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风一夜吹乡梦

现实和理想的桥

碧溪之路,中国之梦

五角路口

追梦今朝——贵州究竟有多贵

新疆,别停下你的脚步

油田里的新时代

生命的飞扬

林丹丹/教育学部2018级硕士生

我喜欢爬山,喜欢站到山峰之巅,在那儿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瞭望大好河山,感受山风拂面,俯瞰一簇簇村落。山脚下集聚了一些房屋,房屋旁边是大片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油菜花,黄色的一大片,有的田野里开始长出嫩草,一头老牛在惬意地吃着草,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生气。一条长带映入眼帘,它从远方来,又绵延到远处去,它将这个村落和外界连接了起来,马路两旁遍布着房屋,一条河流起初紧挨着马路流淌,之后流到了田野中,将田地分成了两大块。

那是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我曾走过无数次,从小走到大,它承载着我无数的记忆。但它以前并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的,村里一位老爷爷告诉我:我们这本来是没有路的。“啊!那怎么去县城?怎么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呢?”我顿时表示了惊诧与疑问,我潜意识里以为村里的路是一直都有的。于是年迈的老爷爷用他那沙哑、低沉却又十分亲切的嗓音,微笑着给我讲起了我们村“路的故事”。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村里是没有公路的,要去县城的话得清晨起来走山路,而正像歌里唱的那样,“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山路弯弯绕绕的,祖辈们得爬过一座又一座山,翻过一个又一个岭,而他们往往肩上还挑着重担,山路很崎岖,踩在泥土上,很容易就摔跤。“走山路”的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渐结束了,大伙一起修起了路,众志成城,每个人都很有干劲,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只因有路在延伸,只为能走在康庄大道上。感谢前人,感谢祖辈,感谢祖国,使得我从小就有家门口这条大道的陪伴。不过我小时候走的大道和现在的还不一样,那时我脚下踩的是黄泥土,坑坑洼洼的,一下雨路就特别泥泞,人们的鞋子上满是泥巴,有车经过时,我们得离马路远远的,因为怕泥水溅到衣服上来。还记得那时坐在爸爸的拖拉机上,颠簸得十分厉害,左摇右晃的,不过我那时并不在乎这些,只是愉快地享受着坐车的乐趣。

上小学时,我家门前那条存在了几十年的泥土路,开始接受改造,最终变成了一条水泥路。水泥路十分平坦,我们坐在车上时以往那种颠簸的感觉没有了,车轮滚过的是宽阔平坦的路面,脚下走过的是舒坦的大道,我们一出家门就能乘汽车到县城,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当在外奔波的乡亲们春节返乡时,他们开着小车,驶在开阔的道路上,会发现在马路上方几米处,拉着一条红色的横幅,映入眼帘的一行文字是:欢迎兄弟姐妹们回家过年。当回到故乡的人们抬头看到这一行字时,无一不内心触动不已,温暖涌上心头,因为家乡的路永远为你保持畅通,这条路是通往幸福之路,你沿着这条路向外走时,它使得你能够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拼搏,去开阔眼界,去体验百态人生;你沿着这条路往回走时,它使得你能够回到出发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初心,赞叹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这条水泥路让无数个和我一样的寒门学子,走出了大山。曾经,年少的我们站在山顶,瞭望远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座又一座山,它们紧紧地挨着,我们想知道山的外边是什么模样。幸而,有了路就有了希望,那条时而笔直、时而弯曲的浅色的带子,那条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汗水与希望的长龙,那条祖国给予我们的致富、前进的幸福大道使我明白,前人已经给我们铺好了路,我们这一代人应不负众望,砥砺前行。依稀记得那年,父亲送我去上大学,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我在家门口上了车,汽车奔驰在公路上,随着车行驶得越来越远,那条公路由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渐渐地,车开到了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上设置分隔带,用沥青混凝土制成的路面,车在上面行驶速度很快,道路两旁的防护林像一道呼啸而过的绿色的风,没有行人,没有红绿灯,车开在朴实的高速公路上,让人觉得很安心,让人有一种不顾一切向前的激情,不用担心前面有任何东西阻止你前进。

汽车最终将我们送到了火车站,我明白,那笔直的铁轨正为我铺就梦想的征途,助力我去开启我青年时代的奋斗之旅。在旅途中,我们与素未谋面的友人谈笑风生,互诉彼此的人生故事,那沿途开满的笑脸,表露了我们的心声:憧憬前程似锦的明天,希冀日新月异的祖国。一张张铁路大网散布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四通八达、相互交织,它是铁路,更是国家、民族、人民的大路,它使全国各地紧密相连,让中华儿女息息相通,能够践行古人“行万里路”的哲理,有了越来越多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那时的我就已坚信,我们已经搭上了时代飞速发展的快车,祖国给我们营造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壤上,你只要肯播种、耕耘,你只要敢于作为,那么等待你的必将是一片繁茂的森林。带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对未来的憧憬,我开始了我的在外求学之路。

求学的路上有收获的喜悦,也有陷入困境的迷茫,求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路,从村里的初小,到乡里的高小,再到县城里的中学,大学时第一次出远门,去了省外一个地级市的高校,最后来到直辖市读研,回首过去,慨叹自己不经意间已走过了那么长的路,去过了那么多地方,见过了那么多不一样的风景。我想,我是十分幸运的,我们这辈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够通过自己的勤奋与毅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这代人拥有着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教育都十分重视,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扫盲教育,到改革开放后的义务教育,再到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之路是伟大的,它使得中华儿女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推陈出新。正是因为祖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与高度重视,我们的求学之路上少了外界的坎坷与阻碍,我们能够安心地去求知与创知。因为我们处在太阳的照耀下,只需茁壮成长就好,没有多少风,也没有多少雨,求学路上的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触摸到的是和风,一路向前。

然而对于个体而言,求知之路并不是笔直的,也不是畅通无阻的,每一个阶段的末尾节点处,往往会有一个大转弯,而后又变成一个新的起点,俨然成了焕然一新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领域。有时候会发出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前路多么漫长,不管它是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小路,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为了追寻真理与梦想,我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但有时候并没有现成的路,面对的是一片无人涉猎过的新领域,这时我们就需要自己去开辟、去尝试,敢于做时代的引领者与开路人,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每当我看不清前路,感到困惑时,我就会想到祖国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直在摸索着前进的道路,其中有过前进与坚定,也有过曲折与踌躇,可贵的是,我们能够永远一往无前,党集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带领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七十年来,“两弹一星”试验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港澳回归,载人航天,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我们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是黄皮肤、黑头发,写着方块字、说着中国话的龙的传人,也因为我们的祖国正在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带领人民奔向幸福安康。这一切的成就归功于祖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恍然大悟,脚下要有路,心中也要有路。道路上有指引方向的路标,它使人们不至迷失方向;心路上也须有指路明灯,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也是神秘星系中的恒星。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要忘了出发时的模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并以坚定的心态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

多年后的一次春节,我踏上了返乡之路。窗外的景色一晃而过,平原、田野、房屋、树木、河流,不断地从我们眼前掠过,一路上,我们驶过平原、经过丘陵、穿过山地,我们追赶着太阳,我们追逐着梦想。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如痴如醉,故乡的云、山、水让人魂牵梦萦。我感受着自己那颗激烈跳动的心,我激动于自己在不断地靠近家乡,坐在舒适、温馨的高铁上,从东方明珠所在地,奔赴那永远作为我心中明珠的家乡。

夜幕降临时,我听到了熟悉又亲切的故乡人民的声音,我看到了质朴又友善的面孔,我感受到了亲人们急切又温暖的问候。我到家了,我告诉家人,我的旅途并不颠簸,而是轻松愉悦的。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我跨越了上千公里,克服了地理距离上的障碍,得以拥抱亲人,互诉衷肠。从曾经的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时速六十公里,现场排队买票,到如今平稳行驶的纯白复兴号,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网络智能抢票,国强路兴,中国铁路的变迁史,是交通的发展史,更是祖国的进步史。我相信,无数的中国人和我一样,为中国高铁的速度惊叹不已,为乘务人员无私的付出点赞,为祖国载着我们飞速驶向美好生活而兴奋与自豪。

我走过、看过很多路,从孩童时代的田间小路、山路、泥土路,到少年时期的水泥路、柏油路,再到青年时代的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这些是我切实经过的路,是我视野开阔、心路变化及成长之旅,更是我们祖国不断繁荣昌盛的见证。个体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止,祖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前景熠熠生辉,大国崛起之路与个人奋斗之路是共通的,祖国的强大与崛起为我们这一代人铺好了道路,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只需奋力奔跑,尽管有时候前路会有迷雾,有时候会有不测风云,但只要心路上一直有那盏明灯的照耀,坚定信念,那么迷雾终会消散,天空终会放晴。古人常云: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为先的,修炼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的心路更加通透,脚下的路更加坚定,那么祖国的富强之路也将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绚丽辉煌。

我们想要到达远方,并不惧怕沿途的坎坷,勇往直前的力量与坚定的信仰,让意气风发的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喝彩,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助力,为祖国的美好未来鼓掌。远方的路等着我们去开辟,未知的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祖国在强大的路上,我们在成长的路上。

现实和理想的桥

严云霞/外语学院2018级博士生

子弹把黑夜穿了个洞;

铁轨把黎明悄悄输送。

如今我踏上新的征程;

百味皆尝才不负人生。

抔起生活的这份沉重;

不丢掉这过往的热情。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身心在繁华闹市走走停停。

生命中的过客,

用心数着生活带来的些许如花的梦。

——严云霞

时间:1986年

地点: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村

我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那里留下了我童年美好的回忆。静谧的农村,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六岁的时候,我就能干帮妈妈做饭、扫院子之类的活儿了。那时候我们家院子很大,院子里种了好多树,夏天最难熬了,知了拼了命地在树上叫着“热死了,热死了”。春天是最舒服的季节。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又有好多野味可以解馋,叫上几个小伙伴儿一起到村边的树林里去寻找叫不上名字的野果,还有酸枣,常常为了摘几个酸枣把手背划出几个鲜红的口子来。然后再到河里摸几条虾,回来后撸一把树上的槐花,洗都不洗直接送到嘴里,那叫一个甜啊。

夏天的晚上,村里的人家家家户户都到房子上去晾热,房顶经过了太阳一天的炙烤,到了晚上还是那么热。小时候的我们最快乐了,妈妈就像一台永远不嫌累的机器一样用蒲扇驱走蚊虫,从这满是闷热潮湿的空气中为我们带来一丝凉意,我们望着满是星星的夜空,听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进入梦乡。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听见街上有人喊着:“冰棍,冰棍,五分一个。”树上的知了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到秋天树叶就像赛跑似的纷纷落下来,厚厚的一层,我用比我还高大的扫帚使劲全身力气把它们扫到一起。哥哥去外地当兵了,几乎每两周会给家里寄一封信,将思乡之情寄托在这封小小的信里面,全家人最盼望的就是能收到哥哥寄回来的信。奶奶吃完晚饭就坐在村口的石头上,望着远方,紧锁着眉头,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她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一种纷乱后的宁静。听奶奶讲,爷爷是第一批入党的战士,在解放行唐城的时候,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光着身子揣着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碉堡,后来行唐城解放了,爷爷就奔赴湖南,最后将28岁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那里的战场上,那块金黄色的“光荣烈属之家”的牌匾至今还挂在屋里。宝贵的生命成了战争的代价,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性,时刻珍惜我们的和平时代。“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从那个时候为我所知,并渐渐地激励着我要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路遥曾经说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向我提起全村人引以为傲的唯一的大学生,我发誓要向那位姐姐学习,长大了考大学,要有出息。五年级的时候,开始上晚自习了,妈妈总是做一锅简单而又美味的挂面,我吃完就拿着蜡烛上晚自习去了。那个时候村里没有电灯,街上也是漆黑一片,道路坑坑洼洼,遇上下雨天稍不小心就会跌个大跟头。尤其是冬天,下雪后道路湿滑,更是难走。但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冬天上晚自习的时候,虽然冷,但是下雪后,大雪会把晚上漆黑的路映得很亮。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小的梦想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换来父母的美好期望和自己的一个未来。

时间:2001年

地点: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

童年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21世纪已经来临。2001年是令人鼓舞的一年,是我们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我国申奥成功以及加入WTO,承办APEC会议等都让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即将迈入大学生活的高中生,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和兴奋。

这一年,我结束了自己三年私立高中的住宿生活,早五晚十一的日子在紧张的复习中结束了。身高一米七的我体重跌到了100斤,瘦弱的胳膊就像地里螳螂挥舞的那两只大钳子一样,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我们省比较好的一所一本院校。大学是过去懵懂单调生活的终结,是未来经济与人格自立的开端。记得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怀揣着父母靠种地攒下的厚重的一万元钱,带着家人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希望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客车。以前从没来过市里的我用陌生而又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第一次目睹了山村以外的城市生活,第一次接触并知道了如何使用电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邮箱。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大学多彩的课外生活大大丰富了我对大学的渴求,开阔了眼界。大学里的我没有忘掉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我努力着,拼搏着。在大学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优异表现,顺利通过了入党申请及党组织的各项考核,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大四期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拿着自己的Motorola手机,听着大街小巷传来的《两只蝴蝶》,追着《流星花园》,我们开始探索新的旅程。

时间:2014年

地点: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

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中国人回归世界舞台中心的大时代。移动支付、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的普及,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世界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以及中国智慧,国人在这个新的世纪开始浓墨重彩大笔挥毫。

我也紧跟时代步伐,硕士毕业后通过自己的打拼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物质上实现了妈妈曾经说过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结束了曾经颠踬顿踣的生活,告别了曾经靠蒲扇度过漫漫炎热夏日的生活。然而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也在渐渐增长,我明白,现实和理想的桥就是要用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处在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我,深知只有赢得知识,才能赢得未来。于是,我为自己的未来重新做了规划——考博。

时间:2018年

地点:中国上海市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的7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都感到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我按照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边工作边学习,这一年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华东师范大学。我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见识了长江的真面目,领略了国家大都市的风貌,同时也被师大浓浓的学习氛围所吸引,被知识渊博的老师们所折服,在这座有着近七十年历史的学府里,在浓浓的学术氛围里,我离自己的梦又进了一步,我要把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担起,在追梦的路上奋进,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繁荣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2018年

地点: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村

生我养我的那个静谧的小山村一切都变样了,一排排崭新的瓦房在茂盛的树荫下显得非常气派,有的人家还盖起了二层小楼,原先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现在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马路的两边还安上了路灯。小时候就读的南桥小学由破旧的平房变成了拥有四排三层教学楼的校舍,曾经在街巷玩耍的我们的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手上拿着各种玩具零食,穿戴整齐漂亮的新生代。唯一不变的是院里那几棵老槐树,还是那么挺拔高大,槐花依旧甜美,但是再也寻不回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品尝它的人也长高了,不再是那个幼稚的望着满天星许愿的小女孩了。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在追梦的道路上你我同行,在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道路上我们同舟共济,因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追梦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青春不言败!

碧溪之路,中国之梦

周佳/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硕士生

唐有包糜,南有九潭,明澈清冽,汇成一溪,名曰碧溪。碧溪潺潺,横贯小镇,是苏州东部的一隅,与长江之水相接。我的家乡以之为名,男耕女织,已逾千年。悠悠岁月的静好,曾被战火硝烟打破,直至支离破碎……“他们在碧溪上岸,从门缝、窗缝里钻进来抓小孩……”幼时不听话,外婆给我讲她曾听过的故事。战争的创伤印刻在前人的记忆和今人的童年中,它像笼罩小镇的一层暗纱,几代人才将之奋力挣破。

光阴流转。如今,我只能从长江边上那座锈迹斑斑、枯草掩盖的瞭望塔,觅得民族隐痛的一丝痕迹。新中国成立后,碧溪镇以何振兴?以何强盛?以何圆梦?是那“源头活水”般的信念,是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方式方法,是那“碧溪之路”的坚实脚印。我看到的、听到的,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两步,但仅这一两步便让这代人生长在美好时代了。

我记事的时候,家里是有地的,地上种的最多的作物就是油菜和棉花。我喜欢和伙伴们在油菜花田里捉迷藏,更喜欢帮爷爷捡起一颗颗滚落在地上的油菜籽。棉花开的时候也很好看,大朵大朵的白色花朵,装饰了我的童年。但是不敢多采,大人会骂。到了夏天,就可以“正大光明”去采了。因为这时候棉花已经吐絮,正是收获的好时候。奶奶曾给我缝了一个藏蓝色的布袋子,系在我腰间。那天我特别有耐心,一朵一朵地采,一棵一棵地采,一排一排地采,直到我的布袋子里装满了云朵一样柔软、洁白的棉絮。忙碌的农活让小孩子吃上了冰棍和酸奶,让大人们有了盖房子的储蓄。

但生活不能止步于此,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碧溪镇。爷爷的地被国家征收了,外公的地也被国家征收了。原先孩子们捉迷藏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厂房。爷爷去了电厂,外公去了公交公司。大多数的人不仅种地,还去务工。后来我从历史课上知道,这是农村工业化道路,被称为“碧溪之路”。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碧溪镇考察,肯定了这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共富裕”的政策。原先的碧溪,仅是货物在小镇流通的渠道;现在的碧溪,成为商品从小镇流向世界各地的端口。

而今,碧溪百姓在这条路上走了快40年了。我从两个人那里真切地知道,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脚印越来越远。我的外婆和妈妈都是“织女”,但她们织衣的方式不尽相同。

我小学放学后常跟着外婆去厂里。外婆用脚间隔地蹬着踩踏板,用手不断调试纺锤,让线从铜管上剥离,编织出经纬。一天,一台机器,一个人。每到晚上,外婆就会安慰我:“这块布下来,我们就回家。”但是那块布往往下来得很慢,我盯着一条条纬线,常常睡着……

妈妈创业的时候,市面上的机械纺织机已经被电脑横机代替。这种新型的机器由电脑主机控制,根据模板程序自动编织毛衣,帮妈妈挑起了曾经压在外婆肩上的重担。小时候去找外婆的时候,在她那台机器前就能找到她;长大了去找妈妈的时候,在整个生产车间都难以觅得她的身影。妈妈不需要操心如何生产,她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接单、如何脱销。高三毕业的暑假,我去妈妈那“打工”,作为一个新手,我可以同时看管六台机器。这些机器安坐在车间内,不慌不忙地喷吐智慧之线,其制衣速度却是熟练工的数十倍。我的工作是每过半小时整理和检查它们的成品。有时外婆想来搭把手,转了一圈,也就笑着走了。到每年“双十一”,妈妈带着人一起赶制“畅销款”。今年冬天,我在巴黎街头看到有个人穿着其中一件“畅销款”,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从我的家乡越洋而来。

碧溪缓缓流淌,见证这个小镇几十年来的诸多变革:从依河而居到沿海开发,从荒芜战地到生态小镇,从个体手工到毛衫基地,从乡镇企业到外资合营……如今的家乡,仍践行着“碧溪之路”的精神,但也加快了“体制创新,角色转型”,试图以“服务沿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民生质量”的政策理念再创新高。

变革,甚是不易;不变,更是难得。小学时,我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时,才真正认识了碧溪东北部绿地上的鸟——原来它们就是课本上的白鹭。童年跟着爸爸去钓鱼时,河对岸的白鹭安然觅食;高中军训时,操场外的白鹭惬意盘旋;大学放暑假去体育公园玩时,公园里的白鹭悠然信步。不论滨江开发区如何发展建设,这块绿地永远为真正的主人保留着。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高楼迭起,这块平坦的土地,成为碧溪镇的心脏,碧溪河则是它的血管,脉搏张弛间,小镇以“初学者心态”,走在时代前沿。

乡土童谣依旧在耳畔流传,浒浦花鼓依旧在广场演奏,花样土布依旧在坊间浸染,五彩上鹞灯依旧在天空飞翔……世界永远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但这个小镇在变化中,坚守了一些东西。小镇的成长如此,人的个体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是如此。正是革新与传承并重,方能开创,方能圆梦。否则,离了绿水青山,没了百鸟啁啾,失了千年民俗,这中国之梦也怕是异梦了。

个人、家庭、单位、行业都有梦,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梦的实现。圆梦,先要有一颗初心,再要有一份热忱,最后是一身硬核的本领。明年的我即将踏入教师行业,尽管未来茫茫,但我清晰地知道我的方向。践行“有教无类”的孔夫子,推崇“生活教育”的陶行知,他们已经为教育梦想开辟了一条路。而今,像我一样的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或许能够走得更远,或许能够再开辟一条新路。各行各业,凡要圆梦者,就不能怕这条路上的千难万险。“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如果每个人都因遇到困厄而止步,那梦想的彼岸即便就在眼前,也始终无法登岸;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继续前行,即便是一小步,那也是离梦想更近了。家国之梦,有如浩瀚星空,如果每个人都仰望与追求自己的那颗星,那梦想便会闪闪发光。

唐有包糜,南有九潭,明澈清冽,汇成一溪,名曰碧溪。碧溪潺潺,横贯小镇,是苏州东部的一隅,与长江之水相接。我的家乡以之为名,革新与传承中圆梦,又逾数十年。碧溪之路,是中国之梦的一小段。过去、现在与未来,还有深圳之路、上海之路等等。这些路,有重合,有交叉。一代代人奋进前行,终会实现中国之梦。悠悠岁月的静好,随着溪水流淌,终年不息……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