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活动与华人联谊会
早上7点10分起床,我看着Lida为女儿精心准备早餐,并不比中国妈妈们少丝毫耐心和关照。Lida耐心地问女儿想吃什么,想吃什么口味的,要不要来点别的。Lida准备齐全后端到餐桌上,孩子吃完把盘子一推走人了……还有其他很多的细节告诉我,母爱没有文化上的差别。之前了解的美国文化,往往是这里的孩子多独立,好像父母唯恐孩子吃的苦太少,以此来磨炼意志并助其成长似得。至少Lida和17岁的女儿Emma并非如此。
8点半我和Lida一起去了教堂,因为今天是教堂年的首次活动,仪式很多且较为隆重正式。这是个不同于英国基督教教堂、在美国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较为普遍的UU(Uniterial Universalists)。他们相信上帝,但相信只有一个上帝(与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基督教信仰不同),而且是象征意义上的,主张普世价值,包容性很强。所有民族、信仰、性别、年龄的信徒,只要你愿意去,他们都视你为朋友,热情地问候,接待,欢迎,交流。我喜欢这样的地方。自由、随意、大气、宽容、向上,是其特点。今天的一个环节很有意思。新的教堂年的首次活动,大家都会把一年间收集的具有特殊或特别意义的水装在瓶子里带来。严肃但动听的钢琴曲响起,大家便开始在留在座位上的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水的来源和自己的祈愿,依次投进前台放着的一个大水盆里,据说要保留下来,或留给以后洗礼的人用。之后由主、副牧师轮流念卡片上的文字,每念十个人中间会有停顿,插上一句“May the spirit of these waters”(祈愿这些水的精神精灵),然后大家和着唱“Be with us”(与我们同在)。Lida提醒并帮我收集的是头天晚上用水桶接的雨水。在卡片上,我很郑重地用英语写了这样一段话:“一直相信天上的云跑得过地上的人,所以我收集了昨夜的雨水,希望它里面藏着来自中国的灵气和美好祝愿,借此机会送给天下所有的人。”总之,这样的祈愿还是第一次经历,新鲜也很震撼。三四百人把自己的美好心愿以生灵水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自当产生非同寻常的力量。梦想、希望、期待、回忆、记忆、思念、意志、坚守、坚强、宽恕、原谅、博爱等这样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词叠加在一起,回荡在教堂肃然的氛围中,灌注到每个人的心里。此刻,你愿意相信它会有神奇的力量,不关乎迷信。
教会活动之后,我们一起去了好几个超市和商场。一个细节让我羡慕不已。Lida为女儿买衣服都会买同一款式的好几种颜色,拿回家让女儿试穿,同学们对哪个反应最好就留下哪个,其他的在一个月内还回商店即可,连发票都不需要保存,因为电脑里存有你的消费记录,一查便知。今天她就为女儿买了三种颜色的喝水杯,回家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下周再还回去两个就可以了。难怪进到Target,右手边一大块地方都是排长队退换货的顾客。不做评价,只是期待这种经营方式尽快在我国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快2点才到住处,今天主厨为她们娘儿俩做正宗的陕西面条。吃完饭快4点了,休息片刻,去参加7点20分在牛津路上的哈佛大学举行的中国留学访学人员迎新会。
我因错过了眼前的一趟车,6点40分才坐上车去哈佛广场与早已到达那里的上海海洋大学的黄碧蓉会合。进到大厅人还真不少,登记注册后还没来得及吃完手里的三明治,已经通知里面的迎新会要开始了。我坐在前排的位置,会场大概有三四百人,95%以上都是学生,以硕博研究生为主。会议组织得简洁而有条理。最耀眼的算是哈佛最重量级的两位教授,数学家姚期智,统计学终身教授、文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孟晓梨分别从自身的经历、经验出发,谈了到哈佛之后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话语中的共同点:一是多和周围的人交往、交流,别把自己锁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说不定就会遇上下一个“奥巴马”;二是多听课、杂读书,不要单打独斗,拓展眼界和思路。之后迎新会还邀请到已经小有成就的几个毕业生做经验交流。不愧为顶尖级学校的毕业生,个个口若悬河,但又幽默坦诚,字字句句都迸发出智慧和活力!相信在座的新生受益匪浅。暗自思量,也千万别小觑身后的这帮学生们,他们从小到大可都曾是国内的超级学霸。可怕的是,其中风度翩翩的美男靓女绝不在少数。敢问聪敏成那样的人竟也能长成这个样子,还让别的普通人怎么胸怀全球,放眼未来啊?
担心晚班车少,而且又是周末,没等到欢迎仪式结束,我就提前溜走了。车上人不多,有几个黑人小伙子。之前曾有人提醒晚上出行注意安全,提防有人尾随。心里担心要是有人跟着我一起下车该怎么办?担心多余了,确实有个黑人小伙子同一站下车,但他很快就消失在相反方向的一条路上了,让我接下来5分钟的路程走得轻松又轻快。
9点50分我刚进房门就收到Lida发的两条短信,说她要休息了,如果需要车接,一定告诉她,并说她吃完了中午剩的汤面条,很好吃。异国他乡夜归人,还这样被惦念提醒着,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