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幼时聪慧过人,文辞敏妙,真宗景德二年(1005)十四岁以神童被荐于朝,“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宋史》本传)。二十八岁为知制诰,三十岁拜翰林学士,深得真宗倚重,每有咨询多用方寸小纸。太后刘氏垂帘听政,任枢密副使,因事遭弹劾,出知应天府,在任期间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不久,召为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罢相,出知亳州。庆历三年(1043),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次年,遭蔡襄等弹劾,再度罢相,出知颍州、陈州、许州。皇祐二年(1050)知永兴军,后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以疾归京,六十四岁病卒,谥元献。

为朝廷重臣和文坛耆宿,广泛延揽文人隽士,善奖掖后进,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而进用。为文赡丽,尤工于诗。其词承续晚唐五代遗风,为娱宾遣兴之作,多寄情歌酒、流连光景,抒写闲情雅趣,但除却铺金缀玉,格调闲雅,思致深蕴,音韵谐婉。宋·王灼《碧鸡漫志》评其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云:“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有《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去年”句:亭台,原本作“池台”。语本唐·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②香径:铺满落花的园中小路。

【赏析】

此词历来被推为名篇佳制,其和婉明丽如玉润珠圆,是《珠玉词》特有的格调。词人伤春惜时实为忆旧怀人。暮春天气,水榭亭台,夕阳余晖,都依旧似去年,但伊人不在;眼前,花落如情事已去,燕归人却未归,小园芳径,唯有孤身徘徊。词的通篇不作一句怀人语,只以景映衬、以景喻托,自是含蕴隽永。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工巧而流丽,是浑然天成的名对:去的,倩影芳姿飘逝无回,来的,残踪旧迹恍惚依稀;人生聚散如花开花落,往事追忆似幻似真。不但以词境胜,也以理致胜。此二句也是作者得意之句,不忌重复使用,又见于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诗的腹联,它在原律诗的沉闷中,如金玉没入沙砾;一入词中,则淘汰沙砾,金玉生辉!仔细玩味,此联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确是词家妙语,但若作七律诗句,则未免柔弱了,故明·沈际飞云:“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辑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诵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使别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略)。”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征置为僚属),又荐馆职,遂跻侍从矣。

[明]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清]刘熙载《艺概》: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著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著之字也。

【今译】

新词,一曲

美酒,一杯

这低吟浅斟的情怀,

依旧,是去年

春色已晚天气

清歌的水榭亭台。

夕阳在西下

它,逝去了

几时还会重来?

无可奈何,花

寂然凋去

曾经的美丽不再,

似曾相识,昔日燕子

寻觅旧巢归来。

园中小径

散溢着清寂芬芳,

踏残花点点

我,独自徘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犹“一晌”,片刻。②等闲离别:意谓动辄分离。等闲:无端。消魂:极度哀伤使人魂失魄散、心神黯然。此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语意。③辞:推辞。④“不如”句:用唐·元稹《会真记》“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句意。怜取:怜爱。

【赏析】

晏殊一生高官厚禄,日常宴饮“必以歌乐相佐”(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但雍容华贵之余不免人生的空虚和迟暮。所以晏殊词往往于听歌赏舞的欢愉中,伴随好景难再的感伤,交织年光有限的低叹。

这首词表现词人借歌筵之乐消释人生的烦愁。上片,人生有限,却离别销魂,只应歌酒行乐,三句一气呵成而笔意曲折。过片两句为一篇之警策,“念远”则衬以满目山河,“伤春”则托以落花风雨,前句含义层深,境界苍茫,后句意象凄美,情思缠绵。其景情映照,刚柔有致,是“重、拙、大”兼有之笔,显示出作者造字炼句的功力,故得前人推崇。结拍忽作宕开,及时行乐,爱怜眼前,补足上片歇拍“酒筵歌席莫辞频”句意,回旋主旨。及时行乐,究其意是对生命短暂、衰微的一种补充,“不如怜取眼前人”是旷达,还是浅薄?是沉重,还是无奈?或者是旷达掩盖下的浅薄,是不堪沉重的无奈。它在情景之外包蕴了深刻而真切的人生体验,这就是晏殊词的深蕴理致。

此词抒写伤春念远的愁怀,作者一变平时的闲雅蕴藉,刻意沉着,笔力稳沉,但格调并不显哀沉,仍有一种温婉气象。

【辑评】

吴梅《词学通论》:“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而人未之知,可云陋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前半首笔意回曲,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

【今译】

年光,只在

倏忽而逝的片刻

有限的是此身,

无端又别离

最容易使人

黯然,失落心魂,

还是沉醉吧

莫要推辞,这欢娱的

酒筵歌席频频。

望去,山川阻隔

空自一怀念远的心,

风雨飒飒里

落花飘残

岁华,也飘残了

几多迟暮伤春。

不如,将旧时情意

爱怜眼前

浅斟低唱的佳人。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菊:长廊栏杆边的菊花。兰泣露:兰草上的清露如泪珠。唐·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②罗幕:轻纱薄绸的帷幕。③不谙:不解。谙:熟悉、了解,此意指理解。④彩笺(jiān):彩色的幅小而华美的纸,常用来指书信或题咏的诗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白色生绢),通常长一尺,故称。

【赏析】

这首情致深婉的念远怀人之作,构思别致。词用逆挽法,由清晓所见菊兰泣露、燕子双飞的孤寞,继而忆起昨夜斜月穿户、西风凋树的无眠,再折回到眼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离恨。上片取景偏狭,多相思的柔婉,下片于境界广远中见伤离的悲壮。全篇从朱户罗幕的低哀到高楼天涯的思远,上下片自然融合,贯串为一。

唐宋诗词多以明月映托离愁,唐人张泌叹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晏殊却感叹:“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至苏轼则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或婉丽,或含蓄,或清疏,风调不同,各具意趣而又同为佳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引“昨夜西风”三句,借它比喻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苦苦寻觅的“第一境界”,虽与词原意了不相涉,但可见其意象容涵之深厚,耐人寻味。

【辑评】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今译】

长廊栏杆边

轻烟,淡淡

笼着黄菊忧郁的恍惚,

兰草上晨露

清冷无声地泣哭。

重重帘幕

垂下层层轻寒,

双燕,翩然

穿帘飞去了

没有人唤得住。

昨夜,明月皎白

不知离人相思的苦,

天色晓时

还斜照纱窗朱户。

孤枕不眠里

听秋风,一阵阵凄紧

凋落庭院绿树。

清晨独上高楼

空阔,高远

望尽天涯路。

想寄予新题的诗笺

连同一叠

诉说衷肠的尺素,

可眼前山长水远

伊人,在何处?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①金风:秋风。古代用阴阳五行解释季节,以春、夏、秋、冬四季配金、木、水、火、土五行,秋令属金,故称“金风”。②紫薇:凌霄花的别名,夏、秋之间开淡红紫色花朵。朱槿:又名扶桑,枝叶婆娑,二月至秋间开红、白花。③却:正。④银屏:镶饰银箔的屏风,此借指华美的居室。

【赏析】

此词抒写悲秋的愁怀。全篇语意隐约含蓄,只写节序变换和人物的细微感受,无一笔落到“愁”字,但细加体味,却句句含愁:叶落、花残、燕归、日斜,愁岁时之衰晚;绿酒微醉、小窗沉睡、银屏夜寒,愁人生之迟暮。作者不着意地轻淡写来,于衰秋景色中透出悲秋的孤寂意绪,景与意自然圆融。这悲秋的情思是伤晚,还是忆人?可于言外求之。

自古悲秋多萧疏之景、凄厉之情,而作者却用雅淡轻婉的笔墨写秋景秋情,飘溢出一缕淡淡闲愁,具有一种温婉闲雅的风调,为宋初词的高格。宋·王灼《碧鸡漫志》称晏殊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与比”。从此词来看,不为过誉。

【辑评】

[清]先著、程洪《词洁》:情景相副,宛转关生,不求工而自合。宋初所以不可及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来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

【今译】

初秋的风

拂来一缕缕细微,

梧桐叶,片片

在风中飘坠。

新酿的绿酒

初尝,格外香醇,

浅饮一盏

让人醺然而醉。

雕花窗格帘下

一枕斜倚,浓浓地睡。

醒来,庭院空空

紫薇谢落了

朱槿也凋残,

斜阳,犹自依依地

照着残剩枝干。

双燕南归时节

春去秋来,已晚,

昨夜,卧室幽寂

华美屏风

透入一丝侵被的轻寒。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注释】

①离亭:即长亭,见林逋《点绛唇》注。②胧:朦胧。

【赏析】

此词不作上景下情或下景上情的结构,而是亦情亦景,以细致的笔触写幽微的情思。时光催人渐老,别离却悠长不尽;泪易滴酒易醒,愁怀终是排解不去。这愁怀从长亭恨别、泪湿春衫中来,从西风急紧、梦魂频惊中来,无奈之极托于梦寐,可是月光惨淡里,西风萧萧,落叶萧萧,将片刻好梦惊起;梦醒时又闻孤雁哀鸣,久久回荡在天边。末处画外音响的衬托,更见出秋色已浓,伊人未归。

词中抒写的是深秋月夜的一缕愁绪,也是人生别离的一怀长恨,只是作者并未沉溺其中,而是托天边一声雁唳,将这离愁别恨散入深沉疏朗的秋色,融入月夜的高远空阔。

【辑评】

赵尊岳《〈珠玉词〉选评》:梦酒而醒,醒而闻雁,此瞬息间事,感则有之,又何有于时光之催人耶?作者心细于发,笔妙如云,只轻轻于梦中用“春衫”二字,以见所梦者,为春日事,而今梦醒,则为秋雨梧桐,相去已两季节,乃匆匆现于一梦,瞬息之中,是岂非时光之催人乎?

【今译】

时光,无止流逝

只知催人

渐入衰晚老境,

不知人,一怀

排遣不去的相思多情。

那离别怅恨

总牵绕向十里长亭,

每每想起

泪水湿落春衫,

将人从沉醉中

忽地,轻易唤醒。

昨夜,梧叶飘落

秋风一阵凄紧,

浮云散后

轻淡月色笼下

朦朦胧胧,一院凄清,

难得一个好梦

又频频惊断

醒后,一枕孤冷。

听,不知何处

传入清寂高楼,

那南飞大雁

“唳”地一声哀鸣。

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①玉真:仙人,多借指佳人。②重(chóng)头:词中前后阕节拍(句式、音韵)完全相同的称“重头”,唱时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琤琮(chēng cōng):玉石声或流水声,此形容歌声。③入破:唐宋大曲末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节奏开始加快。又五代·刘昫等《唐书·五行志》载:“天宝后,乐曲多以边地为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至其曲遍繁声,谓之入破。”即因其繁弦急声比喻为破碎,故名“入破”。④点检:查核,查看。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怀旧之作。黄昏,词人徘徊在小园芳径,池塘绿水、阑干石阶都是那么熟悉,不由引起他对往事旧踪的回忆。

上片实写,歌韵琤琮,舞腰乱旋,渲染往昔酣歌醉舞的场景。过片用虚笔,阑下香阶,醉后日暮,承写往昔歌舞之乐。末两句急转落到如今:当时赏花人,点检无一半。其语似平直意却含蕴,昔日美妙情事,今日回想尽成陈迹;这往事的回忆清晰而又朦胧,真切而又遥远,最后只剩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一怀伤心惆怅。词至此戛然止住,收出人生无常的沉厚伤感。清·张宗橚《词林纪事》云:“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系)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遍),不禁惘然。”

此词中所写玉真似的佳人歌喉清啭,舞姿飘盈,曾令作者心摇神迷,伊人是“花”,还是“共我赏花”的人?作者语焉不详,在明写与暗写交替互见中,让读者玩味自得。

【辑评】

[宋]刘攽《中山诗话》: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极美满之风光,事后回思,都成陈迹。元献生当盛世,雍容台阁,而重醉花前,尚有旧人零落之感。若生逢叔季(末世),衣冠第宅转眼都非,宁止何戡感旧耶?

【今译】

池塘,涨满新绿

盈盈水面春风和暖,

记得也是这时节

怦然心动,与伊人初见。

她,一曲小词

似流水琤琮

妙龄歌喉婉转,

轻盈腰身

曳一团粉红舞衣

伴着急促乐调回旋。

珠帘半掩的窗下

散落花香的阶畔,

酒醉,心醉

歌酣,舞酣

不觉里夕阳沉下

天色渐已昏晚。

可叹的是

当时与我歌舞赏花的人

如今——

剩下不到一半。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指红花稀少。②阴阴见(xiàn):树林荫浓而现出幽深。见:同“现”,显露出。③游丝:蜘蛛、青虫所吐的细丝及空中飘荡的柳絮、细丝等。

【赏析】

此词宋·黄昇《花庵词选》题作“春思”。上片写郊野出游。红稀绿遍,浓荫飞絮,正值春光衰残时节,一缕伤春愁绪隐然,只是不着一字道破,而“春风”二句以物之无情衬人之多情,饶有意趣。下片写庭院归来。炉香袅袅,游丝悠转,见出院落静寂和心境虚闲。歇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妙在不着实写,而无聊之孤寂、莫名之惆怅尽可味而得之,芳郊漫步、深院闲居的春思也都落到一“愁”字上,惜春伤逝之意由此透露而出。

晏殊一生高官厚禄,这如炉香幽微、斜阳迷茫、庭院虚空的伤春情怀,不过是荣华富贵厌腻时的闲愁闲绪。但作者以景见情用笔含婉,不作直泻浅露,也没有激烈促迫之音,重在抒写一种深微幽隐的内心感发,自有温润闲雅的味致,可堪玩赏。

【辑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结句“深深”妙,着不得实字。

[清]沈谦《填词杂说》:“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唐人方棫诗)不若晏同叔“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更自神到。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能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翻覆用之,各尽其致。

【今译】

小径的花渐稀

剩几枝残红

萎谢了初春的烂漫,

郊外,芳草绿意

将原野染遍。

高高楼台,掩在

浓荫幽深的树色

犹依稀可辨。

春风,不懂将柳絮束挽,

任它漫天里飘飞

乱扑行人的面。

院墙一角

一蓬翠叶丛,藏着

黄鹂的啼啭,

珠帘外,双燕

呢喃廊柱梁间。

香炉轻烟一缕

静静地追逐游丝回旋。

酒后,午梦初醒

心情正愁闷,

夕阳,挽着低沉暮色

斜照深深庭院。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新社:古代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祭祀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此处指春社,在立春之后清明之前。古人尤重春社,邻里大聚合行祀社之礼,酒食分餐,赛会喧腾,极一时一地之盛。②“梨花”句:我国民族“花历”,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春分节的三信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谢落后,清明在即。③巧笑:轻盈美好的笑容。《诗经·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④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妇女游春多以斗草为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人们“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赏析】

这首词似一幅古代妇女游春的风俗图。上片写郊野春色。燕子翩飞,梨花初落,池塘青苔几点,黄鹂数声巧啭,空中飞絮轻盈,为少女踏青点染出一片明媚春光。下片写游春情景。选取“斗草”场面,着墨于人物心理,采桑路上的巧遇、昨夜春梦的甜美、斗草得赢的笑涡,写出了少女的天真活泼,使上片所绘的春色成为充溢无限生趣的活景。从词中散溢出春光,流淌出笑声,走出纯洁秀丽的少女,达到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境界。

此词纯然白描,用笔轻灵秀润,风调明丽清婉,时序、物态、人事、心情俱美,通篇浑然流转,若无神力不能达此境。

【辑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小倩香奁中笔。

[清]陈廷焯《闲情集》:风神婉约。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今译】

燕子飞回时

春社喧腾,

梨花飘落后,清明。

池塘里的苔钱

三四点,漂浮绿嫩。

枝叶垂下

流溢黄鹂的啼唱

一声,两声,

白昼长长里

柳絮飘飞着轻盈。

忽地,抛来一串

东邻女伴的笑声,

婷婷走来

恰在采桑小路逢迎。

“怪不得昨夜

梦,飘忽春风,

原来是今早

这踏青斗草赢。”

盈盈笑涡

——从双脸飞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