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

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

如何破解人生的种种难题?大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追求。

中国文人雅士,历来对此认识不一。那些性情恬淡的,往往采取退避三舍的办法,回归乡土,隐遁红尘,傍山枕水,眠风餐荚,萧然无世俗之思,淡泊有闲适之情,于闲暇中构建自己,于是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隐逸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笼罩下,时间就像幽咽的泉水,千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淘洗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小隐逸名士。

隐逸,作为一种修齐治平的中国特色文化传承,还能不能融入今天的生产生活,转化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休闲文化和对时代有益的思想财富呢?

应当感谢苑雅文博士,在她的主持下,她和团队成员罗海燕博士挖掘、整理出代表和反映近代天津隐逸文化、也可说是中国最后一代隐逸文化的历史文献——蓟州区《小穿芳峪艺文汇编》,其中包括过去鲜为人知的《龙泉园集》《问青园集》《八家村馆集》,以及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其他几位近代隐逸之士的屐痕。

小穿芳峪在蓟州区境东北,南对翠屏,东接遵化市,三面环山,历史上以泉取胜。

同治九年(1870)曾在兵部任职的州进士李江(观澜)因病还乡,筑园龙泉旁,“仰可看山,俯可听泉”,因名龙泉园;又垦地数亩,广为种植。李江殁后,门人李树屏(髯)将其生前著述编为《龙泉园集》,除诗歌、尺牍、序跋外,多为各类笔记;唯集中的《村居琐记》是他卜居此处后,“事事问园翁”的忠实记录,分农、谷、蔬、木、花、鸟、畜、占侯、乡俗和俗言十个部分,其中的精华要义,至今仍具传承价值。

不久,在李江的影响下,时任礼部尚书的万青藜、内阁学士崇绮、道员纶雨芗、州人赵连增等,也先后在这一带建起了响泉园、问源草堂、乐泉山庄和习静园,一时间,风韵弥醇的小穿芳峪竟成为近百年来隐逸文化返璞归真的仙野绿洲。

《问青园集》的作者王晋之(竹舫)是位举人,也是李江的挚友,二人平日过从甚密。李江说,龙泉“园成而王竹舫亦来卜居,其续于园中起屋”,这就是问青园。

王晋之在问青园中,除著文吟诗,广课生徒,炮制草药,还勤于农林各事与笔耕。李江在为王晋之所写的《山居琐言·序》中,记录了该书的写作经过:“予与竹舫皆书生,不谙农事。顾已入山,不能不以园田佐诵读。乃参之古书、询之老农、验之土性,未一二年,耕种之宜、树艺之法及凡山农所宜从事者,予两人粗悉其概,竹舫则视予尤精焉。暇则本其所得,著为一书,名曰《山居琐言》。”其他如收入《问青园集》的《沟洫私议》和《沟洫图说》,也应是缘此而作。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资料留存至今,对于地方农业科技和农业史的研究以及发挥传统农林业“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作用而言,是十分宝贵的科技文献。

《八家村馆集》的作者李树屏(小山),土生土长的穿芳峪人,秀才出身,是一位生活在清末民初的乡村爱国知识分子;五十一岁那年,有感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开始蓄髯,并改号李髯。李树屏是李江和王晋之的门人,与李江、王晋之合称为“穿芳三隐”。

八家村馆建于穿芳峪西北的妙沟溪畔,是李树屏与其友人谈诗论文的地方,也是他的讲学之所。《八家村馆集》里最值得挖掘的,是李江手撰,李树屏作注的“龙泉园十六景”,即:穿芳品泉,龙泉踏月,柳池冬暖,霍峪秋妍,福缘古槐,金灵秋树,半壁栖云,花石夕照,南屏暮雨,北寺晨钟,石门苍霭,片石仙踪,石塔涛声,妙沟瀑布,鹦哥狐火和梨坞书声。

这十六景无疑都是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将其纳入小穿芳峪的村镇规划设计和公共空间建设,对于今天把这里打造成“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美丽乡村”,不但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而且,作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生活美学追求,还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今年一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其中有一段话,我们特别应该记住:“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今天,隐逸早已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休闲艺术。

比方说,在紧张工作之余,能不能采用离智慧比较近的办法,给自己寻找一个最有休闲价值的位置,淡然于心,自在于身,以缓解生活的躁动与不安呢?

以闲暇颐养身心,其实就是一种面对尘世喧嚣的理性心态,是面对人生无奈的和解与包容,也是一种现代式的睿智。

细数过往,对错得失,难求完美,放弃身边那些崇尚物质、追求功利的束缚,傲然独立,任情不羁,为心灵松绑,浪迹山水,与清风白云为伍,让清淡隽永的茶香,娓娓飘出平安是福的蕴意,尽享生活最有滋味的那一刻,不也是对当代休闲文化价值的一种诠释吗?

在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前,什么是最佳的人生态度?有人认为,是心灵深处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面对窗外初生的清嫩新叶,我深表赞同。开发小穿芳峪的隐逸文化,让人们调整身心,焕发活力,把控人生的清寂与欢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使那些有益的传统文化价值深度嵌入人们生活,也许,这就是开发近代历史上小穿芳峪隐逸文化的当代价值吧。

罗澍伟

2017年6月26日改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