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不要当拐杖

一、父母不要当拐杖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行事方式,更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想让孩子早日独立,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放手,鼓励孩子自主自立,而不要一味地去做孩子的拐杖。

让孩子自己爬过那道坎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复杂多变、快节奏的时代,作为这个世纪的主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竞争的考验。现代家庭里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大多优越舒适,很多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难免会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将来参加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为人父母者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成长为一棵迎风傲雪的大树,而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温室花朵。

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1周岁左右的儿子在公园玩。他们来到广场的台阶前,面对十几阶的台阶,小男孩一下子挣脱出妈妈的手,想自己爬上去。他努力向上爬,年轻的妈妈在后面看着,并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他爬上两个台阶时,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看了看,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累得通红,小手也脏乎乎的,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最终他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他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台阶,学习、工作、生活……孩子应该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呢?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答案,牵手、搀扶、拥抱、鼓励。很显然,如果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或是搀扶着孩子,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习惯于把父母当成拐杖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走上台阶,就会使孩子成为“抱大的一代”,受不了风雨和困难,难以立足于社会;如果家长只是鼓励孩子继续前进,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得到磨炼,获得了经验和能力,增强了自信,以后或许可以一鼓作气,爬上他人生最光辉的顶点。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坎坷。如果孩子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介入其中,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孩子就失去了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成长机会,也无从掌握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孩子从小受些苦,经历一些挫折,当挫折成为过去时,孩子才能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上路。

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独立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竞争中取胜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及时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将来他们才有可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首先,应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促使其独立。许多孩子什么事都依赖于大人,家长也常常对孩子说:“只要你读好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而不是依赖大人。不给孩子任何依赖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其次,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学习自理自立的本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卫生、洗小衣物等事情做起,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

最后,父母应坚持一贯要求,切忌妥协,督促孩子学会独立。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最关键的是家长要坚持战胜自我。有的家长一见孩子遇到困难,就冲上去帮忙、代劳,有的家长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做事,却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妥协,以至于前功尽弃。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一定要下决心坚持到底,不要轻易妥协。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锻炼自我的机会,时代环境在改变,孩子的思想也在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随着孩子的发展不断调整,但是,教育方法无论如何调整,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都是永远不变的培养目标。

心灵悟语

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因此,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

给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榜样

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就必须给孩子树立榜样。可以说,改变孩子依赖性强的习惯,需要父母从自己做起才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品行修养有着巨大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不管父母是否希望孩子将来和自己一样,父母都在平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出榜样。不管父母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塑造孩子,都在无形中为孩子修筑着一条成长的人生渠道。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父母抚养子女到成年,子女独立后再问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我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已经成年的子女依旧心安理得地靠父母生存。

李大爷是机关退休干部,他的儿子是典型的啃老族,自己有工作,但住在父母家里,吃用全由老人开支。媳妇更胜一筹,带着女儿,寄住在自己的父母家,母女二人的日常开销全部由父母承担。

前天晚上,孙女来电话,要报名参加学校推荐的一个艺术学校,学费每年3万元。要爷爷奶奶支付这笔费用。电话是奶奶接的,奶奶告诉孙女:“这笔费用很大,不是我们这种家庭负担得起的,你还是先学好文化课,以后有机会,或者你有能力,可以直接考正规的艺术学校。”结果,孙女给奶奶发了一个短信:我现在终于知道你是什么人了。你也别解释了,我知道了,你爱钱比爱我多。老天有眼,你死我都不会去看你一眼的。

李大爷的这个孙女学习非常糟糕,上初中后,每学期都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奶奶让她好好学习文化也是有道理的。

李大爷的儿子、儿媳就是典型的啃老族,孙女理所当然地认为爷爷奶奶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当她没能达到目的时就对奶奶恶言相向。没有独立意识的父母教育出这样的女儿也不足为奇。现在年轻的父母多数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备受家长溺爱,适应环境的能力差。有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的习惯性依靠父母,感觉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喜欢与父母一起生活,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照顾。这些年轻父母有了孩子之后更加依赖父母,没有父母的赞助,他们的生活质量会直线下降。难以想象,自己尚未“断奶”的父母如何教育出独立的孩子。

现在的社会中,市场经济要求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已经成为立身处世所必需的一项生存技能。当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接受访问时,他们没有把成功归功于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而是“蒙台梭利小学”。因为在那里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养成了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独立自主的能力带给他们如今的成功。因此,在孩子进入社会竞争前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特别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首先要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一个自立自强的好榜样。如果父母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也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父母的一举一动,以及父母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每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心灵悟语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做起,互相监督,改掉依赖的坏毛病。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平时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中,影响、塑造孩子的独立性。

要相信孩子能独立做好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对待,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们,和他们一起分析探讨事情的实质。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在不经意之中提高。很多时候,有些父母往往会低估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能独立做好事情,甚至去干涉孩子,抑制了孩子能力的提高。这样做的家长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其实,面对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长相信孩子能独立做好,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可能就会收获一份惊喜。

一天,小布朗站在父亲面前,态度坚决地说:“爸爸,我想转学。”

“为什么要转学,你在这所学校不是很好吗?能不能告诉我原因是什么?”

小布朗看着爸爸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几天后,小布朗再一次提出了转学的要求,爸爸看到儿子脸上满是伤痕,明白儿子被同学欺负了,但为了慎重起见,爸爸什么都没说,而是在第二天悄悄来到学校,和老师进行了一次面谈。原来,小布朗就读的学校是附近唯一的一所白人学校,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小布朗班上就有几个富家子弟,他们不仅不好好学习,而且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

为了教育这些孩子,老师想出了一个为大家树立榜样的方法。他发现小布朗不仅学习认真,而且喜欢动脑,于是把他树立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但是,老师的一番苦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给小布朗带来了麻烦。那几个富家子认为是小布朗让他们出了丑,因此怀恨在心。

有一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同学能够回答,只有小布朗回答得非常好,老师借此机会表扬了小布朗,并让大家向他学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大家为什么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你们来学校是玩而不是学习的。孩子们,不要以为自己家里有钱就沾沾自喜,那些钱是你们父母的,并不是你们的,你们的生活需要自己来开创,而不是让父母代劳。大家要向赫伯特·查尔斯·布朗学习,他家并不富裕,学习却非常认真,和他相比你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学在身边,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向他学习呢?”老师的话让几个富家子恼羞成怒。当天放学后,他们就在回家的路上把小布朗痛打了一顿。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爸爸终于明白了儿子要转学的真正原因。但是,附近除了黑人学校之外,再没有白人学校了,怎么办呢?父亲去征询小布朗的意见,小布朗坚决地说:“虽然黑人学校的学习条件比不上现在的学校,可是那里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学习,和他们在一起我会进步更快。爸爸,我非常非常喜欢读书,为了读书,我什么样的苦都可以吃……”爸爸不再犹豫了,第二天,他就为小布朗办好了转学手续。

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小布朗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芝加哥大学攻读化学专业。进入大学之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学习也更加刻苦。1936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布朗开始锲而不舍地进行有机硼化物的研究,1979年,他和合作伙伴一起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小布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科学大师,是和爸爸放手让他自己做出决定分不开的。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他甚至能够超越种族偏见,帮儿子转到一所黑人学校就读。最终,在爸爸的支持和鼓励下,小布朗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可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如果小布朗的爸爸为了保护儿子不被欺负,让儿子就此辍学,在自己的庇护下成长,小布朗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信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顶点。获得信任的孩子,感觉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但是,常常有父母对孩子不信任。他们嘲讽孩子的幼稚,如“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点,如“就你这破锣声音,还去唱歌”:打击孩子对未来所萌生的希望,如“你这么矮,还想做篮球明星”。类似的嘲讽和打击,说明父母对孩子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经常被父母嘲讽、打击的孩子,被父母否定了希望和未来,通常会感到难过、沮丧,严重的还可能从此消极下去。

孩子的成长是日新月异的,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是不科学的。父母再了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赋,也无法断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因此,与其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如给他一份希望。

心灵悟语

给予孩子信任,也是给了孩子一种尊重。如果父母说相信孩子肯定能行,就是对孩子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虽然孩子可能没有这种意识,但是他会有被“重视”的感觉,这感觉会激励他为目标付诸努力,推动他积极做事。

你不可能扶着孩子走过一生

中国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事。从孩子学步的第一天起,父母就紧紧抓住孩子的手;遇到上坡下坎,父母干脆背起孩子走路;孩子上学了,从生活到学习,父母安排得头头是道;孩子考大学就业,父母帮忙选学校、选专业、找工作,一包到底;孩子成家立业后,父母赞助买房、操办婚事、抚养下一代。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着,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结果孩子像温室中柔弱的花朵,受不得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成年后还要依偎在父母身边生活。但是,父母不可能扶着孩子走过一生,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走下去,这样看来,现在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反而是把孩子送上了明天的险途。

中国的父母有爱子女的传统,他们习惯于把包办代替看作是对子女的爱。父母无条件地给予孩子一切,却忽视了这种给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没有一个人能从不断得到给予中学会给予,没有一个人能从给予中学会独立,父母能给予子女丰富的物质,但却不能把性格、胆识、能力、心理的发展等给予子女。

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儿童的独立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只掌握读写能力是不行的,还应该培养孩子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己作出决定的能力。美国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儿童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认为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

一个4岁的美国儿童在弯腰费力地系皮鞋带,别人想去帮忙,却遭到了拒绝。孩子问:“你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知道,但我想你还小。”“我已经不小了,我都4岁了。”孩子的意思是他已经长大了,系鞋带这类事不需要别人帮助。这孩子身上体现的自主意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

英国的《早泰晤士报》是专为孩子办的报纸,该报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三四千名9~15岁的小记者。这些小记者揣着记者证巡游万里,遍访千家,在采访中表现得十分老练和超乎寻常的大胆与坚韧。小记者曾经采访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她无所不问。他们还大胆地去采访世界名流,一个8岁的女孩朱丽叶,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推开拥挤的人群去采访摇滚歌星乔治。她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点不耐烦地戏谑道:“快些,快提出你真正的难题吧!”小朱丽叶却自信地回敬道:“这应该由我决定!”

英美孩子的成熟、大胆、自信、勇敢,正是他们父母放手的结果。美国幼儿教育理论大都以儿童发展的自发性和自由教育为基础,促使儿童在生理、智力、情感及社会要求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自主的生活能力锻炼中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进而这种意识促进了自身独立生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