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印象
李惠新
那时候,我的邮箱里常常会收到一封封长长的邮件。邮件有时加个题名,比如“让大地感觉孤独”“诗和远方”……有时则是以“RE:”开头,那大抵是顺着我的话题阐发一通自己的思绪,很是洋洋洒洒。我这个人,年岁长了却并没有变得沉稳和从容起来,遇到事情,还是喜欢简单和快捷,就是最好能三言两语说清一件事,或者三下五除二地去做完一件事,而决不愿意逗留于一种与我不太相干的闲适的情趣之中,加之我正沉迷于古代艺术品的探赜和赏读,不想贸然中断那种曼妙的享受,而跳到另一个有点陌生的世界中去——于是可以想见那些从大洋彼岸过来的长长的邮件,有时就这样长时间地被搁置在那里忍受着“冷落”。
而这样的被“冷落”,子衿是并不知道的。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个长长的邮件来,依然是有个题名或者以“RE:”开头,依然是洋洋洒洒。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觉得再搪塞已经不行了,就挑一个安静的下午,沏上新茶,去重新打开那些被冷落了的邮件,认真地读,再读,顿觉眼睛一亮——那混杂着异域风情、乡土怀念、雅致生活和书卷气息的一篇篇精彩的散文杂记,读来不觉沁人心脾,让人耳目一新——那种感觉,跟案头杯中青翠嫩绿的龙井新茶,刚好相配!不能不说,从那个时候起,对于子衿的才情,我才开始刮目相看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子衿之于写作,跟当下的那些所谓的“文艺女青年”相比,似乎有着更多不同的地方。在子衿身上,并不见故作高雅,而率真和明媚则显然远远多于忧伤。她的脸上,永远挂着一种少女般的笑。那种笑,是浅浅的,盈盈的,眉宇间透着一种机灵和聪颖。在子衿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阳光。我虽然很早就知道子衿学业优秀,但是她学的是理工科,和文学并不相关。而恰恰,这让她的写作少了很多规则的羁绊和形式的束缚,也使她的行文更显信马由缰、洒脱自如。她的文艺与写作天才,据说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担任学校广播台编辑时就已经开始有所显露了。紧张而又美好的学校生活,给了她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小平台。写作、编辑与广播,正是这个平台,让她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因此,在子衿的散文中,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许许多多色彩纷呈的美好的梦境。这各不相同的一个个梦境,构成了子衿的世界——一个从少女般的清澈到如今秋天般成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温馨、透明和富于人文关怀,以及那些独特的人生视角。
对于生活,子衿善于用透明的目光去审视,在《让大地感觉孤独》一文中,她让我们通过梭罗,看到真正的极简主义,看到丰富的精神生活如何让人活得自在,活得让别人感觉孤独。
《夜遇广州》叙述的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在滴滴打车和专车进入市场后,面临的生活压力。子衿只是坐车一个小时,却用她善良和敏感的心灵注入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广阔人群的关怀。
对于名著佳作,子衿自会有独特的领悟。 《木石情缘》 ,她写的是大家熟知的《红楼梦》 。她看待宝黛关系,已经跳出常规的门户观念、悲喜观念,而只是从性情的相通、命运的安排去看待他们。她觉得“宝玉和黛玉本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谈一场恋爱,就是让凡人长见识的”。她依然相信爱情,但她眼中的宝黛没有悲喜,这也是她看待情感的独特方式。
凡此等等,子衿对于一系列貌似寻常的人生境况和文学话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叙述方式,为人们构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精神园地……
现在,子衿的新作《和山楂树一起变老》就要正式出版了,作为看着她一路上蹦蹦跳跳成长起来的长辈,我感到由衷高兴。山楂树,一种长着绿叶开着白花的树,那是多有诗意的植物!但是它的果实却是又酸又甜的。那么多年,子衿一路走来,一路写来,其中的滋味,在享受着快乐与充实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一定少不了艰辛的磨砺和历经曲折后酸酸的苦痛,就像结满了果实的山楂树一样。我想,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所幸的是,子衿做出了努力,也终于结出了成果,却没有“变老”。她的那些充满着诗意和青春激荡的作品,正是很好的印证。
《和山楂树一起变老》是子衿的第一本集子。其中有些精彩的篇章,如果正中你下怀,可能会让你目迷心醉。另外一些,也许并不是你所熟识的场景和世界,但如果你愿意闲来翻翻,相信也会有所获益。最后,我还想要说的是,若是从更高的期待出发,还有一些作品,在题旨开掘、文章结构以及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上,尚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地方。学无止境,虽是老生常谈,但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永远适用的。而尽管这样,比起那些装腔作势的徒有虚名之作、哗众取宠的畅销读物,以及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于我而言,更爱读质朴、清新、一如行云流水而无雕琢之痕的子衿!
子衿出书,嘱我写些什么。适逢我在皖南山水间逍遥,心绪尚未安宁,也就学子衿一回,不拘一格,随手写来。权当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