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5年前,当我写作这本《贝多芬传》时,我并没有想过要完成一部音乐学方面的著作。当时是1902年,我正处在一个骚乱动荡的时期,经受着痛苦的思想折磨。我逃出了巴黎,来到贝多芬的故乡。贝多芬不仅是我童年的伴侣,更在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我在贝多芬的故里——波恩,待了几天的时间。在那里我似乎重新看到了贝多芬及他的那些老朋友们的影子。我来到科布伦兹访问韦格勒的孙子们,在他们身上我重又见到了当年的韦格勒夫妇。接着在美因兹,我听了一场贝多芬交响乐演奏会,是由魏因加特纳指挥的。
在贝多芬的故里,我的心情重又变得平静,我向贝多芬倾吐着我内心所有的想法。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潮湿而灰暗的四月天,我能切身感受到贝多芬一生中所遭受的苦难,仅有的欢乐以及对抗命运的勇气。在贝多芬的身上,我获得了鼓励,鼓起了继续在人世生活的勇气,我感谢上帝能给我这样的机会。
之后我又回到了巴黎,并写出了这本小册子。先是在《巴黎杂志》上发表,后又被贝玑拿去刊载。我并没有想到这本书会流传到我朋友圈以外,但是,“万事自有天命”……
请原谅我叙述这些细节,但我又不得不说,因为今日有人拿那种严格的史学方法的标准来衡量这本小册子,对此我必须做出解释。我在《亨德尔》和关于歌剧研究的几部书内,已经详尽地阐述过音乐学了。但写作《贝多芬传》绝非是为了学术目的,它是为了要给那些正在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们以鼓励,能让他们从这本小册子中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写作《贝多芬传》是出于信仰和爱的一种行为。现在这本《贝多芬传》大家人手一册地拿了去看,它的广泛流传让我倍感欣慰。
在那个年代,法国几百万的生灵,和受到压迫的理想主义者们,都焦灼地等待着一声解放的讯号。而从贝多芬的音乐中,他们听见了这声讯号。大家都纷纷开始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在内心怀揣着一种神圣的崇敬之情。今天的时代和过去已大不相同了,但从我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中,大家还是能够看到过去那个时代的影子。
如今我写出的这本小册子,由一个并不出名的店铺出售,竟在几天之内流传在大众中间,它似乎已经不再只属于我一个人了。
我重又将此书读了一遍,感觉有些内容略显残缺,但我也不打算重新改动了。我认为这本书还是保留它最初的模样为好。在贝多芬百年祭的时候,我将用这本小册子来怀念贝多芬,同时颂扬那个时代伟大的大师。那些教给我们如何在困境中生活,又如何平静地面对死亡的正直真诚的大师。
罗曼·罗兰
192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