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扫地

威名扫地

虽然在张亮基做湖南巡抚时,还能罩着曾国藩。然而武汉失守后,咸丰帝又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将湖广总督徐广缙革职,并调张亮基到武昌接任湖广总督。

所以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又被咸丰帝重新起用,随之而上任的还有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

而这三个人早就对曾国藩的屠杀看不惯了。毕竟人家都是温文尔雅又体面的大清命官,在他们看来,曾国藩不过是一个地方团练帮办,既不是地方大吏,又不是钦差大臣,你曾国藩逞什么能呀?

因此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位置的时候,曾国藩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或许是仗着有咸丰帝撑腰吧,曾国藩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一般都是指手画脚一番,这次也不例外。

曾国藩办团练,纪律严明,训练刻苦,他早就看好了绿营军的塔齐布,此人忠厚善战,曾国藩就请他做团勇的教练,锻炼团勇。

张亮基做湖南巡抚时,曾国藩不仅要求团勇刻苦训练,还让绿营军和他们一起操练,张亮基调走以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的做法。

一日,曾国藩又发令操练,结果却只有塔齐布应命,而其他的绿营军却不以为然,还讥笑塔齐布是在巴结曾国藩。曾国藩一怒就把这事告到了湖南提督鲍起豹那儿,谁知,鲍起豹却护着绿营军。

在鲍起豹的纵容下,绿营军又向塔齐布挑衅,曾国藩忍无可忍,出来干涉。谁知,绿营军却以此为借口,攻进了塔齐布的营帐,搞得曾国藩和塔齐布不得不仓皇逃走。

事情闹到巡抚骆秉章那里,结果曾国藩被判给绿营军道歉。曾国藩受了这样的窝囊气,这事要传出去,曾国藩在众人面前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因此,曾国藩最初办团练的热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从曾国藩设立“审案局”以来,很多人对曾国藩的狂妄和心狠手辣早就看不惯了,只是大家看在巡抚张亮基的面子上,没做出什么动作来罢了。

虽然骆秉章最初跟曾国藩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他对曾国藩的很多做法并不认同。因此,他对别的官员对曾国藩的排挤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曾国藩再受皇上的器重,又能怎么样,现在他自己又没有正式的官衔,又得不到朝廷的粮饷,又没有什么大功可以拿来炫耀。

到现在,在地方,骆秉章又不维护他,别人的官员也就更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了,他们不是有意刁难曾国藩,就是没事找碴儿。

就拿上面的那件事来说吧,他们不仅不同情曾国藩,反而指责曾国藩,不该去管绿营军的事。

不过,在当时,绿营军是国家的正规部队,直接归各省的总督统领,巡抚以下文官没有提督官衔的人是不得干涉的。从原则上来讲曾国藩也确实没有权力去干涉这些事。

可是自从来到长沙以后,曾国藩早已习惯了以钦差大臣的位子自居,看不惯绿营军的腐败,自然也想插上一杠子,结果让人给数落了一顿,还落了个插手绿营军的罪名。

而绿营军的腐败也多少让曾国藩感到寒心,曾国藩再次陷入了僵局,自己没有权力管正规的军队,而自己又要担负守卫长沙的重任,而此时众人排挤的局面也让曾国藩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长沙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曾国藩之所以插手绿营军的事务,不仅是因为曾国藩看不惯绿营军的腐败与懒散,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越权行为。因为长久以来他都自认为有皇上撑腰,就如扛着尚方宝剑,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根本没有人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他领导的那群土头土脑的地方团练身上,皇上要他办团练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保湖南而已。

在失望之余,曾国藩借口衡州情况紧急,就去了衡州,而他最初的团练也随之草草地告一段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