团团转,最后借来了一个大个子警卫战士的军装,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照片。我第一次见到的林彪,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脖子上缠着围巾,面无血色,走路还要人搀扶。
1966年8月18日这一天,首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毛主席要去出席,我们在头一天就开始了准备。
准备什么?据说会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有百万人参加。这当然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只有我们准备还是不够的,还有许多单位也要做许多准备,这样才能使会议如期开成。这里只提一提我们进行的那一部分准备工作。
夜已很深了,忽然得到通知说,毛主席要“穿军装”上天安门,这样一来可把我们难住了。
穿什么军装?当然是现成的了。可是,毛主席自1949年进北京之后,不管解放军服装、佩戴的符号怎样改变、更换,毛主席从来没有穿过军衣,因而也没有为他做过这个方面的任何准备。常说量体裁衣,适合毛主席穿的军衣那真还是难找啊!汪东兴、张耀祠急得团团转。与解放军总后勤部联系吧,现在已是深夜了,人家机关早已下班了;而且这种需要也不好说清楚,因为还要保密啊。如果不把切实的用途讲出来,让人知道是为毛主席找衣服穿,就不易引起重视和得到很快的配合;若讲出来,又不符合当时的保密要求。
张耀祠对我说:“你们中队有没有与毛主席个头相仿的?”
“有。”我说。
我们中队有个干部队员叫刘云堂,他高大的身躯,壮实而宽厚的胸腰,还有那硕大的脸庞,红光满面……虽说只有二十几岁,前额上的头发已显出几许稀疏,他走起路来规规正正,不紧不慢,颇有些老同志、大干部的样子。这一年春天发新衣时,特号的衣服他也穿不上,只好为他也来个量体裁衣请人家给他定做了。这在连队来说,是少见的,显得很特别,印象也就很深。
张耀祠听了我的述说,简直有些兴奋了。忙说:“快去,把他的衣服拿来,量一量,看是不是可以用?”
我把刘云堂仅有的那一套新军装拿来后,缀上红领章,钉上红帽徽,送毛主席去试穿。毛主席穿上一试,看上去除前胸尺寸不够,略显得紧一些之外,其余基本上还可以,好在毛主席对衣着并不怎样讲究。
对这套衣服,毛主席首先表示满意,就决定穿这套衣服上天安门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难办的问题竟然如此意外容易地解决了。谁也不会想到,毛主席是穿着别人的衣服登上天安门,检阅百万游行队伍的。
这一夜,毛主席没有睡觉。清晨5点多,东方泛着红霞,太阳还没有出来,距预定开会时间——上午7时半还有很长的时间,他便上了车,要去天安门。
我乘的车子紧跟毛主席的车驶出中南海,过筒子河,在天安门里停了下来。这时,那里的岗哨刚刚布好,工作人员正在上岗位,毛主席便健步从西马道乘电梯上了天安门的西平台。
这时,天安门广场上与会群众敲锣打鼓正在集中。从上边往下望去,不少群众席地而坐,当中还有些空地,想来还有不少群众队伍没有到达。
毛主席忽然抽身下楼,说要到广场里“看一看”,要“到群众中去”。
我们,还有陆续到达的几位负责人也紧跟其后,随毛主席从西马道逐级走下,出天安门城门洞,过金水桥,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北边。
在晨曦中,毛主席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草绿色的军装,鲜红的领章和帽徽……他信步向广场走来。毛主席在向大家微笑,在向大家招手……瞬间,即使坐得很远的人,也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可是,奇迹出现了,最少也有几十万人的广场,几乎没有一点声息。人们在发愣,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毛主席吗?是真的吗?
啊!是毛主席!沉寂瞬息之后,顿然间,广场里掀起了欢呼的风暴,排列有序的队伍顷刻大乱……发生了可怕的拥挤,人的浪潮真有排山倒海之势,向毛主席站立的地方涌来。因为大家争先恐后,想一睹毛泽东主席的光辉形象啊!
这,在那个年代,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尤其是青年人。
毛主席不仅不能再往前走了,而且,若多站一会儿,就会被人海的浪潮淹没,有被挤倒的危险。
我们几个也顾不得是否会妨碍群众的视线了,紧紧地站在毛主席的身边,请毛主席赶快往回返。毛主席还想多在这里待一会儿,再看一看……但这时,群众拥挤的狂潮,迫使我们围成的小圈子越来越小,已感受到了难以抵挡的压力愈来愈大。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坐着的群众队伍,也顶不住了,不得不站了起来。
然而,毛主席仍面不改色,还是微笑着,热情洋溢地与拥上来的群众握手问好。
跟随出来的几部车子,也陷入了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动弹不得。
我们的后退之路也被堵塞,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
我们随主席出来的十几名警卫人员,寸步不离地围在毛主席的前后左右,生怕拥挤的人群冲撞到毛主席的身上。
这时,中央警卫团的机动部队及时赶到,在卫戍区等单位的配合下,将拥挤的群众分开,清出一条通往金水桥至天安门城门洞的通道,毛主席才回到金水桥上。可是,毛主席还不甘心,他再次回过身来,挥动着那顶军帽,向欢呼的人们致意。到了金水桥上,已属于控制的警卫区域,没有了拥挤的人群,我们这才放下心来。当毛主席再次回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广场又一次沸腾起来,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7时半,大会在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开始,林彪发表了讲话。
他对兴起的造反派、红卫兵们说:
“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创举!”
他说:“我们坚决地支持你们敢闯、敢干、敢革命、敢造反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他赞扬红卫兵是“文化革命的急先锋”,并号召他们:
“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改造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搬掉一切绊脚石!”“这次是大战役,是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思想的总攻击。我们要在毛主席领导下,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旧风俗、旧习惯势力,展开猛烈的进攻!要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彻底打倒,打垮,使他们威风扫地,永世不得翻身!”
林彪扯着尖尖的嗓子,发表了充满火药味的讲话。
提起林彪来,我对他了解得并不具体,也不多,但认识他却很有些时候了。
那是1951年,我跟毛主席出差杭州,当时林彪也在那里。有一天晚上,林彪和叶群要来看毛主席。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见过这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很有名气的人物,在我的想象中,他一定是仪表堂堂,很有大将风采……出人意料的是,从车里钻出来的林彪是另番模样。
那里的天气并不很冷,可是他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脖子上缠着围巾,头上戴着帽子。这时我才看清,他的个头并不高大,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下了车走几步路还得让别人搀扶着。
随行的叶群解释说:“林总身体不够好,怕风,怕光,怕冷,怕出汗。”
其后的20年间,我还见过他几十次,那全是他到毛主席这里来开会或是参加会见外宾等,印象比较深的是,冬天他坐在保险车里,车里有暖气,他还要穿上套裤。每次来毛主席这里,都是先被人扶到我们的值班室脱大衣,去套裤,解围巾,摘帽子,整理好再进去,走时再到值班室把这一套穿戴好了才出门。有时毛主席要他陪见外宾,还要等林彪方便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人物,“文革”中突然成了红得发紫的人物,后来九大党章还明确规定他是毛主席的接班人。
讲话结束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首都百万人的游行队伍,主席台上的党中央领导人不时向群众招手,然而,游行群众的眼睛却在寻找毛主席的身影。虽然,往年“五一”、“国庆节”也都曾有过这样的场面,但此时此刻,人们对亲眼看到毛主席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游行的队伍似潮水般地在天安门前翻滚,源源不断地流过。毛主席始终站在城楼上,不曾休息片刻,毛主席对群众倾注了无比的热情。
在天安门上,还邀请了数百名男女学生上来,与毛主席、与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观礼,检阅游行队伍。本来,按大会的安排,首长和学生分区域站立,像往常那样,很有秩序,可是这些学生一上来,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先则到处乱窜,也不听劝说;继则要见毛主席,要与主席一起照像;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把城楼上的秩序搞得乱哄哄的。
这时,一个戴着红卫兵袖章的女学生来到毛主席面前,主席同她进行简要的交谈,无非是问她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呀……她也没有征求毛主席的意见,便把写有“红卫兵”三个字的袖章戴在了毛主席的左臂上。
毛主席看了一眼那个袖章,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的报纸上把这件事大加宣扬一番,从此,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国,随后就是红卫兵冲上街头破“四旧”。这一行动,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分批会见观礼台上的代表时,广场上的人流立刻骚动起来了,正在游行的队伍全停下来不走了,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毛主席。为了满足他们的这个要求,毛主席在城楼上由东向西、再由西而东地走着,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军帽,向广场上的人们招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在广场上空激荡。
毛主席连续接见这么多的人,在那里站立,不停地走动,一连几个小时,很疲劳,我们担心他的健康,劝他进去休息一会儿。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一直到最后一批游行队伍过去了,他才离开那里。
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以特大号字,头版头条地位,突出地报道了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出席的这次盛会。
毛主席的接见,林彪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红卫兵起来造反的“士气”,他们以“党不变修、国不变色”的崇高信念为己任,到处煽动,四处冲杀,有的甚至失去理智,疯狂破坏,使全国的许多地方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混乱之中。
想当初,如果能够料及造成这么严重的恶果,毛主席会那么热情地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样不辞辛苦地鼓励青年人去做蠢事吗?!
在战争年月毛主席料敌如神,指挥千军万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到如今,对于红卫兵的灾难性破坏行为,却未能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