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的作家
我是怀着真诚来写作的,我的一切希望就寄托在这种真诚之上。
——柴可夫斯基
谱写《意大利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在意大利旅游了一段时间,回国的日子到了。晚上,柴可夫斯基躺在旅馆的床上,默默回想着。就要告别意大利了,还真有点流连忘返的感觉。
美丽的意大利呀,浪漫的意大利呀,热情的意大利呀……
文人墨客游览了一个好地方,就会拿起笔来,写一篇游记作为纪念。作曲家呢,应该谱写一首乐曲,记下他的感受,记下他的随想。我就给这次意大利之旅写一首随想曲,就称为《意大利随想曲》吧!
写《意大利随想曲》自然要随想意大利,柴可夫斯基不禁回想起来:他们一行人饱览了罗马的绮丽风光和名胜古迹。他们游历了阿皮亚公路,瞻仰了圣彼得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以及地处温克利的圣·彼埃特罗教堂,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摩西》,作者把这个《圣经》中的宗教领袖刻画得惟妙惟肖,个性也非常鲜明,让人看了以后就会永远铭记心中,柴可夫斯基在这尊雕塑面前久久伫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还去观赏了罗马圆形剧场和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中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顶画《创世纪》,这幅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几百年前就能创作出这样伟大的绘画,真是令人惊叹啊!这部艺术杰作所蕴含的圣洁美深深感动了柴可夫斯基。
意大利的人民热情、豪爽而又潇洒。一次柴可夫斯基去看歌剧,被剧场里的观众认了出来,他们全都站起来向他鼓掌欢呼:“欢迎,柴可夫斯基,欢迎,柴可夫斯基!”他感到非常的荣耀,但又不好意思。当演出结束时,一些观众又走到柴可夫斯基面前,同他握手,请他签名留念,那热情的场面让柴可夫斯基心里热浪滚滚。
1880年的新年,意大利罗马街头的狂欢节真是热闹。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戴着各式各样假面具的意大利人在街心广场尽情地载歌载舞,尽情地狂欢。
意大利人有天生的好歌喉,世界知名的歌唱家不少,民间的歌唱家也不少。在这民间狂欢节上,好多人的歌唱都高亢、响亮,声入云天。柴可夫斯基如获至宝,欣喜万分,他把这些优美的民歌主题一一记了下来。
接下来,柴可夫斯基一行人又去了拿波里,游览了卡普里岛,来到索连托的“蓝色的岩洞”。
在这个美丽的国度,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橘子树和柠檬树的清香,桃树、杏树绽开粉红色的花朵,脚下、墙上、屋顶上到处是盛开的玫瑰。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洋连成一片,举目远望,令人心旷神怡。
在旅居意大利的日子里,柴可夫斯基尽情享受了南国的阳光、大海和美景。意大利精美、不朽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还有性格豪放、爽朗的人民都给柴可夫斯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一切都涌入他的脑海,不断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日子,柴可夫斯基开始写《意大利随想曲》。每天傍晚从他居住的旅馆附近的骑兵营传来号角声,他把这号角声写进了这部乐曲里。这部作品表现了柴可夫斯基在游览意大利期间所获得的印象和感想,曲调明快、热烈,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结尾的意大利南部最具代表性的“塔兰泰拉”舞蹈乐曲,显示了潇洒活泼的意大利风情。
回到俄国不久,柴可夫斯基就完成了《意大利随想曲》的全部创作。1880年12月,这首《意大利随想曲》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公演获得成功,接着又演出多次。以后这首热情、浪漫的乐曲成为世界上各种音乐会的常演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