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出迷茫心理

第1章 走出迷茫心理

抛却困惑和彷徨,拾起生活的信念,把追求和爱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冲向希望的明天。

第一节 克服病态心理

1.克服失望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失望的心理简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这种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能摆脱失望,而有的人却被失望长期羁绊着。其实感冒并不可怕,失望也是如此,只要你尽快治疗、尽快做自我调节,很快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进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失败对于有志者来说,往往是动力的来源。面临失败我们不要悲观失望,而是要在失败中崛起,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寻求进取之策,做到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

失望心理——意志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他们没有过多的经验,思考问题时也并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然而,有时还片面地坚持己见,对老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做,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总是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为此沾沾自喜,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或者失败了,他们就会悲观、失望、懊恼、后悔,从此一蹶不振。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和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制能力,所以,摆脱不了失望的困惑。

张朋是某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他的各门功课一直都很优秀。刚踏入初中时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二上学期,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才得了75分,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数学是他的强项,以前的考试他从没有下过90分。自这次期末考试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的他整天忧虑重重、闷闷不乐,总感觉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看不起他,好几次同学叫他一起去看电影、打篮球可他全部都拒绝了,而且时不时地还发脾气。就这样持续了有一年之久,还仍然没有从悲观失望中崛起。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都会感到有一种失落感,有些青少年就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了,在这反复挣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失败和挫折呢?有这样一句话:蜘蛛不会因为一次网破而不再吐丝,蛹也不会因为要面对破茧的痛苦而甘于死在茧内。所以,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此时,我们应该像蜘蛛那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像蛹那样不屈服于困难和失败,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只要我们肯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摆脱失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安徒生如果当时不勇于面对挫折,不为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他会写出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吗?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童话作家吗?不会的。在面对耳聋、感情等多方面围攻的音乐家贝多芬,他退缩了吗?没有,因为这些挫折和困难,使他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去寻找人生的音乐。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所以,成功是需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勇于面对、积极向上、锲而不舍、不畏困苦、笑对失败。这样,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摆脱失望,经得起考验

有成功就有失败。然而,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心情,失败则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懊恼。这些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有的青少年看到成功就兴奋,看到失败就沮丧,甚至被失败彻底打倒,长久地沉浸在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那么,青少年应如何摆脱失望的心理呢?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情况来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切记目标不要过高,否则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你的数学成绩很一般,可你却期盼在数学竞赛中能拿第一,其结果难免失望。如果你的外语一窍不通,而你却想很快当上外文翻译家,那岂不自寻失望吗?在现实中,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与实际期望的不符合,那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是沉重。我们在定目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相当的目标,这样就能减少失望的情绪。

(2)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事事顺心的事,也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只有幸运而没有困难。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历经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爬起来的,他们会在每次失望中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动力。就像爱迪生一样,在研制灯泡的试验中经历了一万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倘若当时爱迪生知难而退,那么,他就不可能是发明电灯的创造者了。这说明,要克服失望的情绪就必须要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3)正确地接受批评。当你受到批评时,不要为此感到失望、不平和愤怒。此时,你应该吸取教训,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用来平息批评并重新起步。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彼此的抱怨上,应该积极向上,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4)要时刻充满希望。学习、生活、创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有些青少年的失望,恰恰是把所有希望都割断了。如果我们把读书和学习看成一个循序渐进、连续奋斗的过程,那么,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青少年要时刻充满希望,把握以后的每次机会,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5)正确对待失望。青少年要认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而逃避。其实,期望不只是一个点,它还具有线和面。这样的好处是一旦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时,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标。比如你去剧场听音乐会,你原先以为自己喜爱的歌唱家会参加演出,不料他却因病不能演出,你当时可能会感到失望。可是这时如果你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手时,你就会抛弃失望的情绪,慢慢地就会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内心也会充满喜悦。

在生活中失望多了,人们就会感到有挫折感,觉得事事都不顺利,青少年应当充满希望而不是充满失望。不要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长吁短叹,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丧气,为要因厄运重生而意志消沉,落泪和沮丧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形象,只有努力,拼搏的火花才能摆脱失望、才能燃起希望之光。

2.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的一种天性,它是人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产生了嫉妒心理,那么他常常会以“自己”为中心,看不见别人的优势也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整天满脑子的都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出色,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如果让嫉妒心理长存心中,那么,嫉妒心理就会演变为嫉妒行为,最终就会害人又害己。

嫉妒心是指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出色,并认为别人的优势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在心里产生忌恨与不满。这种不良情绪往往是在侧面流露出来的,这是嫉妒心理的表现特点。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嫉妒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生活中嫉妒处处存在。比如:兄妹之间存在着嫉妒、朋友之间存在着嫉妒、同事之间存在着嫉妒等等。

嫉妒——心灵的一颗毒瘤

现实生活中,尤其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了。如别的同学家庭条件好,穿着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书包,其他同学比自己学习好等等。这时,嫉妒就像幽灵似的困扰着青少年的心灵,践踏其可贵的友谊。

每位青少年都是争强好胜的,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正确分析,那嫉妒心理就会把青少年们的心灵拉入地狱。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会很不是滋味。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成绩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比自己强,生活条件也比自己优越,受到的表扬和得到的荣誉都比自己多,就产生嫉妒和不满;嫉妒是阻碍青少年前进的拦路虎,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很复杂,青少年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想不通的问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嫉妒要像闪电那样瞬间即逝。否则,只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百害而无一利。

小晶学习成绩好,而受到同学马娟的嫉妒。一开始,马娟是作为一种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习成绩,赶上小晶,但直到高三,马娟的成绩仍然远远落于小晶,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一直处心积虑的马娟想到了一个可以影响小晶学习成绩的办法,那就是用硫酸来帮助自己。她花6元钱买了一瓶浓硫酸带回学校,半夜时,她拿着一杯浓硫酸来到小晶的宿舍。由于宿舍门锁坏了,马娟很容易就进了宿舍,谁也不曾想马娟竟然把把硫酸泼到了小晶的好朋友张静的脸上。原因是张静抢了马娟的男朋友,于是借助泼硫酸一箭双雕,既报复了张静,又达到影响小晶学习的目的。因为张静住院,小晶肯定会去医院探望,这样小晶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正如马娟所期望的那样,小晶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医院陪张静,成绩直线下降。马娟的计划虽得逞了,但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故意伤害罪,手段特别残忍,一审被判处死刑。

可见,马娟正是出于嫉妒之心,把自己的心灵置入到地狱之中,把自己折磨来折磨去,最后赔进了自己的性命。

青少年产生嫉妒心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公平或心理上有偏爱,对某些同学因为成绩差而有成见等等,都有可能产生矛盾,甚至会使一些学生因怨恨而产生嫉妒心理。

那么,心存嫉妒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嫉妒的突出表现就是中伤别人,损害别人的自尊心,打击别人的进步,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以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和有害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外化为种种邪恶的力量,造成一些无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

(2)危害身心健康,恶化同学关系。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学业进步,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嫉妒会使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3)嫉妒不仅危害别人,也危害自己。嫉妒潜移默化地磨灭青少年们奋发向上的锐气,倘若一名青少年长期处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么他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压抑感,给自己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

调整心态,创造美好明天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和关爱。然而,青少年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复杂多样的问题,嫉妒就是其中之一。嫉妒可能会摧毁青少年的理智或扭曲他们的人格。由此,青少年若心生嫉妒之时,必须要及时控制。方法如下:

(1)认清嫉妒。一个人不服输是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想通这一点,就会驱除嫉妒的困扰。此外,嫉妒的结果往往是损害别人,贻误自己。思想上深刻认识了,对其危害性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行动上也会与之决裂。为此,何必做那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呢。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明白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那么你就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你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说嫉妒心理代表着一种平庸和狭隘,那么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和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态度则代表着一种高尚和善智。

(3)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把这种心理转化成竞争的动力,并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超越对方,久而久之,就避免了嫉妒心产生的消极影响。

(4)要胸怀开阔,要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公侯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要胸阔如海,宽容大度,才会消除嫉妒。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你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别人进步的障碍。对同学任何方面的成绩或进步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反映。

(5)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中国古代这样一副对联,叫做“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希望有嫉妒心的青少年读读此联,然后,不断地反思自己,并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人生在世,重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击倒他人。俗话说得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青少年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引导自己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断地调整心态、超越自我,尽早地跳出嫉妒的深潭,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争强好胜是好事,也是坏事,学会赞扬和羡慕,对手超过自己,你要羡慕他,同时也要诚心地赞扬一下。另外,要自己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下工夫克服,做到全面提高自己。这样,不仅在学习上,同时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会有所提高。

3.克服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对被压抑的情绪或攻击冲动的反应,这种冲动正要打破维持内心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实,焦虑的心情能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中保持适当的警觉性。但是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所以,复杂、纷繁的内外刺激时刻影响他们的心情,这些都极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产生焦虑,这些种种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学习情绪不良而产生的焦虑。此时,青少年对学习有轻微的焦虑是很正常的。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有适度的焦虑是他们对学习有责任感的反映,它恰恰可以使人自我调整。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焦虑程度产生过分的紧张、担心和忧虑,甚至恐惧,这就严重地造成了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焦虑——人生之大敌

有时候焦虑的心情可以使人能够维持精巧、协调的意识转换。例如:从焦虑到睡眠到觉醒再到焦虑等这些循环性的转换;但是有时一个人对外部产生不恰当的或者是过分的不良焦虑反应,这些现象的产生就很有可能患了焦虑性障碍。有些青少年有考试焦虑情绪是因为有坏情绪的不断积压而产生的。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的压力过重,父母的唠叨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的心情产生不断地变化。

王某是某省重点高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高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在其母亲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门诊。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三名,学校、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拒绝上学,拒绝参加高考。心理医生诊断为考试焦虑。

焦虑是可突然性发作的,青少年过度的焦虑是学习和考试的大敌。它会直接分散注意力,还会使记忆力衰减等等,这些不良现象集中在一起会引起自我认知的偏差,还会导致自我怀疑,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失眠、多梦、神经性倒胃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青少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如下:

(1)青少年因为人际交往产生的焦虑。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是具有生物学色彩。人际交往指在群体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为青少年没有社交经验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如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而引起的焦虑。

(2)青少年由于生理不成熟而产生的焦虑。青少年因为自身的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初来月经”、“偶尔遗精”、“有手淫的坏习惯”等而产生的恐惧、羞耻的不良心理。

(3)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而产生的焦虑。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具有较高的成人意识,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在各方面不能得到他人(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或尊重,从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4)青少年因为学习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即由各种考试和竞赛而产生的焦虑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习和考试焦虑”。

(5)来自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有些青少年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他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或因条件相差很大而产生的焦虑。例如到外地上学不能适应当地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

(6)由于身体状况而引起的焦虑。有些青少年由于从小身体素质就差或因为其他身体缺陷而产生的焦虑。

战胜焦虑,健康人生

青少年不管产生的哪种焦虑,都要勇敢地面对这些具有威胁性的刺激。要及时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尽早地从焦虑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

有效地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2)正确地认知考试。

考试焦虑是考生在想象中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青少年们通常过低地看轻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了考试的难度,或者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父母和老师当发现他们有考试焦虑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地无意中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考试认知。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大多数考试焦虑的原因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即使在娱乐时也在想着学习,使自己的大脑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通过文体活动,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忘掉以前的经历。

无论你以前在某一门功课学得很好,还是很差,在学习过程中你不要去想它,专心致志地把所要掌握的东西学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你以前英语四六级考得很高,你也不必要在考研学习中,总想着保持自己的水平,而不把心思用在该学的知识上。如果你以前英语很差,你也不必对自己的英语有任何担心。你可以通过定计划,改变学习方法,苦练把自己的水平真正提高上去,这样你在考试时就不会紧张害怕。

青少年时期有适当的焦虑可以成为激励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认识心理不太成熟,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表现的特别敏感,因此,焦虑的心理就会以情绪障碍的方式出现,此时,青少年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焦虑,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它,用坚强的毅力去击碎它。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青少年由于缺乏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临各种焦虑感到惊慌失措,最后却搞得一败涂地、无法收场。其实有焦虑心理的青少年,不要随意去空想事情的缘由,要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希望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这样就会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4.克服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是对自己的评价偏低、觉得自己自愧无能,而内心经常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产生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时常缺乏的自信心,在办事时没有胆量,总是畏首畏尾或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一旦遇到错误或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这种自卑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自卑的表现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是对个人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过低的表现。产生自卑心理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表现。实践表明那些有强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难坚持学好的,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悲观失望,对生活、前途、学业彻底的失去信心,甚至走向轻生或犯罪的道路。所以青少年战胜自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自卑心理——性格的一种缺陷

自卑是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是性格上的一种缺陷。它的表现是对个人的能力评价过低,总觉得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而造成青少年从心理上产生胆怯、忧伤、失望的情绪。

小琳因为在初中时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所以原学校拒绝收她在本校就读高中,后来经过父母委托关系,转进了别的学校读高中。但在入学考试时她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因此,她整天愁眉苦脸,思想负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班主任曾多次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小琳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且在以前的学校“名声”又不好,总担心在班上的其他同学看不起,还担心将来别人都考上如愿的大学而自己却考不上。为此,她整天抬不起头,上课也不专心听讲,发言也不积极,和同学相处也很被动,所以,同学们都很疏远她并认为她不善于交往。小琳整天沉默寡言,甚至有辍学的想法,她经常跟父母说“不想上学了!”“读书没意思!”这一点非常令家长大伤脑筋。

小琳就是一个典型的自卑者,由于她的自卑使她背负了相当重的精神负担,从而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了厌学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时,那么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此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开始自闭。本来有些事情经过努力便可以做到的,但他们总认为“我做不到”而放弃追求。迷惘的他们始终看不到人生的精彩和希望,始终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一般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得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变成了自卑感。

(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青少年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人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太差而感到自卑。目前,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青少年学生有增加的趋势。

(3)与成长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4)个人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

气质忧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

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实践证明,那些有强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难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个别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破罐破摔,对生活前途、学业失去信心,走上轻生或者犯罪的道路,所以战胜自卑心理对青少年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正在困惑的青少年如何战胜自卑呢?

(1)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如果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变的堕落并产生自卑感。因此,青少年做事时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要做到善于满足自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这样既容易达到目标又避免了挫折的发生。

(2)提高自我评价,远离自卑心理。

一般自卑的青少年比较注重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高估评价。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越比越觉得自己差,越比越泄气,自然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自卑感。其实,每个人都各有优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要正视自己的优点,经常回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的事例;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的学习成绩,来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3)面对挫折,走出自卑的阴影。

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有一方面是因为防御机制不够健全。因此,当他们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轻视自我,要从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来分析原因,这样既可以找到心理平衡,还可以发现有好多的机会在自己的面前。

(4)克服性格孤僻,恢复自信。

青少年要想克服孤僻心理的障碍,关键就是思想上的转变。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对同学要求太严。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而看不起别人。对于怪僻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让自己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从而恢复自己的自信。

总之,青少年在克服自卑时,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既不为长处沾沾自喜,也不笼罩在自己的短处里而顾影自怜。要积极地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再次成为生活中的“常胜将军”。

自卑的心理人人都会有,随时可以发生在任何受挫和失败中,然而这种潜隐的意识流却在严重地阻挠着青少年心智的健康发展,因为当青少年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他将不再努力了。因此,自卑心理一定要克服。

5.克服紧张心理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紧张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紧张的程度不同而已。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是一种恐惧感。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紧张——心理上的缺陷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者生存,劣者淘汰使得人们面对不断变迁的事物时常出现不知所措的紧张心理。这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但又是适应社会和环境不得不克服的心理状态。

许某生长在一个中等家庭,是独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为了经商,离家到远地,忽然断了音信,不知下落。家里留下母亲与她两个人,靠母亲工作,维持家计。于是当她高中毕业以后,由于人长得漂亮,经人介绍到某个公司做事,一般谈吐很清楚,性格有点内向,个性很爽直,但是只要一见主管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而且手也抖得很厉害。

可见,许某各方面都很好,但过度的紧张心理却是一种缺陷。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克服紧张心理。

树立信心,克服紧张

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青少年们这时是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自然免不了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反应。那如何克服这种紧张的心理呢?

(1)正确估计自己,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要如何进取;在各种社交场合,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总考虑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要怎么迎合别人。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精神要尽量放松,对面临事物有恐惧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着,惶惶不可终日,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在思想上不过分夸大事物与个人前途得失的关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分疲劳,大脑过度劳累会造成头昏耳鸣,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加剧心理紧张程度。

(3)转移法。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可以握一件东西,如一只笔,一个玩具或一只杯子等,握住这些可以产生一种较舒服和较安全的心理效应,从而有助于消除紧张感和羞怯感。

(4)正确看待自己。青少年们应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标,看准机遇,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学习中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弱点,多想自己的长处。

(5)真诚相处。在与别人交往中,应真诚坦荡,与人为善。虚伪不仅使人厌倦,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觉地猜想别人会不会得知真相,猜想别人是否在背后议论自己,并为此惶惶不安,导致关系紧张。

(6)转移注意力。遇到紧张的情况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尽量想象轻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笑话,想自己能力能及的事情。这些不仅能去除烦恼,提高情绪,而且还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

(7)升华法。紧张的情绪也可予以升华,转用于学习或工作中。当情绪突然紧张起来时,往往精力特别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随着任务的顺利完成,内在的紧张也得以渐渐消失。

(8)适当安排计划。若所拟的学习计划不符合实际,便会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绪紧张。有的心理学家建议,在预订学习进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时间”。在这段时间,完全“真空”不预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这段时间时,可利用它来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着手下一步计划。这样既有助于完成计划又能感觉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学习,内心较为轻松。

(9)保持情绪稳定。对突如其来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关系重大的事情,青少年们开始面临它们时,生理上会发生急剧变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两手发抖,手心冒汗,这是由于过分焦虑和恐惧引起的。这种过度紧张,使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紧张,使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其实,适度的紧张对人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各种机能,使思维更加活泼,产生一种增力作用。

因此,在出现过度紧张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进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数数的方法,以此来转移注意,稳定情绪。

只要青少年们对面临的事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了解,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保持精神松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保持稳定的情绪,就可以克服紧张心理,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临场状态。

6.克服抑郁心理

抑郁是主体的需要未能满足又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抑郁是长时间的心情低落状态,多半是因为焦虑、身体不舒服和睡眠不足等障碍造成的,这种现象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是最常见,同样也是最不容易识别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是绝望、悲观、烦躁、不良的饮食习惯、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等。

抑郁心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青少年朋友们抑郁障碍主要是以抑郁情绪为核心,伴有相应的思维改变。主要是因为在学校通过发生些矛盾而感到环境压抑,常常因此而心烦意乱、郁郁寡欢,有时逃学还要求调换学校等,你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行为和动作迟缓,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因疲劳而失眠、头晕胸闷不愿与父母或其他人交流,情绪严重者还会有自杀的意识和行为。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矛盾或缓慢、行为反应迟钝或激烈、缺乏自信等。抑郁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所体验到的占优势地位的一种抑郁情绪或抑郁心情。然而,这种隐形的抑郁是反复或持续的出现身体不适和神经失调等症状,时常出现头痛、头晕、腹痛、胸闷、无欲望等抑郁症状,抑郁症是一种较持久忧伤情绪体验,它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

小申有点内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事情做不好,是别人的麻烦,觉得自己很笨,书读得不好,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喜欢的人不能对其表达,经常因为一句话一点小事就想到很多不开心,没有信心,自卑感太严重,觉得别人不关心他,甚至有了自杀的想法,并且已经下决心如果在一个已定时间内没做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死。

据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们的患病率直线上升。其中有1/5的青少年朋友都有情绪障碍,大多都是以抑郁为主。有关资料明确显示,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患病率是0.4%~8.3%,而且,男女生之间的比例为1:2。其发病率的原因是由遗传因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知能力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青少年们的抑郁心理表现

(1)不断地更换环境。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发生过一些矛盾,使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们感到所在环境有沉重的压力,经常心烦意乱使其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让家长为其调换班级和学校。当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其心态还是与以前一样没有好转,还认为新环境里的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就反复地要求更换环境。

(2)长期的情绪忧郁或低落。有些青少年朋友们遭受挫折或失败时,不能从困难中崛起而长时间的情绪抑郁或低落持续在二周以上,这些不良反应都是青少年时期抑郁心境的重要表现。

(3)前途渺茫。你们面对一帆风顺达到的目标和理想,而没有欢快的心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例如:他们为考上名牌大学而愁眉苦脸等。

(4)缺乏精力。青少年们因为缺乏精力,而导致自己的认知能力或感知能力减退,使自己在学习、生活及社交中的效率明显下降。

(5)不正常的心理暗示。如有些青少年们一到学校或教室就会感觉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只要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一切就会正常。这种表现都是潜意识的不良心理。

(6)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在高兴、欢乐、悲哀、愤怒及恐惧认识上,不能正常地向别人表达心中的愉快和不满,尤其是不能用表情表达出来。这种行为就是情感或情绪的表达障碍。

(7)反抗父母。他们因为父母的管教过严,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例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间,衣鞋乱扔,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

克服抑郁,磨炼自我

情绪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可见,抑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们的健康成长。那么,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应如何克服呢?

(1)学会正确地发泄。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们可以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父母或知心朋友诉说,不要把它存放在心理,这对你身心健康是极不利的;如果你的内心非常的难受而身边又没有诉说时,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一场或记日记等。这些都有助于你消除抑郁心理。

(2)多结交朋友。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的人,别人的精神状态远比喜欢孤僻的人好得多,因为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集体中,就会感到集体的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能减轻情绪上的抑郁。

(3)保持友善的心态、学会自我安慰。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态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到达最佳状态。所以,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朋友们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想,用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保持豁达、乐观的情怀。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4)积极参加运动。体育活动能够使生活丰富多彩,以清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所以,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每天应适当地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这些都有助于你排解阴霾的心情。所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使情绪乐观、稳定。

(5)吃一些对抗抑郁的食物。如:深水鱼、葡萄柚、菠菜、樱桃、全麦面包等等。

(6)享受美妙的音乐。当你心情烦闷时,听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不仅能帮你减轻疲劳,还能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美妙感受。

(7)克制自己。有抑郁心理的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会容忍和包容,并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因此,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来消除心中不愉快的情绪,并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改变认知,完善自身的人格,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式,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

7.克服浮躁心理

在青少年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自己茫然不安,让他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青少年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这样说,你们的青春是同浮躁斗争的青春。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心绪不宁、总想不劳而获,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是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个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浮躁——一种心理通病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们的心理通病之一,他们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主动、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朋友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朋友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古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

现有好多青少年朋友们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青少年们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如下:

(1)由于家庭环境产生的原因。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身心健康。

(2)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

(3)遗传基因的缘故。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4)从自己的自身表现来看。一般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5)有时忽视了对自己灌输文化知识,自身的道德品质及意志的培养,因而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怕苦怕累,做事急于求成,缺乏应有的恒心与意志。

战胜浮躁,走向成功的阶梯

我国著名音乐家傅聪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他的父亲傅雷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们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他们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1)青少年们在攀比时一定要做知己知彼。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

(2)青少年朋友们要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目的,这是为今后的革新求变打基础的。

(3)调节好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当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

(4)当你遇事时要善于思考。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付出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结果,关键是过程。总之一句话,人无贪心就不会浮躁,踏实地走过一生,不要总羡慕那些所谓比自己成功的人,不要拾起芝麻丢了西瓜。

8.克服抱怨心理

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似乎已经习惯性要去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很少有人会想到,与其在旁边抱怨,不如想想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我们要学会接受失去的事实,学会感恩,感恩上天并没有让你失去一切。不管人生有怎样的得与失,也总是得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光彩,而不是在为过去的事抱怨、难过,一味地抱怨、难过只会让你在原地踏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生活中,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也不多,给谁的也不会少。当一个人开始产生抱怨心理的时候,完全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这世上没有谁比谁差多少,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不抱怨,认真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就一定会活得很精彩。

抱怨只会让人原地踏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不平衡的心理。别人有漂亮的衣服,自己没有;别人有新款的手机,自己没有;别人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些不平衡的心理会驱使着你去追求新的平衡。有些人在追求新的平衡中,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而有一些人却一味地怨天尤人,自己不但不努力,而且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发指的事,这种人就是很危险的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走出抱怨的误区,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一位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到另一个村子的居民家运送自家的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这趟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就在这时,农夫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于是,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无论农夫怎么吼叫都没有用,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这时已经晚了,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益、于事无补的,也许你那位听众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绝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其实,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你们长时间地烦恼,使你们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你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懂领情,不会自醒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别人,也没必要和别人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别人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别人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为你而失眠。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拥有一颗平衡心,远离抱怨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整天都是无忧无虑的,但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会认为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为什么一定要抱怨生活呢?想一想,你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恩赐给自己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本身就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组成,当品尝过它的甜美后,你就将不得不再去品尝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么甜美的味道自然就感觉不到了。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意志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所以,有时辛酸与苦辣也是一种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抱怨的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因为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收获;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们知道,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青少年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应该减少自己的抱怨,并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有那么多事可抱怨的呢?

抱怨不如改变。只要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你将会发现生活竟是如此得美好,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在一个令你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学习,如果你整天在抱怨中度过,那么你也得不到什么,也许得到是老师的不理解,但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在这个学校学习,那么你得到的是学习的机会,或者是同学们的友情。

所以,就不要再抱怨生活了,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们都不要抱怨,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不满的现状,并获取幸福。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波动,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只为求得两点一线似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不要再抱怨生活的不公了,它只会成为挡在前进路上的巨石,成为思想的牢笼。

第二节 塑造健康心理

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和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思维的抽象逻辑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社会经验,意志力还很薄弱,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青少年如何自我控制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学会自律,主要是控制自己,“控制者”和“被控制的对象”都是自我。那么,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自我控制呢?

首先,自我控制有助于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同一性,人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需要通过自我学习,逐步具备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使社会要求逐步内化为人的观念和行为。其次,自我控制有助于青少年实现人格的社会化。再次,自我控制有助于调节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如何锻炼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的前提是:青少年的心中有个目的要不惜一切的达到,如果没有这个那一切都是空谈。人只有在为了某件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控制自己并想办法达成,而什么都没有的人是没有必要那样做的,所以最好是帮青少年树立一个目标并鼓励他达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控制自己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品德方面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①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道德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是可以预见未来、走在生活前面并反映生活发展趋势的一种形象。它遥遥在前,指引方向,号召前进,它包含有自我控制的目标。道德理想是推动人的道德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青少年学生要明确自己将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你们将是中国能否在世界崛起的关键一代。你们要树立起为国家富强而拼搏的责任感。你们在复杂的生活面前做出道德选择时,可能面临严峻的思想斗争,在这时,你们要接受成人的指导,但关键还是要你们自己做出选择。因为教师、家长只能交给你们思考的钥匙,他们会让你们自己去调查、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明辨道德是非;针对现实问题和矛盾,给你们以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的答疑解难,通过有效的教育控制工程,去规范和训练你们的基础道德行为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样,你们就能清醒地而不是盲目地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要善于激发自己自我控制、自我修养的愿望。

德育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表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逐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构成自己的精神世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带着镜子,他总是习惯于拿社会群体当做镜子来照,在他掌握了这种社会知觉的方法之后,他便把镜子挪到了自我的内部。因此,通过他人测评、自我测评与群体中互相测评,每个人都能够认识自己的素质,自己的优势素质是什么,短缺素质是什么,亟待改进的素质是什么;社会与工作需要的是什么素质,不需要的是什么素质;什么是良好的素质,什么是低劣的素质。因而会由此激发与产生改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的愿望与行为。

(2)行为方面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源泉和行动的指南。战胜惰性也绝不是件容易事。所以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有句名言:“对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人们总是在不断克服自己惰性中培养自控能力的,这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瞧不起小小的胜利,高尔基说过:“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那么,青少年应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第一,把思考和行动贯彻、联结及融洽在一起的能力。即能够顺利、自然地将自己认识理解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要求个人一是能把自己思和行、知和行结合起来,沟通思想系统与行为系统,使它们相互作用、启发、参照、验证;二是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思和反思,总结过去,设计将来。

第二,果断抉择行为的方向,迅速改变行为方式,有效发动和制止某种行为的能力。这些也统称为统摄、控制能力。这要求个人一是建立起由宏观行为到微观行为的协调、控制能力,不要因一些不自觉的习惯性细微行为破坏总体行为;二是有一个畅通的反馈渠道,从各种行为的结果上判别它的价值优劣,并在主观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自主、自立、自助、自理能力。自主是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敢负责任的精神,而自立是一种要脱离襁褓,推开拐杖,独立行走于人生大道的能力。自理包括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而自助是自主精神在物质生活领域的特殊要求。自主精神是内在潜力的催发剂,能力大都是靠后天培养的,一个人如果要在总体上提高自己的行为本领,就要在注意培养自己自主精神上下工夫。

(3)学习方面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盲从就是没有主见,是缺乏自控能力的具体表现。有些青年学生由于“意识自控能力”薄弱,不善于独立思考,是非不分,受骗上当,采取了盲目行动,结果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每做一种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凡事一定要想了干,切不可干了再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不随波逐流。因此,独立思考,三思而行是增强自控能力的关键。对待学习也是如此,要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青少年的自控能力

当代学者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只是不识字的人,而且也包括没有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的人。青少年学生在获得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应把自己从读、背、抄、考的沉重负担里解脱出来,创造一个主动的学习环境。那么,你们在学习上应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呢?

首先,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成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学习使人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人们在获得和应用新经验时,扩展、完善着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塑造着个性,使心理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并达到新的水平。学习兴趣使人的视野开阔,胸怀豁达,精力充沛,有力地推动学习和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自己去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因而使自己的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的方法。青少年学生应体会到适当的预习,有助于从容不迫地听课;及时复习,明确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的重要性;定期小结,认真作业,才能满怀信心地考出好成绩。这样环环相扣,正确处理好学习活动中的各种矛盾。

2.自我调节情绪

人最基本的情绪就是喜、怒、哀、惧,这些情绪的表现对每个人的认识、意志和个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乐观向上、处事果断,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和灵感。然而,那些不良的情绪就会使人们产生疲劳和烦闷,对身心健康的成长极不利。所以,青少年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让自己快乐度过每一天。

情绪是自身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青少年整天休闲自得、快快乐乐,从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而有的青少年则经常无精打采,心生自卑总是看不起自己,因此,内心感到孤独和压抑,不愿与别人交往,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他们的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青少年要想维护自己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就必须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情绪,需要理智的调节

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于生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其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各种心理冲突的根源,而这些冲突又往往是青少年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情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自身的生理变化及其自身对事物的认知状况。由于青少年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当他们面临一些冲击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伤害很大。青少年应该认识消极情绪,消除不良情绪,这将有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一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伞的,另一个女儿开了一个染坊。老婆婆下雨天担心开染坊的女儿布晒不干,晴天时又怕卖雨伞的女儿没有生意。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愁,哭泣,把眼睛都哭瞎了。一天,来了一位智者,他对老婆婆说:你为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下雨天时,你卖雨伞的女儿生意一定很好;晴天时,你染布的女儿生意应该不错,你的女儿天天都有发财的机会,你应该天天高兴才对呀!老人家豁然开朗,精神也慢慢地好了起来,从此,再也不为她的两个女儿发愁了。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情绪、情感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只要我们能够走出固有的守旧的思维模式,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就一定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改善不良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自我。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更是丰富多彩,但由于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运用和操控情绪,总是使好情绪离自己远去,坏情绪却如洪水般如影随形。时间一长,生活和学习势必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对身体也没有半点好处。所以,情绪需要疏导,需要用理智对其进行调节。

自我调节情绪,人生处处是风景

有关心理学家说:正常的情绪反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行为适应能力,同时还具有保健功能;而那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会妨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导致不良反应。因此,青少年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情绪状态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青少年必须正确地认识消极情绪对健康带来的危害,然后,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克服消极情绪,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让快乐的阳光笼罩心灵。那么,青少年应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1)青少年要不断地改变自我。

青少年有许多憧憬、美好的愿望。在他们的面前有许多增长自身能力的机会。然而,他们在享受稳定、幸福的生活时,总觉得郁闷、无趣、无精打采。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主动适当地对稳定的生活做些小的变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鲜感。例如:把你的卧室稍微调整一下,挂一些你比较喜欢的装饰画,或者到外面交个新朋友,换一新的爱好,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

(2)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是衡量自身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青少年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然而,自身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环境关系的洞察,这一点是对自身适应能力的评价,也是对自身弱点的关注。因此,青少年在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克制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情绪,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疏导,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适应生存的环境。

(3)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一般健康的兴趣会给人带来快乐。有关专家表明,人一般在无聊的时候最容易感到烦恼和不快乐了,而那些忙碌的人往往是生活得充实而快乐。所以,有兴趣爱好的青少年,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些青少年爱钻研难题,因为他们一旦征服了困难在心中就会产生满足感;而有些青少年爱看课外读物,如书刊、杂志、青年文摘等,这些广泛的阅读使他们获得广博的知识,为此他们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尊重。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发展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能使自己获取更多知识,在生活中过得更充实快乐。

(4)神奇的音乐魅力。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是一种另类的情绪情感的表现方式,那些不同曲调和节奏可以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在抒情优美的音乐中,会觉得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信心倍增。因此,音乐治疗情绪法是青少年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功能。

(5)学会自我欣赏和安慰。

没有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自我懊悔更为痛苦。青少年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特长和优点,对于往事耿耿于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过去,重要的是吸取失败的教训。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已经错过太阳,就不要再错过星星。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和挫折,那么,你不要灰心丧气,你应该欣赏自己的能力。或许你的各方面都并不出众,但是,你的善良、勤奋和认真会让你在心理上找到的平衡。你完全有理由欣赏一下生活中真实的你,而且,你会从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6)学会合理的自我发泄。

情绪上的不愉快如果长期闷在心里,就会影响脑的功能或引起身心疾病,青少年消除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宣泄”。情绪上的问题只要你把它发泄出来,心情就会舒畅、愉快。青少年要切忌把不良情绪埋藏在心里,“隐藏的忧伤如熄火之炉,能使心烧成灰烬”。如果怒气能适当地发泄出来,那么,紧张的情绪就可得到缓解,心情也会雨过天晴,雾消云散。

(7)做一个幽默大师,幽默与欢笑是情绪的最佳调节剂。

青少年你们要学会保持幽默的态度,即使是在不利的环境中也依然要保持快乐的心境。因为它是给极度恶劣的情绪产生一个缓冲的过程。幽默是智慧和乐观精神的结晶,它不仅可以使人快乐,还会使人发笑,更重要的是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让人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所以,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就会拥有更多的智慧,从而摆脱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尴尬、愤怒和烦恼。

(8)揭露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山清水秀常能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当你情绪不佳时,可以去登山、看海或者走进森林,此时你就会感到心胸开阔、有超脱之感,这些奇妙的感觉都是培养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终点,追求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也是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坎坷,遭遇失败,但是,如果你懂得保持和培养良好的情绪,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和快乐。

3.学会幽默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幽默可以维持人的心理平衡,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排解积郁,消除疲劳和烦恼。正如俗语所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百病消。”

有人感叹漫漫人生何其长矣,以至于度日如年;而有人却慨叹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因此惜时如金,只争朝夕。或许是“欢愉恨时短,烦恼苦时长”这种心理产生了这种天壤之别。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吾生也有涯”,那么,何不学会幽默,使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时也拥有一个有限的、亮丽多彩的生命旅程——活出真我呢?

幽默可以修身养性

幽默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但幽默的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作用似乎还有许多人没注意到。

全世界年龄最高的法国老太太卡尔芒创下了122岁的长寿纪录。卡尔芒之所以能够长寿,一方面与她善于注重身体保养有关,轻松、悠闲、运动以及清淡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卡尔芒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一方面这又与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分不开,幽默、开朗、豁达的性格更是卡尔芒老太太长寿的真谛所在。卡尔芒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她的一生都是在清闲自在中度过的。1997年她12l岁生日时,一群记者曾经问她:“您怎么能活这么大岁数?”卡尔芒幽默地回答说:“上帝把我给忘了。”“您的长寿秘方是什么?”“我要是有,早就卖给你们了。”这一问一答把卡尔芒幽默诙谐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上边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幽默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修身养性作用。卡尔芒老太太如果不是具有幽默、开朗、豁达的性格,而是终日郁闷寡欢,她就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也就不会那么长寿了。这么说是有科学根据的。经专家研究发现,诙谐、妙趣的幽默能使人忍俊不禁,在人们笑得特别开心的时候,一些潜伏在人体内部伺机“作案”的致病因子,便被那一阵阵的笑声驱逐出“体外”。弗德罕大学的研究结论是:笑,对心脏、肺部、胃和其他器官均有益处。笑能调节过低和过高的血压,促进消化,增强活力,并延长寿命。

为了让你们在交际活动中能更加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更健康,并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你们应该学会幽默,而且应该从现在就开始。

幽默——心理调适剂

幽默是一种心理调适剂,它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开拓人生,使其更加绚丽多彩、灿烂辉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有个“快乐中枢”,那种令人觉得有趣或可笑的“幽默”,正是其最佳的刺激源之一。这个“快乐中枢”接受适宜的刺激后呈兴奋状态,能把各种美好的东西复制出来,在人的机体内发生一场“生物化学暴风雨”,激活人体机能,洗刷生理疲劳和倦怠,改善体内循环,促进人体免疫功能。因此,科学家们把“幽默”生动地比喻为“心理按摩”。据报载,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发现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并具有毒性。所以,动不动就生气的人很难长寿。我国古谚“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也是这个道理。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测试者观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态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态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测试者认为漫画更好笑。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培养幽默感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不协调的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使自己陷于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应对,这样往往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幽默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行为,学会幽默可以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心的安宁。幽默还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对心理治疗的施行特别有帮助。幽默感强的人,其体内新陈代谢旺盛,抗病能力强,可以延缓衰老。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里,幽默都是友谊的纽带。有的人尽管为人老实厚道,纯朴善良,但由于不善幽默的言谈,性情古怪,便很难拥有更多的朋友在身边;有的人虽然嘴里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没了,但因为话语枯燥乏味,缺少趣味,也无法赢得更多的“听众”;有的人活泼可爱,幽默风趣,就经常能获得别人的好感,从而赢得众多的真心朋友,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得心应手。是否具有幽默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们在交际活动中是否能够成功。

生活,就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尽的小疙瘩;生活,就像爬大山,总会有一些坑坑洼洼。如果,你们能够学会幽默去面对人生,那么,你们的生活也将会充满乐趣。

4.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桌子上放着一只杯子。有一半的水,刚下了体育课的孩子们走进教室,看到了有些人就会说说:“怎么只有半杯水了,真倒霉!”而有些人还会这样说:“还有半杯水呢,真不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响起。前一种人我们称之为悲观,后一种我们则称之为乐观。

乐观积极点亮人生

积极乐观的人就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很温暖,无论走到哪里都给别人带来希望、带来快乐!生活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一片沙漠。永远的积极心态,就会拥有永恒的快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用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且要勇于挑战自我。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对于我们来说健康的定义就是:“用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且要勇于挑战自我。”

青少年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这对青少年成长是很重要的。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时,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想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不中用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的一生中,就会发生像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身上的“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所以我们更应该像驴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生活本来就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必须明白,不是每件事情都会有好的结局。痛苦、失败在所难免,你没有必要认为自己总会痛苦、失败,因为你大部分时候,好的方面会比坏的方面多。所以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那头驴子在面对枯井,就是因为它在困境、挫折面前转变了观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它,从而平静下来,并采取了自救的方法。设想,如果驴子不转变观念,只哀鸣求助或者一味地抱怨,最后只能是坐以待毙。因此我们在困难面前,以乐观的心态去分析问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所以青少年更应该向驴子学习,一头驴尚能如此积极乐观,何况我们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呢!

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快乐,而乐观是快乐的根本。乐观的人收获的是果实,留下的是财富;悲观的人收获的是空白,留下的是痛苦。

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爱哭的老婆婆,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二女儿嫁给卖伞的,她每天都为两个女儿操心不已,所以她几乎每天都以泪洗面。

而这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当天气晴朗时,她担心卖伞的二女儿生意不好,就难过地掉泪;当天气下雨时,她又担心卖鞋的大女儿鞋子卖不出去。于是,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她都伤心,因此大家就称她为“哭婆婆”。

有一天,来了一个禅师就问哭婆婆:“你为什么每天哭呢?”

“哭婆婆”解释说她几乎每天都很痛苦,这一辈子为了两个女儿操了一辈子心,因为总是害怕她们过不上好日子。

禅师说:“你应该高兴才对啊!”

“哭婆婆”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禅师说:“因为当天晴时,大女儿的鞋子卖得好,当下雨时二女儿的伞会有生意;不管天晴天阴,两个女儿都有钱挣,这样不是很令人高兴吗?”

老婆婆听了这番话顿有醒悟,从此以后,每天都笑嘻嘻的,“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了。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一文中说:“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说了算。”“一个人,从早到晚睁着两只眼睛,总是看阴暗面,总看垃圾、脏水、苍蝇、打架、斗殴、懈怠、违法乱纪。久而久之,他心灵的录像带,左一盘右一盘全是这些假恶丑脏的东西,于是他牢骚满腹,他愤懑,他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光明。”

工作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相处,当自己显得不合群或被冷落时,必须以健康、快乐的一面去面对别人,才可能加以改善。像“哭婆”一样,当她的心态转变了,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了,我们很年轻,为什么不能笑对人生,做一个积极乐观进取的人呢?

对于青少年来说,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和事物,每个人与每种事物或许都有美与丑两个方面,用积极的心态更多地注重人和事物的美好一面可能会感到幸福,而用过分苛刻的眼光只注意人和事物丑的一面自然会感到不幸。让我们换一种观点、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态看待现实中不完美的人和事物吧,做一个拥有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人,这样就会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痛苦,多几分洒脱、多几分幸福……

积极乐观成就人生

当你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当你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是团火,去点燃身边的柴;也会是块冰,能冷却身边的碳。正如大海可以成为人们的丰富宝藏,也可以成为人们的葬身之处;丛林可以是土族人的乐园,也可以是陌生人的坟墓。是财富还是陷阱,全由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决定。

不管别人怎么说,每件事都只看它的光明面。要有信心,不管是对你、对其他人,或者是整个世界,每件事最后都会好转的。不要让这个信念动摇,把你坚定不移的信心表现出来。如果别人说你实在是过度乐观,告诉他们,要过度乐观是不可能的,每一个经验——即使是最不愉快的一个——也带有一些满足的种子。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这种积极心态的培养就很重要,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迈向成功的基石。一位外国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有一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道:“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这个7岁的孩子懂得一个许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必须忍受的工作。后来他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提琴家。

所以不论何时何地,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凡事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语言,积极的行动。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或者一次积极的暗示,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应该学会热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轻松地学习,以乐观旷达的胸怀,真诚地为他人服务,为他人送去幸福。因为当我们把幸福带给他人的时候,幸福也就悄然降临我们的身边。

爱迪生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伟大的人,而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工厂曾经失火,他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六十七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墟一片,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这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他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意志坚强的乐观者面对诸多问题,总是抱着仍有可为的态度,遭遇变故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是的,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好坏并进;事物发展的轨迹总是波浪前进,螺旋上升。对于生活中的阴暗面,青少年是生长在七八点钟的太阳,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抑制、消灭时,我们还是不看为好,何必让那些苍蝇臭虫一样的人或事弄得自己恶心与不愉快呢?昨天他会成为过去完成式,而我们青少年也正在努力的却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视角,不要老是让自己觉得失败;不要由于没有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不够完美。其实,我们更应该像爱迪生那样,成功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青少年,如果你觉得悲观情绪左右着你的判断,你开始觉得对未来失去信心的时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时间正在一分一秒流逝。悲观本质上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让你在还没有发生,并且也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它阻碍了你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亦哭,你对它笑它亦笑。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乐观、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

对于青少年来说,乐观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在乐观中撷取一份坦然,你的面前就会盎然多彩,在悲观中摘下一片沉郁的叶子,只能瓦解你积攒的力量。乐观态度能使一个人用生命去谱写着对事业的热爱,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会让你快乐、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只有充满丰富内在而乐观的人才是幸福的。

5.学会谦虚为人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地发展。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的这句格言,其意蕴上接古人,言近旨语,当与古训共志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谦虚使人进步

厚德载物,有厚则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知道的也总是很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最谦虚的心,像大海接纳百川一样,虚心地向所有的人学习,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我们广结朋友、受人尊敬。

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会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弟子而自夸门第大吹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还有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一次,他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个小同志热情地向他建议,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却回答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和谦虚谨慎,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民的爱戴。不仅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是这样,其他国家的很多名人也如此。

焦耳求知,成就科学。相信学过物理的人都熟知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他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一个假期里的一天,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受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危险已经出现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假期过后,开学了,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顶峰攀登。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隐藏于心灵的深处,他等待人们去挖掘,去发现因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得到。

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逊谨慎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得荣,自满则自毁前程。自满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自然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即使是最亲近他的人,也会厌恶之而远去。古代像孔子、老子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尚怀自满招损的恐惧,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该时刻铭记古训,克制自己的骄傲、自满之心。魏徵也曾对唐太宗说:“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欹器,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能认识它,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来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后来它的一个分支慢慢地也就变成了欹器。他因“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而为读书人所钟爱。读书人将他放于桌子的右上角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满否则将毁于一旦。座右铭“满招损,谦受益”也就是由此而来。

人世间又有几人真能明白这个道理呢?被誉为中国武圣的关羽,智勇双全、义气冲天,堪称一代英豪,但却因骄傲自满,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实在令人叹惋。

关羽出师北进,俘虏了魏国将军于禁,并将魏国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樊城。当时镇守陆口的吴国大将是吕蒙,他回到建业,称病要休养,陆逊去看望他,两人谈论军国大事,陆逊说:“关羽平时经常欺凌别人,现在节节胜利,又立下大功,就会更加自负自满,又听说您生了病,对我们的防范就有可能要松懈下来。他一心只想讨伐魏国,如果此时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肯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吕蒙大为叹服陆逊的见识,就向孙权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前去陆口镇守。

陆逊一到陆口,马上给关羽写信道:“你大败魏军,立下赫赫战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就是以前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所立的战功,韩信在灭赵中所用的计策,也无法与将军您相比啊。我刚来这里任职,学识浅薄,经验不足,一直很敬仰您的美名,故恳请您多多指教。”这些吹捧让关羽甚是得意,想当然地认为陆逊不过是无名之辈,不足为惧,对后方吴国也就放心了。

陆逊在稳住关羽后,暗中加快军事部署,待条件具备后,指挥大军,一举攻克蜀中要地南郡,关羽败走麦城,终遭杀害。

还有众所周知的韩信,他先投靠项羽,项羽因看不起他,韩信而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投靠刘邦,因为有张良与萧何的举荐和以性命担保才得以重用。后韩信因取得齐地自恃功高,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齐王”。

这件事埋下了刘邦铲除韩信之前因。功成后有要求要封为王,刘邦怕他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韩信在被捕时才明白为什么张良与萧何要在战后要求隐居,他才后悔没有听从萧何的话。他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以定,我固当死。”

等到了死才知道当初不应该太自满,后悔已晚矣。这个代价似乎太大了。但是我们现代人在知道了后果,而且也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好好地去想一想呢?

谦虚还可以使我们获得他人的喜爱与信任。人们都喜欢与谦虚的人共事,而不愿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我们生活中那些自以为什么都懂、动辄就好为人师的人,是很遭人讨厌的。他们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唯恐被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无非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只能是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

“谦受益,满招损。”作为几千年古人留下来的古训,当今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只有谦虚,我们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养成优良的美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而骄傲自大,只能使我们狂妄无知,遭人讥笑,甚至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遗恨终生。

6.遇事总要冷静

数千年来,青少年一直是成年人的挑战,对父母而言,即使是温和的年轻人也一样,从准备儿女成长的食品到如何应付青少年日益复杂的问题,仍是父母千古的难题。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是父母们最担心的问题,因为这是他们最容易冲动的年龄。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戴维·华许博士,曾研究了青少年的冲动,用简易的文字向读者揭露了冲动的后果和原因,告诉青少年们应该怎么去做。根据相关人士调查,青少年因为冲动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占16%,因冲动而犯罪的占38%,这个惊人的比例让很多父母引起了重视。

青少年,理智对待冲动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是个叛逆的、冲动的阶段,脾气容易暴躁,也容易违法违纪。叛逆的性格和冲动的脾气,是这些孩子们走向“罪恶边缘”的主要“罪魁祸首”,也是老师和父母们所为之担心的。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不重视,对自己做的事情很少想过后果,他们只认为自己做的永远是对的,从没有在脑子里思考过事情的正误性。

  镜头1:

高二的同学在放学时冲到篮球场,其中有人大声喊道场地已经被占了,但有人不服,一句脏话就这样冲口而出,无端被骂,另外的人当然不甘示弱,也不留情面地回敬脏话。双方都非常恼怒,在吵骂当中,有的人就觉得受委屈,心中愤愤不平,进而大打出手,而且聚集了一大班人围观,以致要动用全校的保安来解决纠纷及维持秩序。

镜头2:

17岁男孩王明是沈阳市某管理干部学院大专班学生。一天下午,王明和初中同学出去玩时,为几个女孩子买雪糕一起吃,由于同学小强出去回电话,王明忘记给他买了。小强回来后见没有自己的雪糕就开始埋怨,并提出“不玩了,我回家”。王明觉得在女生面前丢了面子,在厮打中用尖刀刺中小强。小强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明也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重刑,并赔偿小强家属经济损失2.5万元。

镜头3:

18岁李某受雇于某市一家造纸厂,因工资问题与管理人员发生纠纷,一气之下,竟纵火焚烧该厂多间宿舍,造成三万余元经济损失,最终被以放火罪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三个事例,不正说明了青少年冲动所犯下的罪行和后果,这样的事例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很多,尤其在校园里,因一时冲动而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青少年之间发生争吵,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时很难想到如何去调节,如何去解决,对于他们来说,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暴力来解决,以导致这种调节方法很难及时解决心中的不忿。这正是他们不能够理智对待冲动的原因。

因此,学会思考,学会理智对待自己的冲动是很重要的。

比尔·盖茨作为“世界财富之王”,他对自己的青少年生活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总结。他说:“我是一个爱构想自己人生地图的人,即使到现在,我依然觉得那种构想人生的青少年式的冲动,是我成就事业的基石。我觉得,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对于人生各方面的理解,就像鼠标一样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人生总有不顺心的时候,很多人在逆境中沉沦了,自暴自弃了,但是只要相信人生可以自我调整,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就会出现茅屋变成宫殿的奇迹。”

比尔·盖茨虽然作为财富巨人,但对于人生哲理自有智慧的理解。聆听他对成功人生的种种注解,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继续登高,至少可以减少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时少走一些弯路。

比尔·盖茨说过一句名言:善于少走弯路的人,总是一个用头脑驾驭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聪明人!

同样处于青少年阶段,都有着冲动的脾气和性格,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结果。理智地对待的,是用头脑驾驭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冲动地做每一件事的,得到的是应有的惩罚。

青少年,遇事需冷静

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要遇上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几时遭遇难以预料,没有人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思考。对于青少年,除了要理智对待自己的冲动,还要遇事学会思考,学会冷静。

心痛,后悔,急躁,发怒,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何况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们。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这都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人失去理智,错失补救的时机。没有这种反映又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尽量缩短这个反应的时间,尽早理智地分析事件,进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一本杂志上,有篇《自救》的文章,相信看过的每个人都会懂得“遇事冷静”的重要,更懂得人生的可贵。

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由于家庭贫困辍学,但他有一个妹妹,成绩优异,不上大学实在可惜,于是他来到工地挖隧道,不料第一次走进隧道就岩石塌方……

当时局面难以控制,有人大放悲声,有人想往岩石上撞,近乎疯狂。他也差点控制不住自己,刹那间他想了很多,首先想到了死——但若自己完了,妹妹也会辍学,父母也会悲痛欲绝。他镇静了一下,决定试着控制局面,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很沉稳:“我是新来的工程师,想活命吗?想活命就听我的!”黑暗中,几个人渐渐安静下来。

他又向被困的四个人发号施令:一:被困的四个人必须听他指挥。二:外面肯定在组织救援,但需要时间。三:休息睡觉,因为累死也搬不动那千斤重的大石头。四:隧道里到处都是水,有水就能活十几天。不过他还是隐瞒了两件事情:第一是他进隧道时带了两个馒头,现在已成无价之宝。二是他有一个电子表,可以掌握时间。

第三天过去了,隧道里还是没有一丝光亮,他把其中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第五天,终于听见隧道隐约传来钻机风镐的轰鸣。他赶紧把最后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然后大声命令四个人拿起工具拼全力往巨石上敲击……

几个劫后余生的人躺在病床上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个沉稳威严的“工程师”竟然是一个毛头小伙。当记者采访他时,我又听见了那句我已听了千万句的话:“因为冷静,在紧要关头,只有冷静救得了你。”

人生做事和处事,总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境遇,特别是青少年因其自身的身心特点更要学会冷静,只有冷静才能细心而全面正确地观察,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冷静,这是学习和处事待人的前提。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谓的“逆反期”,这个阶段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事也不一样,很有可能你遇到一件事还在迷茫的时候,他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青少年中打群架的大都是善交这种朋友。暴躁的人就像一个导火索,不冷静、不理智。他很难用理性的思维处事。曾有一个故事,国外有一个富孀家财万贯,她想选一位司机,在数千竞聘者中选出了三位驾驶技术最好的,老太太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能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停住?”第一个说,1米!第二个很不服气说,我能在1公分的地方稳稳地停住!第三个说,我远远地看到悬崖就会停住了。结果第三位被录取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经验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第三个人之所以被录取不是靠他逞能而是靠他明智。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遇事冷静、冷静、再冷静,是很重要的。

7.常怀感恩之心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圣火,圣火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你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常怀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并铭记在心。只要我们常怀感恩之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懂得感恩,内心充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对父母要常怀感恩之心。是他们让我们来到了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从早上起来的一碗热腾腾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单的换洗,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应该感谢上天给了自己那么好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完整的家。

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我们对老师要常怀感恩之心。是老师帮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对于别人的帮助去说一声“谢谢”,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受到别人的恩惠,当涌泉相报,是老师从青丝到白头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个个有出息。学生能常怀感恩之心就有用不尽的学习动力。

朋友给了我们友谊,我们对朋友要常怀感恩之心。朋友能与你患难与共,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朋友能千方百计帮你,给你“打气”给你信心,助你跨过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障碍物。让你刻骨铬心地觉得,朋友的情谊终生难忘。

只有知道了感恩,内心才会更充实,头脑才会更理智,眼界才会更开阔,人生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奋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聪明而有作为的人。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罗斯福总统家被盗,偷去了不少东西,朋友们纷纷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却说:“我得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谁会想到,一件不幸的事,罗斯福却找到了三条感恩的理由。这个故事,可以说将感恩的美丽展示得淋漓尽致了。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一对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一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却没有请那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才了解先生为何不请她起来,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车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说:“让位是善行,可是起点到终点那么久的时间,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了许多。

“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多浩荡大气、慈悲善美的一句话。它能将善念传导给别人,影响周遭的环境氛围,让世界变得善美、圆满。

“善良”,多么单纯有力的一个词汇,它浅显易懂,它与人终生相伴,但愿我们能常追问它、善用它,因为老祖宗早就叮嘱过“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啊。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常怀感恩之心,是很重要。这会减少一些抱怨牢骚、烦恼仇恨,心胸就会宽广和舒畅起来;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生活幸福的催化剂,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是一个人走向高贵,还原纯真的净化器。

常怀感恩之心,让生命更精彩

常怀感恩之心,是人类情感中至真至纯的芬芳美酒;常怀感恩之心,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常怀感恩之心,在你闪烁着感激的泪光中,花儿般灿烂怒放的将是一个春光荡漾的美妙世界!

当你口渴时,爸爸给你递上一杯水,你是否感谢过他呢;当你烦恼时,向妈妈倾诉自己的苦恼,妈妈耐心地听完并教导你,你又是否感激过她呢?常怀着感恩的心,能够更加接收到的关怀与帮助,摆脱贫苦和痛苦,从而快乐的生活。一位作家曾说过:我们满怀感恩之情,不仅仅是索取,而且,必须给予,用给予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是的,大自然是不断循环和流畅的,你给予的越多,你获得的越多,不是吗?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给予收获的规律就这么简单:想要获得快乐,你就必须给予快乐;想要获得爱,你就必须给予爱;想要获取财富,你就必须给予财富。

不要总记着生活给你开的某个玩笑,不要总想着这个社会如何待你刻薄。如果你总觉得不满足、亏得慌,心怀怨恨不满,你就会愈加变得小肚鸡肠、牢骚满腹,你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还会失去健康,以致孤苦伶仃,憔悴不堪,那么快乐和幸福只有永远与你行进在不同的平行线上。

只要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人生没有什么不幸会永恒得让人永久地淹没在痛苦的海洋里。世间的纷争,生活的烦恼,永远也不会屏蔽我们心中发出的淡泊而宁静的妙音。

亲爱的朋友,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让宽容与你我同行,我们应该乐观地对待生命,宽容地善待一切。对于你周围的朋友、同学,说声谢谢,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对你熟的人说声谢谢,他们会有种付出得到肯定的满足;对陌生人说声谢谢,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命运”,不足以阻挡你的前程,只要你能正视困难,化困难为力量,成功后蓦然回首,你就会感谢困难,感谢困苦,感谢贫穷!因为它们才是你的恩人。常怀感恩之心,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舒畅。常怀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摆脱贫穷与痛苦。常怀感恩之心,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驱散忧愁的阴云,走出彷徨的困境,生活和理想的目标的实现需要百折不挠的自信和努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