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诠释责任

他用生命诠释责任

——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熊筱伟

12月24日,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四川锦城艺术宫礼堂举行。5位报告团成员,或讲述罗阳生活、工作中的细节,或述说点滴故事,还原出撑起共和国航空工业脊梁、中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谈起他的离去,报告团成员、中航工业沈飞副总经理苗玉华数度哽咽,台下听众流泪不止。

谈起他的精神,全场数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白手起家,干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人说,罗阳和他的同事们当初接手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白手起家,研制中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关键技术外国人一项也不给。”报告团成员、中航工业沈飞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潘新说。

面对技术封锁,罗阳说:“我们自己干!外国人能干成,中国人一样能干成!还要干得更好!”在写给员工的总经理令中,他提出两个要求:“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

从零开始,谈何容易。“整个研制就是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站起来。”潘新说,拦阻钩用于帮助舰载机着陆航母,为了这个小小的部件,大家花费数月时间,通宵达旦,结果还是不成功,研发人员几近崩溃。这时,罗阳成为坚强的精神支柱,撑起整个研发团队。“罗总和大家一起,把所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列出来:精度、尺寸、配合关系,一项项分析,最终攻克难题。”潘新说。

在报告团成员、中航工业沈飞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任仲凯眼中,罗阳始终在工作: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攻坚时期24小时坚守。过度劳累,让他在理发店、在母亲的床上,都能睡着,“他真的是太累了”。

多年的奋斗,最终迎来成功。歼15初次登上航母,外国专家估计,要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实现在航母上起降,中国人需要2~3年的时间。潘新说:“但仅仅两个月后,第一架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舰载机就从航母上腾空而起!”

听到这里,全场掌声雷动。

二、为了歼15,把“国”放在“家”前面

工作之外,罗阳对家有着很深的感情。

“提起女儿,罗总声音总是特别温柔。有次出差到上海,一下飞机,他立即告诉在上海读书的女儿,自己会去看她。”任仲凯说,但一系列的洽谈和会议让罗阳无暇分身,最后因有急事,必须马上赶回沈阳。“在回程的飞机上,罗总一直看着舷窗外,没有说一句话。”任仲凯说,“这个场景,我永远也忘不了。”

罗阳父亲7年前去世,母亲一个人生活。只要不出差,罗阳下班后一定要到母亲那里坐一坐,陪母亲说说话。但因事务缠身,他和母亲只能享受短短10多分钟的时光。“送罗总最后一程时,大家特意安排汽车从老人家窗前经过。”任仲凯说:“老人至今还期盼着,儿子能回来看看她。”

聆听报告的四川航空公司党群部员工蔡超说,家是罗阳的深爱,但为了歼15舰载机,他把“国”放在“家”的前面。

“罗阳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报告团成员、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说。

这种精神,是对行业的热爱。中航工业成飞试飞站技术员贾武说:“工作了两年,我知道这个行业的苦。但听了罗阳的先进事迹,我想,因为热爱,我会继续走下去。”

这种精神,是恪尽职守的坚韧。中航工业成发装配试车厂副总经理周独军完全能体会到罗阳的劳累,“有了任务,连续一个月通宵干活也是常事。有时我都在想,为什么要这么累?”周独军说,罗阳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简单的答案:在其位,尽其事。“这适用于所有行业。”

“报告会上说,罗阳房间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航空报国不是荣誉,是责任。”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师级灵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2012年12月25日刊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