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Shad bush)

棠棣(Shad bush)

棠棣棠棣果俗称六月果,到六月二十一日就可以吃了,但最佳时期还要等几天,大约是在六月二十五日到七月初,并一直到八月都还有得采集的。此地的棠棣有两种,分别叫小山棠棣(bitryapium)和长叶棠棣(oblongifolium)。前者要高一些,叶面光滑,多丛生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后者只有六英尺高,叶面不那么光滑,生长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劳登劳登(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苏格兰植物学家,园艺设计家,《园艺》杂志编辑。称前者为“加拿大欧楂……野生梨树”,总之,比后者出现的年代要久远一点。

如果说到可以食用的果实,棠棣果继草莓之后,是一年里第二种成熟的果实,稍后一点就有蓝莓了(蓝莓刚长出的时候正是棠棣果高产时节),在树木或灌木结的果实中,从时间上算,当数棠棣果最早了。

五月十五日左右,有些棠棣枝上的花谢了,长出了细小的子房,除了柯利果,所有可食用的野果的最初成型都是这样,不过草莓可能不这样吧,而青青的醋栗和黑醋栗惹人注意的时候又没到。到了月底(三十日了),棠棣果实已经有豌豆那么大了,这可要比其他任何一种树上结的浆果都要大哟。在等一个星期来看看,就会为这些青绿色小东西体积膨胀的速度感到惊讶,当然那些长在低处的蓝莓呀,稠李呀,也都长得很快。不过就是这么一下就由花而果了。

六月十七日再看到它们时,发现它们已开始红了,软了,虽然还没熟透也可以吃了。不采摘下来的话,再过三四天去,会发现它们更红了,那些大红的果子中夹杂些紫红色的,后者就完全熟透了。这种熟透的果子颜色很深,近乎酱紫色,通常是紫红,不如没熟透时的大红色好看。无论从颜色,还是从个头和生长期来看,棠棣果和一种蓝莓都很相似,虽说肉质软一些,但椭圆的果形,上端还连着细细的梗儿和不离不弃的叶儿,就像小个儿苹果和梨。每每你会发现果实通体都遭到各种虫子的伤害,或者明显被鸟啄食过,遍体鳞伤,几乎不成形儿。即使这样,我还是找到了几颗侥幸逃过大劫而平安成熟的果子,吃了以后我不得不说它们的味道和蓝莓、越橘难分高下。也许小型树上结的果子里它们算得上是口味最好的了,遗憾的是因为数量不多,还缺乏足够吸引力和关注度。小山棠棣的果子外层柔软,而长叶棠棣的外层就坚硬得多。

这一带的棠棣并不多,所以人们不容易看到成片的棠棣。沿着阿萨贝特河阿萨贝特河(Assobet River),一条小河,距波士顿以西二十英里。河畔的科尔贝恩农庄,生长着一个小树林,树林尽头有一处窄窄的洼地草场,看上去好像很久以前这里还是河床的一部分,而就在这里我竟然看到了密密的棠棣林,这可真是罕见。那天是一八五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这当然让我感到惊喜,也许我赶上了好时候吧。在包括一种叫胖胖鸟在内的众多小鸟的啾啾声陪伴下,我采摘下了一夸脱(约合1.1公升)的果子,这些小鸟一定也在为这些果子抓狂吧。那片低矮的棠棣丛林茂密,随风微微起伏,在其中穿来穿去进行采摘时,我觉得自己身处遥远的北方,大概就是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河萨斯喀彻温河(Saskatchewan River),加拿大的主要河流,全长五百五十公里,向东流经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拉巴湖,注入温尼伯湖。河滩吧,划着平底船,环顾四周,别无他人,唯有河岸尽头天连地接处才有村舍点点依稀。次日,我用采回的这些果子做布丁,吃起来觉得很像是用一种樱桃做的布丁,不过没有核,也没那么多水分。还是生着吃的口味好。有些上年纪的农夫听说后,都表示诧异。有位还说:“嗬,我在这里住了七十年了,别说从没看到过这玩意儿,连听说过都没有呢。”

后来一次是一八六零年的七月三十日,有人领我来到马西亚·迈尔湿地的西南边莎草滩,他说他曾在这一带发现了很多的棠棣,而且个个都果体完整,没受虫害,估计他说的是长叶海棠吧。,一棵棵高不过三英尺。这番景象着实吸引人,因为它们美得不俗,朴质的风韵令人流连。这片棠棣的面积比通常的越橘树丛要大那么两三倍,墨绿的叶片形状有点像白杨树叶,枝叶下藏着不规则生长的短短花序和红得深浅不一的果实,似乎所有的红色都集中在这里展现。那些夺人眼球的红色果子——因为其中大多数都变成红色了——都结在并不茂盛浓密的枝上,红彤彤的果实和墨绿的树叶相映,色彩对比强烈耐看。这些结果的枝条多半比别的往高处伸得努力一些,也就得到更多的空气和空间,这使我有那么一下联想到了冬青树。这里熟透的果子和已转成酱紫色的果子直径不过半英寸。这样一片缺墒少肥的荒凉滩头,长的树也多难得结果,在这样的地方居然看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景象,好不叫人喜出望外。这种果实的奇特之处就是色泽大红的虽然不如深紫色的熟,却比熟透了的要可口。我以为,夏天多雨又凉爽,这种果实才能结得又多又好。

虽说口味不错又很新鲜,但我仍觉得越橘和蓝莓的滋味更胜一筹。科德湾头一带更是棠棣的福地,那里人们称它为佳士梨(Josh pears),据当地人解释这个“佳士”是“汁水多”(juicy)的讹传。

棠棣得到真正改良的地方是英国人落脚驻足的美洲部分。北美的印第安人和加拿大人都把它当下人吃的果子。理查森说:“这种果子伐木工人、劳工和下人才吃,克里人称其为‘misass-ku-tu-mina’,道格力部落人称其为‘Tche-ki-eh’。越往北,这种植物越沿着河流两岸铺开生长,开花结果,顺着与加拿大麦坎西河平行的六十五日公路向西直进到太平洋边。所以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呀,纽芬兰呀,拉布拉多呀,还有美国北方的各州,棠棣都不是稀罕物件。这些深紫色的果子大小和一个梨差不多,味道很好,容易晒干。晒干后和肉干一起做布丁,简直和葡萄干一样好。”据说在这些地区棠棣果也是最好的水果。如果我们常认为有草莓的地方就有鳟鱼,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有棠棣的地方就有西鲱鱼,当棠棣花染白了山坡上或河岸时,就是捕捉西鲱鱼的好时候。

在我们这个小城里,总能看到棠棣的变种,树身高达二十英尺。乔治·B.爱默生乔治·B.爱默生(1797—1881)美国教育家,博物学家,著有《马萨诸塞州的树与灌林》(A Report on the frees and shrubs Growing Naturally in the Forest of Massachuseffs)形容在切斯特这里的切斯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城市,位于费城郊区处特拉华河上(另一个在英国)。看到的一株这样的棠棣树说:“高约五英尺七英寸,这是从五英尺处开始量得的数据。”我也曾在新罕布什尔州西南蒙纳德诺克山看到过非常袖珍的棠棣树。

  1. 这块地方地势稍低坦开阔,当然也还不是特别低,莎草滩周围有一片小树林。林间错落分布着一些灌木丛,这里还是大森林时这些树丛没活下来,现在又缓过气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长着茂密的棠棣丛林,林带长约一杆半杆(rod),长度单位,一杆约5.3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