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生离,何时死别

何时生离,何时死别

作者:刘芳

性别:女

年龄:42岁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采访时间:不详

采访地点:不详

约稿者:刘端祺

生离死别,人之常情。说是简单,但当你我面对时,除了悲痛、惶恐、不知所措外,还会留有一些遗憾和一些感怀。

作为医生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很少谈论生死。似乎自己还很年轻,未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自己也依然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尽管经历过母亲的离世,但随时间的推移,悲痛和感伤已经淡去。从未在意生死,缺了离别的概念。然而,在从事宁养工作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又是“活在当下,预知未来”。

何时生离

在我参加高考的前一年,母亲匆匆地走了,没留下一句嘱托与祝福。当时这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我母亲和所有中国传统母亲一样,刚强、纯朴、善良、勤劳。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母亲的身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全家人做好早餐;一边做饭一边收拾厨房,把锅碗瓢盆擦得锃亮;蹲坐在水池旁,用洗衣板搓床单被罩;弯着腰,把水泥地擦洗得干干净净。然而,就在全家日子刚刚要好起来的时候,母亲偏偏得了肺癌,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记得那是龙年,也就是1988年的春天,春寒料峭,时常是寒风夹杂着清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就在那一段日子,母亲感冒了,开始只是咳嗽、咯痰。不知什么时候,好像咳嗽越来越重,母亲就自己在单位的卫生所拍了一张胸片。我记得她跟我说,肺部有阴影,要到大医院去确诊。但是,当时的我,对阴影没有什么概念,也不会跟重大疾病联想到一起,每天依旧上学、放学,也很少去问一下母亲的身体如何,好像得病是正常的,过一阵儿就会好起来。但是,自从母亲住进了大医院,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母亲住院了,家里的事情也突然间多了很多,父亲要给我和哥哥做饭,又要给母亲送饭,还要在医院陪护。有一天,父亲隐瞒了事实,对我和哥哥说,你妈妈诊断的结果是肺结核。所以,开始我和哥哥并没太在意,特别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就期待着母亲好起来,快回到我们身边。也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一天,或许很快,我们就要永久地失去母亲了。

然而,随着化疗的开始,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非常虚弱,在医院各科室之间做检查,都要远房的大表哥背着去。父亲觉得我们年龄小,怕在医院交叉感染,也担心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也很少带我们去看母亲,只有在周末,我和哥哥才有机会以送饭名义去医院看母亲,陪母亲唠嗑。那时,我看到虚弱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心中不免涌起一阵阵的痛,常常以打水的理由一个人到外面抹眼泪。然而即使是这时,我也仅仅是心疼而已,从未感觉离别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也一点都不觉得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的病好像是重了,因为她已经开始出现呼吸困难了,医生说有心包积液,但是我始终觉得,只要母亲在医院,有医生的治疗,就会平安。我能做的就是给予母亲更多的照顾,送饭、喂饭、搀扶母亲去洗手间,为母亲擦身、洗脚。但是就算如此,对于今天的我来说,还是感觉做得太少了,没能听到母亲最后的嘱托与希望,是我一生的遗憾!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的是中心型肺癌,不能做手术。治疗的流程是很程序化的化疗和放疗,当时,母亲要做放疗必须转到附近一个医院的放疗科。那里的房间很小,里边住着四个患者,据说有一个阿姨,曾经得过乳腺癌、甲状腺癌,都治愈了。得到这个消息,对我们的意义就是,原来癌症是可以治愈的!这时,我们仍相信母亲没事的,不会离开我们的。

可就在一个星期日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家里做好的饭菜,骑上自行车,直奔医院,替换照顾母亲一夜的父亲。一边是日渐消瘦虚弱的母亲,一边是日渐苍老的父亲,一种家庭的责任感涌上心头。父亲前脚刚走,我喂母亲吃了几口稀粥,母亲说要去卫生间,我小心翼翼地搀扶她,母亲在卫生间待了好久,大约有20分钟,出来后,看见母亲脸色苍白,突然间呼吸困难加剧,大汗淋漓,吓得我赶忙去喊医生,而自己则害怕地躲在了一边,大脑一片空白,只见很多白衣在眼前晃来晃去,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但结果是,母亲没留下一句话,就匆匆地走了……母亲从诊断到去世,仅仅过了47天。母亲是自己走着进医院的,没想到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来,那一年,母亲48岁。

作者感悟

很多年过去了,我都在想,如果母亲没有接受放、化疗,会不会多活几个月?我们给她的治疗,是否真的科学、恰当?如果母亲知道会永远离开我们,会对我说些什么?她在生病期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对自己的未来做什么安排?我们后来所做的一切,她是否满意?是否可心?然而,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再有答案了。留在内心的永远是无数个未知。

所以,我想说,如果有一天,我患了重病,我要对自己最亲的人说,我爱你。我要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份叮咛,一份嘱托,一份鼓励,一份勇气。我会真的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不再去做无畏的挣扎,我会计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归宿。也许有一天,我会打开电脑,登录“选择与尊严”网站,郑重地写下自己的“生前预嘱”。

何时死别

人都害怕死亡,也许是不知道死后要去哪里,也许是不了解死亡的过程,更多的也许是担心死前的痛苦。但是,如果能预知生死、坦然面对,也许会得到善终。而那个充满奇幻色彩,来得坦然、走得无憾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在她53岁时,爷爷因病去世了。剩下奶奶一个人,无法继续生活在农村,就随着我父亲来到了城里。所以,我和哥哥从小就跟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奶奶不识字,但是头脑很清楚,在家里除了照顾我和哥哥的日常生活,还监管我们的学习。虽然她不会给我们检查作业,但是她会看我们作业本上的对号有多少。如果我们没写完作业,就是说破了嘴,也别想跑出去玩。奶奶的身体很好,但是每当有邻居家的老人去世,就会听到奶奶说,“等我老那一天,可千万别给别人添麻烦,如果能自己睡一觉就死去,那就是修来的福。”

那是20世纪70年代,北方的天气非常冷。我们全家的棉裤都是奶奶一个人做的,而且每年都拆了再用新棉花重新做。印象中,奶奶总是在做棉衣、棉被。慢慢地,我长大了,有一天,奶奶开玩笑地说:“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我十年前就把装老衣服做好了,但是现在还活得挺好。我要重新再做一套,做薄点的。因为现在的气候变得太暖和,再没有以前的大雪天那么冷了。我死后要是再穿那么多,该有多热啊!”很快,奶奶自己就把衣服重新做了一套,做成什么样,我从来都没问过。时间就一直这么平静地流淌着。一转眼,奶奶80多岁了。经常听奶奶告诉我,“我的装老衣服都在我的柜子里,你千万要记住,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可千万别找不到啊!现在外边买的衣服都不好看,质量也不好,我不喜欢。”还经常说,“在农村,人在快要死的时候,就会被家里人放到地上。如果我死了,我就躺在我的床上,可一定不要把我放在地上,太凉了。你看,咱家的床多舒服,又暖和又柔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我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奶奶这些话。但是因为说的次数太多了,我也就知道,她喜欢她那温暖的床,她的装老衣服就放在她的柜子里。

奶奶从小生活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而且哥哥从小长得清秀、白净、帅气,所以一直是奶奶的心尖。有一天,奶奶说,“我要是死了,可不要把我送回老家,我就在市里,看我的大孙子。”对于奶奶的这些话,我们都一笑而过,谁也没往心里去。然而,就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幸的事情还是不请自来……

那是一个跟往常一样的周六,我放学回家(我们平常都住学校,只有周末回家团聚)。一进家门,就看见奶奶有些不舒服的样子,跟我说,“我这几天都很难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走,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告诉自己,一定要撑到你回来。现在好了,我放心了。”然后转身拿出一个手绢,里边包着奶奶平时最喜欢、最珍贵的翡翠戒指,奶奶用颤抖的手把戒指戴在了我的手上,说这是她的妈妈留给她的,现在就交给我了。我一听,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说,“奶奶,你现在不是好好的吗,说这些干什么?你还要等到我毕业,嫁人呢!”我调侃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这种沉重。奶奶也没有再说什么,气氛好像又恢复了正常,但是我的心里一直觉得怪怪的。我知道奶奶喜欢吃软炸带鱼,所以就去市场挑最好的带鱼给奶奶炸好了,奶奶吃得很开心,也很享受的样子。到了晚上,奶奶说有些不舒服,但具体也说不清哪里不舒服。爸爸找来了医生,简单地查了一下生命体征,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奶奶说没事的,让大家放心。

然而,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我们都还在睡梦中,就听到奶奶有动静。我们赶紧跑过来,结果奶奶已经咽气了。她的面部表情非常平静,没有一丝痛苦,没有一丝牵挂。我静静地握着奶奶的手,一直很温暖,没有僵硬,没有冰冷,真的就像睡着了一样,奶奶一直躺在自己温暖的床上。到这时,我才想到把奶奶放在柜子里的装老衣服找来。原来,这套衣服包括线衣、棉衣、外衣,线裤、棉裤、外裤,连绑腿都准备好了,还有一双手工缝制的朴实的黑布鞋。手捧着这些衣服,我才感受到奶奶以前经常跟我讲那些话的目的,她早就安排好自己的后事了。奶奶去世后,我们遵照她的愿望,把她的骨灰安放在了息园。奶奶在那里,能看到我们,我们也似乎能感受到奶奶的气息。

作者感悟

奶奶离开我们很长时间了,回想起来,我们没有遗憾,完全按照奶奶的想法,让她躺在自己温暖的床上,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离开这个世界,葬在了幽静的息园,看着她的大孙子,也祝福着我们!

死亡是很神秘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但为什么奶奶能预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为什么能在生命结束之前,完成自己的愿望?这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个无法解开的谜。但无论怎样,奶奶在有生之年,对自己的后事有了非常完美的安排,作为子孙的我们,每每回想起来,内心充满了欣慰。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是可以让自己的今天更有色彩;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我们要勇于面对,做一次有准备的旅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