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宝玉的年龄忽大忽小
黛玉进贾府时,如果是六岁,宝玉七八岁,就与第四回宝钗十三四岁左右进贾府的年龄冲突了;可如果黛玉十三岁进贾府,宝玉怎么也得十四岁了,这样就与宝钗同龄了,当然可以解释为宝钗的生日比宝玉大,可这样的话,两人的年龄就显得太接近了。第一回里香菱三岁的时候宝玉出生,第六十三回里又提到“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说明宝钗应比宝玉也大三岁,不过这样还是有矛盾。第二十三回提到:“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识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做出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宝玉的年龄忽然又变小了一些,比黛玉进贾府时的第二套年龄系统的十三岁还要小。到了第二十五回,癞头和尚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这还是指宝玉此时十三岁。第二十四回贾芸出场了:
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
这样算来,宝玉应该十三四岁。既然“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宝钗自然要比宝玉大,到底大多少呢?大一岁?那就与第一回宝玉出生的时候英莲三岁冲突,因为宝钗与香菱同庚;如果大三岁呢?还是有问题,第七十八回的《芙蓉女儿诔》中提到晴雯死的时候“迄今凡十有六载”,还有两条批语强调了这一点:
〖庚双夹:方十六岁而夭,亦可伤矣。〗〖靖眉:十六而夭伤哉〗
晴雯与香菱同庚,这样算来,晴雯死的时候宝玉还是十三岁。从第二十四回、二十五回到七十八回怎么也得过了两年了,因为从这两回起到第五十三、五十四回的元宵节又是过了一年,接下来应是新的一年。第七十回又提到“接着过年过节”,这等于过了两个年了。晴雯之死发生在秋天,然而宝玉的年龄没有长,还停留在十三岁。这一回里有宝玉、贾环、贾兰为林四娘写《姽婳词》的情节,贾兰写完诗后众人进行夸奖:
众幕宾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贾政笑道:“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
十三岁的贾兰被夸成这样,而且贾政还强调了“稚子”,又提到“三爷才大不多两岁”,这样一算,贾兰与宝玉同岁,而贾环居然比宝玉还要大了!如果在这一回里宝玉比贾环大的话,至少得十六岁,这就意味着他与晴雯同庚,香菱就不可能比宝玉大三岁,而且探春与贾环的年龄也太近了,两人不可能是同一年出生,除非二人是双胞胎。只有宝玉是十七岁,才可以化解这个矛盾,可这样的话,他就比香菱、晴雯、宝钗三人都大了,怎么算都是笔糊涂账,让人越算越头疼。此外,贾兰的年龄也很奇怪,第四回里是这样介绍的: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可到了第七十八回,贾兰就十三岁了,怎么一下子过了八年?满打满算也就五六年,贾兰最多也就十岁,不可能是十三岁。
书中很多关于时间的描写都显得极为错乱,比如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在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二住进大观园的怡红院,随后“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的某天里,宝玉与黛玉合看“西厢”,然而在这之间,宝玉写了四首诗:
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略记几首云: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怎么宝玉刚住进大观园里没几天,就把这里的春夏秋冬之景都写出来了?而且每首都不是泛泛地写,包含了一年四季的很多生活片断,描写得丰富立体,这个时间又应该怎么算?实在是错乱之极,让人头疼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