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读
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3]。
说明
这是一首爱情诗。开头以水鸟和鸣比兴男女情思主题,中间反复以采摘水草的景象来烘托姑娘的勤劳美丽。而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则是抒写一位贵族青年对这个采水草姑娘的爱慕和思恋: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到思念得睡不着觉,乃至设想到琴瑟相和之亲密,钟鼓迎娶之欢乐。前三章写实,后二章拟虚,由实生虚,出真入幻,心理刻画逼真,深挚之情可以想见。
集评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诗序》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
《小序》以为“后妃之德”,《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无确证。……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
〔三章〕忽转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后皆平沓矣。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或出自风谣,而未必为歌咏一般男女恋爱之诗也,当视为才子佳人风怀作品之权舆。
——陈子展《诗经直解》
卷耳
采采卷耳[14],不盈顷筐[15]。嗟我怀人[16],寘彼周行[17]。
陟彼崔嵬[18],我马虺隤[19]。我姑酌彼金罍[20],维以不永怀[21]。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22]。我姑酌彼兕觥[23],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24],我马瘏矣[25]。我仆痡矣[26],云何盱矣[27]。
说明
这是一首思妇怀人诗。首章写思妇,二至四章写征夫。丈夫行役,妻子常在采野菜时站在大路边遥望远思,设想他上山、过冈、马病、人疲,设想他时时借酒浇愁以宽解思乡之情,思绪渺邈,情致深挚。两地相思,于思妇一念中俱出,遂开怀人诗中“因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之建构先河,后世诗人多有效法。
集评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陂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诗序》
此必大夫行役,其室家念之之诗。
——何琇《樵香小记》
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
——朱熹《诗集传》
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也。
〔一章〕因采卷耳而动怀人之念,故未盈筐而“寘彼周行”,已有一往深情之慨。〔二、三、四章〕下三章皆从对面着笔,历想其劳苦之状,强自宽而愈不宽。末乃极意摹写,有急管繁弦之意。后世杜甫“今夜鄜州月”一首,脱胎于此。
——方玉润《诗经原始》
首章托为思妇之词……二、三、四章托为劳人之词……男女两人处两地而情事一时,批尾家谓之“双管齐下”,章回小说谓之“话分两头”,《红楼梦》第五四回王凤姐仿“说书”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钱锺书《管锥编》
桃夭
桃之夭夭[28],灼灼其华[29]。之子于归[30],宜其室家[31]。
桃之夭夭,有其实[32]。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33]。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说明
这是在婚礼上祝贺女子出嫁的喜歌。三章皆以屈曲矫健的桃树领起,体兼比兴,喻女子健美多姿,兴全诗“女嫁之宜”主旨。花艳——果肥——叶繁,室家——家室——家人,逐层递进,含预祝新婚美满、多子多福、家族发达之连锁意义,体现出上古婚嫁喜歌多反映人类希求人丁兴旺的原始母题。用重章叠句体式,反复咏唱,以尽情宣示赞美、祝福之意。
集评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诗序》
《桃夭》民谣风格,显无统治阶级人物烙印,当为民间嫁娶之诗。
本来只见其华之艳,其实其叶乃联想所及,叠咏以为祝耳。
——陈子展《诗经直解》
李商隐《即目》:“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夭”即是“笑”,正如“舞”即是“飞”;又《嘲桃》:“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疑笑春风;”具得圣解。清儒好夸“以经解经”,实无妨以诗解《诗》耳。既曰花“夭夭”如笑,复曰花“灼灼”欲燃,切理契心,不可点烦。观物之时,瞥眼乍见,得其大体之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注目熟视,遂得其细节之实象,如形模色泽,所谓“第一、二种性质”。见面即觉人之美丑或傲巽,端详乃辨识其官体容状;登堂即觉家之雅俗或侈俭,审谛乃察别其器物陈设。“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繁花之光色;犹夫《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先道全山气象之尊严,然后及乎山石之荦确。修词由总而分,有合于观物由浑而画矣。第二、三章自“其华”进而咏“其叶”、“其实”,则预祝其绿阴成而子满枝也。
——钱锺书《管锥编》
芣苢
采采芣苢[34],薄言采之[35];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6]。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37];采采芣苢,薄言捋之[38]。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39];采采芣苢,薄言襭之[40]。
说明
这是妇女们在采集车前子时群唱的劳动歌谣。采食车前子,助怀胎生子,系于繁衍种族的古老习俗。三章十二句,仅易六字,重章重节,叠词叠韵,复沓复唱,最具口头民歌特色。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之,轻快的动作,轻快的歌声,轻快的心情,节律天然和谐。全诗赖于生活,发于生命,“自鸣天籁,一片好音”。
集评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诗序》
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怡而神之何以旷。则此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唐人《竹枝》、《柳枝》、《櫂歌》等词,类多以方言入韵语,自觉其愈俗愈雅,愈无故实而愈可以咏歌。即《汉乐府·江南曲》一首“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方玉润《诗经原始》
汉广
南有乔木[41],不可休思[42]。汉有游女[43],不可求思[4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45]。江之永矣[46],不可方思[47]。
翘翘错薪[48],言刈其楚[49]。之子于归[50],言秣其马[5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52]。之子于归,言秣其驹[5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说明
一个樵夫爱上了河对岸的游女,但因地位悬殊无以成眷属,故“歌以咏之”。首章以高树无荫、不可休息,总起游女高不可攀之意。因不可攀,积思成结,故生出二、三章之痴想:在游女出嫁时,甘愿刈高草喂其马,割矮蒿养其驹,足见爱慕之至,敬仰之深。汉广、江永四句,三章叠出,反复宣唱,从而形成贤女可望而不可即的主旋律。可望难即,于爱情、事业、前途、理想,均是常在之人生境界,故而成为后世诗中不断出现的一种表达人类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心理范型。
集评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诗序》
此诗即为刈楚、刈蒌而作,所谓樵唱是也。近世楚、粤、滇、黔间,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有近乎淫者,亦有以礼自持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本篇是一首男恋女的恋歌。细玩诗意,男主人公可能是位牧夫樵子,女主人公恐怕还是个出游的贵族千金小姐,也许是他的小女主人吧。……这位牧夫樵子想要爱她,不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不过是苦恋的单相思而已。……也有人说本篇是江汉间流传的汉水女神的祭歌,近乎《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之类。这是借神话传说来抒发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这也讲得过去。总之,本篇是属于男恋女的恋爱无疑。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
召南
草虫
喓喓草虫[54],趯趯阜螽[55]。未见君子,忧心忡忡[56]。亦既见止[57],亦既觏止[58],我心则降[59]。
陟彼南山[60],言采其蕨[61]。未见君子,忧心惙惙[62]。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63]。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64]。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65]。
说明
这首诗抒写一个采野菜的女子对远出在外丈夫的思念心情。挖菜充饥,登高望人,春去秋往,忧思日深。“既见”、“既觏”复沓,是设想,是希望,出实入虚,心理刻画幽微。“忡忡”、“惙惙”、“伤悲”反复诉说,“则降”、“则说”、“则夷”层层推进,从“未见”、“既见”两个方面凸显出这个思妇对圆满爱情生活的炽烈追求。
集评
《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诗序》
此盖诗人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耳。始因秋虫以寄恨,继历春景而忧思。既未能见,则更设为既见情景以自慰其幽思无已之心。此善言情作也。然皆虚想,非真实觏。
——方玉润《诗经原始》
愚见不若以诗解诗,认定此为大夫行役、其家感念之之诗。
——陈子展《诗经直解》
甘棠
蔽芾甘棠[66],勿翦无伐[67],召伯所茇[68]。
蔽芾甘棠,勿翦无败[69],召伯所憩[70]。
蔽芾甘棠,勿翦无拜[71],召伯所说[72]。
说明
召公是周初有名贤人,爱民而有政绩,百姓怀念,故借物赋诗以颂之。睹树思人,思人爱树,侧面着笔,意蓄言外,整体构思巧妙。“勿伐”、“勿毁”、“勿拜”再三告诫,珍爱之情溢于言表;“所茇”、“所憩”、“所说”影像叠加,音容业绩记忆犹新。人去物在,仁心德政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集评
《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
——《诗序》
他诗炼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而愈见其珍重耳。
——方玉润《诗经原始》
行露
厌浥行露[73],岂不夙夜[74],谓行多露[75]?
谁谓雀无角[76]?何以穿我屋[77]?谁谓女无家[78]?何以速我狱[79]?虽速我狱,室家不足[80]。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81]?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82]?虽速我讼,亦不女从[83]。
说明
这是一首女子拒婚诗。一个已婚男子逼迫一女子嫁给他,并以吃官司、坐牢房来恐吓,遭到了强烈反抗。首章写女子不怕湿露沾衣,天不亮就行进在去官府的路上,后两章抒发她在行进途中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激烈抗争。用雀有角穿屋、鼠有牙毁墙的形象比喻,斥责那男子的强暴、邪恶,在反诘、质问的连珠喷发中,流淌着怒不可遏的情绪;以“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亦不女从”的胸臆直陈,表明自己不畏强暴的态度,于不容置疑的口气中,显露出坚毅果敢的性格。全诗一气呵成,烈烈激情溢于言表。
集评
《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
——《诗序》
《行露》为一女子拒绝与一已有室家之男子重婚而作,故诗曰:“谁谓女无家?”
——陈子展《诗经直解》
这首诗是一位女子在婚姻问题上坚决进行抗争的响亮声。她刚毅勇敢,不畏强暴,义正词严地谴责那个倚仗权势企图霸占她的男子。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盖明知事之不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夸饰以不可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致。“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正如《谷风》之“谁谓荼苦?”《河广》之“谁谓河广?”孟郊《送别崔纯亮》之“谁谓天地宽?”使雀噣本锐,鼠齿诚壮,荼实荠甘,河可苇渡,高天大地真跼蹐逼仄,则问既无所谓,答亦多事,充乎其量,只是辟谣、解惑,无关比兴。诗之情味每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
——钱锺书《管锥编》
殷其雷
殷其雷[84],在南山之阳[85]。何斯违斯[86],莫敢或遑[87]?振振君子[88],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89]?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90]?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说明
丈夫在外行役,妻子念其奔波劳苦,望其早日归来。以远处的雷声,兴起对远行丈夫之思,透露出心情的焦虑。想到丈夫长期没有空闲、不得休息、没过一天安闲日子,内心十分担忧。这交织着爱与痛的忧虑无从排解,于是发而为“归来吧归来吧”的连声呼告。
集评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诗序》
讽众士以归周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
——胡承珙《毛诗后笺》
《殷其雷》,戴震以为此亦妇人“感念君子行役而作”。盖殷雷以喻其国之声威,而望其君子从军以归也。……诗叠称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
——陈子展《诗经直解》
摽有梅
摽有梅[91],其实七兮[92]。求我庶士[93],迨其吉兮[94]!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95]。求我庶士,迨其谓之[96]!
说明
这是一首情歌。梅子熟了,少女的爱情也熟了。在男女青年欢会的场所,她臂挎一筐梅子,不断地向小伙子们抛去,公开表示求爱。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婚恋风俗。筐里的梅子越抛越少,少女的心情也愈来愈着急:原来要求对方选吉日求婚,后来希望当天求婚,最后则表示只要对方一开口她就答应。如此三章递进,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诗的民歌风味十足。
集评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诗序》
此篇乃卿大夫为君求庶士之诗。
——姚际恒《诗经通论》
一章,言女盛年未嫁而始衰,已有急意。二章,言女思嫁而有急词。三章,言女求男,急不暇择矣。一层紧一层。
——陈子展《诗经直解》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97],白茅包之[98]。有女怀春[99],吉士诱之[100]。
林有朴[101],野有死鹿,白茅纯束[102],有女如玉[103]。
“舒而脱脱兮[104],无感我帨兮[105],无使尨也吠[106]!”
说明
这是一首爱情诗。前两章写一个打猎的男子爱上一个多情的姑娘,反复用猎物去讨她的欢心,终于赢得了她的爱情。山林、柴草、猎物、白茅、俊男、玉女,画面历历在目,执著追求的动人情景可以想见。第三章只截取了男女幽会中女方的三句话,但将男子的大胆、热烈,女子的激动、羞涩,都展现出来,并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和回味余地。这是《诗经》的爱情诗中,描写得最袒露、最纯真的一首。
集评
《野有死麇》,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
——《诗序》
此篇是山野之民相与及时为婚姻之诗。……总而论之,女怀士诱,言及时也;吉士玉女,言相当也。……定情之夕,女嘱其舒徐,而无使帨感犬吠,亦情欲之感所不讳也与?
——姚际恒《诗经通论》
愚意此必高人逸士抱璞怀贞,不肯出而用世,故托言以谢当世求才之贤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野有死麇》,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诗歌。……两心相许,彼此都从对方获得了爱情。临末,女子婉转叮咛之语,透露了她初恋时害羞而又胆怯的心情。
——陈子展、杜月林《诗经导读》
邶风
柏舟
汎彼柏舟[107],亦汎其流[108]。耿耿不寐[109],如有隐忧[110]。微我无酒[111],以敖以游[112]。
我心匪鉴[113],不可以茹[114]。亦有兄弟,不可以据[115]。薄言往愬[116],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117]。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118],不可选也[119]。
忧心悄悄[120],愠于群小[121]。觏闵既多[122],受侮不少。静言思之[123],寤辟有摽[124]。
日居月诸[125],胡迭而微[126]?心之忧矣,如匪澣衣[12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说明
这是一个不遇明主、抱负难展的臣子在倾诉自己心中的忧愤。首章揭示深忧难解主旨,次章抒写不得兄弟同情之悲,三章表明自己仍坚持节操之志,四章诉说遭受群小倾陷之恨,最后则是向君王发出日月昏暗、不能奋飞的呼告。这忧愤来自于君主不明、官场黑暗、国势衰微,沉郁痛切,表现出诗人强烈的伤时忧国情怀。直诉胸臆,痛快淋漓,善用比喻,含蕴深微,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集评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
——《诗序》
贤臣忧谗悯乱,而莫能自远也。
〔一章〕借柏舟比喻国事,其汎汎靡所底极之形自见。〔二章〕用翻笔接入,势捷而矫。〔四章〕写受谗,极沉郁痛切之致。〔五章〕写悯乱,极愦眊惶惑之心。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诗的作者被“群小”所制,不能奋飞,又不甘退让,怀着满腔忧愤,无可告语,因而用这篇委宛的歌辞来申诉。
——余冠英《诗经选》
绿衣
绿兮衣兮[128],绿衣黄里[129]。心之忧矣,曷维其已[130]!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131]。心之忧矣,曷维其亡[132]!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133]。我思古人[134],俾无訧兮[135]。
絺兮绤兮[136],凄其以风[137]。我思古人,实获我心[138]。
说明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一件绿衣,为为绤,染色织布,一针一线,都是妻子生前所作,因而睹物思人,哀伤不已。前两章重在抒写忧思难忘,后两章重在赞美亡妻贤惠。妻子对丈夫不仅体贴入微,而且能使丈夫不出差错,可见其深情与贤德兼备。全诗以衣为线,由物及人,由小而见大;出于真情,发自肺腑,语短而情长。
集评
《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诗序》
姚氏际恒曰:先从“绿衣”言“黄里”,又从“绿衣”言“丝”,又从“丝”言“绤”,似乎无头无绪,却又若断若连,最足令人寻绎。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是男子睹物怀人,思念故妻的诗。
——余冠英《诗经选》
情挚意深,语极凄切,简直是一篇沉痛的悼亡词。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139]。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140],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141]。之子于归,远于将之[142]。瞻望弗及,伫立以泣[143]。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144]。
仲氏任只[145],其心塞渊[146]。终温且惠[147],淑慎其身[148]。“先君之思”[149],以勖寡人[150]。
说明
这首诗是“万古送别之祖”(王士祯语)。一位年轻的君王,与一位排行第二的姑娘之间有着真挚的爱情,但迫于父命,不能成婚。当姑娘远嫁南国时,他前往送行,并写下这首诗,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痛和对姑娘的深切怀念之情。前三章以燕燕于飞兴起远别,反复吟唱送行情景,以宣泄依依惜别、无限留恋的深情厚谊。最后一章赞美姑娘的贤淑品德和美好心灵,使真挚爱恋建筑在高尚人格的坚实基础之上。诗中的送别描写,场景如画,语意沉痛。
集评
《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诗序》
《燕燕》之诗,许彦周以为可泣鬼神。合时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之祖。
——王士祯《分甘余话》
此诗作者当是年轻的卫君。他和一个女子原是一对情侣,但迫于环境,不能结婚。当她出嫁旁人时,他去送她,因作此诗。
——高亨《诗经今注》
日月
日居月诸[151],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152],逝不古处[153]。胡能有定[154]?宁不我顾[155]?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156]。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157]?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158]。胡能有定?俾也可忘[159]。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160]。胡能有定?报我不述[161]!
说明
这是一个遭冷落、被遗弃的妻子,对着日月、对着父母哭诉她负心丈夫的悲歌。丈夫无德行,变了心,不答理妻子,不与她同床,造成她极大的精神痛苦;但她仍盼望丈夫回心转意,只要丈夫能再顾念她、答理她,她就可以把以往的不幸和痛苦全忘掉。她的失落是痛苦,她的希望更令人心碎,因为这是一颗极其善良的心横遭摧残。全诗四章,均以日月起兴,有象征,有反衬,蕴涵丰富深沉:天地、日月、父母、丈夫,几近同义语,这就是那个时代一个善良而不幸的女子所能想到、能仰望、能依赖、能倾诉心曲的一切。
集评
《日月》,卫庄姜伤己也。
——《诗序》
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三诉不听,则惟有自呼父母而叹其生我之不辰。盖情极则呼天,疾痛则呼父母,如舜之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耳。此怨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是妇人受丈夫虐待唱出的沉痛歌声。
——高亨《诗经今注》
终风
终风且暴[162],顾我则笑[163]。谑浪笑敖[164],中心是悼[165]。
终风且霾[166],惠然肯来[167]。莫往莫来[168],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169],不日有曀[170]。寤言不寐[171],愿言则嚏[172]。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173]。寤言不寐,愿言则怀[174]。
说明
这首诗以风雨、阴霾起兴,刻画一个坠入情网的女子的矛盾复杂心理。她爱上了一个男子,那男子似乎也爱上了她,但那男子有时嬉皮笑脸、轻浮戏弄,有时说好了要来却没有来,因而使她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爱情的火花一旦点燃,就会愈烧愈旺,于是她陷入彻夜不眠的相思叨念之中:希望对方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意,并以真诚回报。全诗情景交融,心理描写真切、细腻,充分表现出初恋少女的纯情痴心和对真挚爱情的执著追求。
集评
《终风》,卫庄姜伤己也。
——《诗序》
《终风》,盖采自民俗歌谣,关于打情骂俏一类调戏之言,实与庄姜无关。
——陈子展《诗经直解》
这是一位女子作的诗。她对一个粗暴放荡的男人(情人或丈夫),既害怕又情意缠绵。虽然那男人的戏谑调笑使她感到痛苦,可是她仍然想他,爱他,盼望他来到自己身边。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凯风
凯风自南[175],吹彼棘心[176]。棘心夭夭[177],母氏劬劳[178]。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179]。母氏圣善[180],我无令人[181]。
爰有寒泉[182],在浚之下[183]。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184],载好其音[185]。有子七人,莫慰母心[186]。
说明
这是一首儿子悼念已故母亲的诗。诗以凯风起兴母爱,以枣树喻比子女,自始至终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是追怀母亲的勤劳、贤达,她含辛茹苦把七个孩子养大,以至于因劳累过度、身心交瘁而死;二是儿女反躬自责,深感生不曾尽孝于膝前,死不得慰安于地下,未能报答养育之恩于万一。两者相辅相成,将母爱的深厚和子女的痛悔之情,都表达得十分真切感人。
集评
《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
——《诗序》
孝子自责以感母心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主在颂扬寡母圣德和为子孝道。
——苏东天《诗经辨义》
这是一首悼念亡母的诗歌。
——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
谷风
习习谷风[187],以阴以雨[188]。黾勉同心[189],不宜有怒。采葑采菲[190],无以下体[191]。德音莫违[192],及尔同死[193]。
行道迟迟[194],中心有违[195]。不远伊迩[196],薄送我畿[197]。谁谓荼苦[198]?其甘如荠[199]。宴尔新昏[200],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201],湜湜其沚[202]。宴尔新昏,不我屑以[203]。毋逝我梁[204],毋发我笱[205]。我躬不阅[206],遑恤我后[207]。
就其深矣[208],方之舟之[209]。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210],黾勉求之。凡民有丧[211],匍匐救之[212]。
不我能慉[213],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214],贾用不售[215]。昔育恐育鞫[216],及尔颠覆[217]。既生既育[218],比予于毒[219]。
我有旨蓄[220],亦以御冬[221]。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222],既诒我肄[223]。不念昔者,伊余来塈[224]。
说明
这是一个弃妇在倾诉心中的冤屈。丈夫喜新厌旧,易暴多怒,薄情寡义,妻子勤劳贤德,患难与共,却终遭遗弃,反映出上古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全诗写弃妇离家时的心理活动,现实和回忆错综,述事和抒情交织,一唱三叹,委婉感人,结构安排切合弃妇痛苦烦乱心态。谷风阴雨、葑菲采茎、荼苦如荠、泾清渭浊、深舟浅泳、贾用不售诸多比兴,寓意深微而丰赡。
集评
《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婚而弃其旧室,夫妻离绝,国俗伤败焉。
——《诗序》
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是诗。
——朱熹《诗集传》
《诗》有二《谷风》,一为夫妇,一为朋友,皆处《变风》、《变雅》之世,夫妇朋友之道绝矣。夫妇朋友事相类,故二诗大意略同。然朋友以义合,可直写其事,其词简;夫妇则以情联,虽怨而犹有缠绵之思,其词繁;所以不同。
见葊先生(按:指陈嘉琰)说,《谷风》句句怨,句句缠绵,与薄幸人作情厚语,使人伉俪之意油然而生。诗之温柔敦厚、善于感人如此!《谷风》诗之妇人本以色衰而弃,然而德音则可取,通篇反复俱不出此二意。妇已弃矣,恩意绝矣,乃怨之中犹有望之之意。或谕以理,或感以情,其忠厚为何如!凡人新旧之际,尤难为情。诗中宴尔新婚凡三见,乃止曰如兄如弟,不我屑以,以我御穷,绝不毒骂。……何等蕴藉。
——王照圆《诗说》
《谷风》,为夫妇失道,弃旧怜新,弃妇诉苦,有血有泪之杰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式微
式微式微[225],胡不归[226]?微君之故[227],胡为乎中露[228]!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229],胡为乎泥中[230]!
说明
这是一首役夫怨歌。入夜,他们仍要在寒露泥水中劳作,全都是为了权贵们的差事和安康。远离亲人,差役劳苦,思归之情强烈,发之而成怨歌。设问自答,反诘肯定,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篇幅虽小,内涵丰富,句式参差,激情烈烈,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佳作。
集评
《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
——《诗序》
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鲁莽读过。
——方玉润《诗经原始》
奴隶们在野外冒霜露,踩泥水,给贵族干活,天黑了还不能回去,就唱出这首歌。
——高亨《诗经今注》
静女
静女其姝[231],俟我于城隅[232]。爱而不见[233],搔首踟蹰[234]。
静女其娈[235],贻我彤管[236]。彤管有炜[237],说怿女美[238]。
自牧归荑[239],洵美且异[240]。匪女之为美[241],美人之贻[242]。
说明
这是一首爱情诗。首章写男女在城隅幽会,次两章写女方赠送男方信物,男方把玩信物,心中充满喜悦。“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场景生动,情致幽默;“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双美相映,语义双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翻进一层,情味幽深。全诗形象真切优美,心理刻画微妙,痴男惠女,情趣横生。
集评
《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诗序》
此淫奔期会之诗。
——朱熹《诗集传》
〔一章〕“城隅”二字是题眼。〔二章〕“女美”二字是罪案。〔三章〕惬心满意之至。
——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中的主人公是个男子,抒写他和一个姑娘甜蜜的爱情。
——高亨《诗经今注》
鄘风
柏舟
泛彼柏舟[243],在彼中河[244]。髧彼两髦[245],实维我仪[246]。之死矢靡它[247]!母也天只[248],不谅人只[249]!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250]。髧彼两髦,实维我特[251]。之死矢靡慝[252]!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说明
一个少女,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但父母不同意,或逼其另嫁他人,心中火急,以诗倾诉之。诗分两章,每章都是先以泛舟起兴,描绘意中人的形象,然后发誓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心,最后则以呼告语埋怨父母不谅解自己。此诗反映了当时婚姻由父母包办的社会现实,塑造了一个情感炽烈真挚、性格坦率果断、敢于反抗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坚强女性形象。
集评
《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诗序》
此诗不可以事实之。当是贞妇有夫早死,其母欲嫁之,而誓死不愿之作。
——姚际恒《诗经通论》
《邶》之《柏舟》曰“泛泛其流”,则为中流不系之舟,以喻国势之危也。此之《柏舟》曰“在彼中河”,则为中流自在之舟,以喻人心之定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首诗是一位性格刚毅倔强的少女,表达她对自己所爱男子的爱情忠贞不渝和对婚姻不自由的勇敢反抗。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桑中
爰采唐矣[253]?沬之乡矣[254]。云谁之思[255]?美孟姜矣[256]。期我乎桑中[257],要我乎上宫[258],送我乎淇之上矣[259]。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260]?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说明
这是一首歌唱男女幽期密约的诗。以采集饮食,起兴男女性爱,这是《诗经》习用手法。孟姜、孟弋、孟庸泛称美女,说明这首诗不是专咏某人某事,而是众口传唱的民间流行歌谣。只说“期我”、“要我”、“送我”,不言幽会情景,留有余地,更觉空灵有味。三章重叠,有问有答,句式参差,节奏轻快,用语通俗,感情真率,确是一首上好的情歌。
集评
《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诗序》
但有叹美之意,绝无规戒之言。若如是而可以为刺,则曹植之《洛神赋》,李商隐之《无题》诗,韩之《香奁集》,莫非刺淫者矣。
——崔述《读风偶识》
这是一首民歌,劳动人民(男子们)的集体口头创作,歌唱他们的恋爱生活。并不是真有这样的一男三女或三对男女恋爱的故事。
——高亨《诗经今注》
相鼠
相鼠有皮[261],人而无仪[26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263]?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264]。人而无止,不死何俟[265]?
相鼠有体[266],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267]?
说明
这是一首揭露贵族统治者胡作非为、衣冠禽兽的讽刺诗。以龌龊的老鼠起兴,进而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更见其丑恶面目。诅咒他们赶快死去,憎恨之情溢于言表。三章递进,揭露由表及里,愤怒之情也愈来愈强烈。此诗设喻犀利,用语真率,放情直斥,痛快淋漓。
集评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诗序》
《相鼠》,民俗歌谣之言,诚不免于“太粗”。盖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者之诗。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当是一首教化诗,藉鼠以讽刺那些无仪表、无容止礼貌、无礼仪者,有如鼠类,活在世上丢人现眼,毫无意义,不如快死,以教化社会要崇尚文明风气。
——苏东天《诗经辨义》
载驰
载驰载驱[268],归唁卫侯[269]。驱马悠悠,言至于漕[270]。大夫跋涉[271],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272],不能旋反[273]。视尔不臧[274],我思不远[275]。既不我嘉,不能旋济[276]。视尔不臧,我思不閟[277]。
陟彼阿丘[278],言采其蝱[279]。女子善怀[280],亦各有行[281]。许人尤之[282],众稚且狂[283]。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284]。控于大邦[285],谁因谁极[286]?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287],不如我所之[288]。
说明
这首诗相传为许穆夫人所作。许穆夫人是卫宣公的女儿,许国国君穆公的妻子。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杀卫懿公。宋桓公接卫败亡之众过黄河,居于漕邑,立戴公。翌年,戴公死,文公即位。许穆夫人是文公的同母妹,闻讯,不顾许国君臣阻挠,驱车往漕吊问,并拟向大国求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
诗写许穆夫人驱车至漕时的情景,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活动。首章点明许穆夫人急于往卫吊唁、许国君臣极力劝阻这一贯穿全诗的主要矛盾,次章写其一心思念祖国,不听大夫阻拦,三章写其情思难抑,不顾国人责备,四章写其拟向大国呼告,义无反顾。矛盾重重,回肠百转,爱国深情和刚毅性格跃然纸上。
集评
《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
——《诗序》
〔一章〕驰驱乃跋涉大夫,非夫人也。是倒装文法。〔二、三章〕缠绵缭绕,含下无限思意,文势极佳。〔四章〕再开一笔,局尤舒展。〔五章〕至此乃说明主意,仍作虚想之词。
——方玉润《诗经原始》
王先谦云:“宗国破灭,此不恒有之变,既不能救,义当往唁。当时未有此礼,而夫人毅然行之,虽不合于常制,亦天理人情之正,故《孟子》以为权而贤者。”今人不知当时社会此等礼制之严,则不知许穆夫人毅然归唁卫侯,而许人执礼相责之酷,亦不知夫人此诗何为而作矣。
——陈子展《诗经直解》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289],衣锦褧衣[290]。齐侯之子[291],卫侯之妻[292],东宫之妹[293],邢侯之姨[294],谭公维私[295]。
手如柔荑[296],肤如凝脂[297]。领如蝤蛴[298],齿如瓠犀[299],螓首蛾眉[300],巧笑倩兮[301],美目盼兮[302]。
硕人敖敖[303],说于农郊[304]。四牡有骄[305],朱镳镳[306],翟茀以朝[307],大夫夙退[308],无使君劳[309]。
河水洋洋[310],北流活活[311]。施罛[312],鳣鲔发发[313],葭菼揭揭[314],庶姜孽孽[315],庶士有朅[316]。
说明
此诗描写卫庄姜自齐来嫁时的美盛情景。首章写出身之贵,二章写容貌之美,三章写车马之丽,四章写侍从之盛,全面展现出贵族婚礼的壮观。若以第二章之容貌美为核心,其他三章的描写则具有烘云托月、众星捧月之妙。以连珠比喻状写女性的外貌美,对后世诗赋影响颇大。用河水流淌、张网捕鱼兴寄男女婚嫁之事,则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
集评
《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见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诗序》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左传·隐公三年》
此卫人颂庄姜美而能贤,非闵之也。……然则诗何以不咏其贤,而仅咏其为贵与美与富,而若有余慕耶?曰:诗之不咏其贤者,诗之所以善咏乎贤者也。托月者必滃云,绘龙者必点睛,此绘事之妙也,诗亦通焉。且诗亦未尝不言其贤也,而人不觉也。诗发端不曰“硕人其颀”乎?夫所谓硕人者,有德之尊称也。曾谓妇之不贤而可谓之硕人乎?故题眼既标,下可从旁摹写,极意铺陈,无非为此硕人生色。画犬既就,然后点睛;滃云已成,而月自现。诗固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此类是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笑用一“倩”字,目用一“盼”字,化静为动,化美为媚。传神写照,活画出一个美人形象来。
——陈子展《诗经直解》
氓
氓之蚩蚩[317],抱布贸丝[31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19]。送子涉淇[320],至于顿丘[321]。匪我愆期[322],子无良媒[323]。将子无怒[324],秋以为期[325]。
乘彼垝垣[326],以望复关[32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28]。尔卜尔筮[329],体无咎言[330]。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3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32]。于嗟鸠兮[333],无食桑葚[33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33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336];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37]。自我徂尔[338],三岁食贫[339]。淇水汤汤[340],渐车帷裳[341]。女也不爽[342],士贰其行[343]。士也罔极[344],二三其德[345]。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346]。夙兴夜寐[347],靡有朝矣[348]。言既遂矣[349],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50]。静言思之[351],躬自悼矣[352]。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353]。总角之宴[354],言笑晏晏[355]。信誓旦旦[356],不思其反[357]。反是不思[358],亦已焉哉[359]。
说明
这是一个弃妇的倾诉。全诗六章,描述了定约、成婚、操劳、遭辱、见弃、归家、自悼的全过程,展现了一个女子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女主人公真诚、善良、勤劳、忠贞,氓则反复无常、薄情负义,人物性格对比鲜明。全诗虽以铺叙事实为主,但由于运用了第一人称,将弃妇的悲愤之情贯注其中,所以读来十分感人。
集评
《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泆也。
——《诗序》
《氓》与《谷风》皆为弃妇之词,一伤其夫得新忘旧,一怨其夫始爱终弃。此皆关于民间男女婚变之故事诗,同可作为短篇小说读。
——陈子展《诗经直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怨诗。诗人自述其恋爱、结婚直至被遗弃的经过,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反映了被弃妇女的不幸遭遇,从而深刻揭露了阶级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樊树云《诗经全译注》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360]。谁谓宋远?跂予望之[361]。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362]。谁谓宋远?曾不崇朝[363]。
说明
一个旅居卫国的宋人,因受某种原因阻挠,欲归不得,故而面对河水反复咏叹,以宣泄其思念故国的深情。黄河宽,偏说窄,宋国远,偏说近,更见其心与国近、思归情切,反语蓄势,言外见意,构思奇突巧妙。一问一答,一喻一义,简洁明快,琅琅上口。
集评
《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
——《诗序》
〔一章〕飘忽而来,起最得势,语亦奇秀可歌。
——方玉润《诗经原始》
《河广》一诗,当为流行卫、宋民间,言两国相去不远,水陆密迩之歌谣,无他要义。
——陈子展《诗经直解》
作者住在卫国,离宋国不远,仅一河之隔。他想到宋国去,但迫于环境,不能如愿,因作此诗。
——高亨《诗经今注》
有狐
有狐绥绥[364],在彼淇梁[365]。心之忧矣,之子无裳[366]。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367]。心之忧矣,之子无带[368]。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说明
此诗抒写妻子对流离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以狐狸起兴,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之意(见《诗经·七月》),由此而想到丈夫在外“无裳”、“无带”、“无服”,触物联类十分自然。思念中,特别关注丈夫的周身穿着,更见女性的体贴入微。全诗以“忧”字贯穿,一唱三叹,语短而情长。
集评
《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家者,所以育人民也。
——《诗序》
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朱熹《诗集传》
此必其夫久役在外,淹滞不归,或有所恋而忘返,故妇人忧之。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有狐》,民间旷男怨女之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是写贫富不均的诗。生活在淇水边上,诸侯贵族能穿上狐裘,过着安逸的生活;有的人却连衣服都穿不上。
——苏东天《诗经辨义》
木瓜
投我以木瓜[369],报之以琼琚[370]。匪报也,永以为好也[371]。
投我以木桃[372],报之以琼瑶[373]。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374],报之以琼玖[375]。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说明
这是一首情歌。通过男女互赠礼物来表达爱慕之情,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这习俗反映了我国上古时代男女青年恋爱的自由、纯朴、欢乐情景。语言通俗流畅,情调纯真自然,重章叠句,循环往复,是一首特别适于传唱的民歌。
集评
《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 ;
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诗序》
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
——朱熹《诗集传》
此诗非美齐桓,乃讽卫人以报齐桓也。……卫人始终并未报齐,非惟不报,且又乘齐五子之乱而伐其丧,则背德孰甚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明言之不敢,故假小事以讽之,使其自得于言外意。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木瓜》,言一投一报,薄施厚报之诗。徒有概念,羌无故实。诗义自明,不容臆说。此当采自歌谣,今亦有得一还两、得牛还马之颜语。
——陈子展《诗经直解》
这是一首情歌无疑。……此犹今之青年男女恋爱期中互相馈赠礼物之意。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376],彼稷之苗[377]。行迈靡靡[378],中心摇摇[37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380]!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38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说明
这是一首凭吊故国的诗作。这个故国可能是东周王朝,诗人则可能是周室宗亲或大夫。诗人行走在周室故地,但见禾黍一片,深感世事变迁,禁不住忧思滚滚,乃至向苍天呼告:仁义何在!此后,“故宫禾黍”即成为故国之思的代名词。全诗三章重叠,情气浑厚,忧思融贯,空灵蕴藉,反复吟诵,确有四顾茫然之感。
集评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诗序》
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此专以描摩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余读《诗》至《绿衣》、《燕燕》、《硕人》、《黍离》等篇,有言外无穷之感。后世唯唐人诗尚或有此意。如“薛王沉醉寿王醒”,不涉讥刺而讥刺之意溢于言外;“君向潇湘我向秦”,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言亡国而亡国之痛溢于言外;“溪水悠悠春自来”,不言怀友而怀友之意溢于言外;“潮打空城寂寞回”,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得《风》人之旨矣。
——王鏊《震泽长语》
一章,言中心摇摇。二章,言中心如醉。三章,言中心如噎。一层深一层,心忧愈逼愈紧。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恐怕以释为殷宗亲遗老(大臣)所作的伤故国之亡、痛心疾首而难以言喻的歌诗为妥。……周之始祖为后稷,诗强调了“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意当在暗喻周族由幼苗长大到发穗到结出果实,终于灭殷而得天下。……诗人借物抒情,伤国破家亡之痛,看到新朝之强大、兴旺,使他更痛恨殷纣败国倾家。
——苏东天《诗经辨义》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382],不知其期,曷至哉[383]?鸡栖于埘[384],日之夕矣[385],羊牛下来[386]。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387]!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388],曷其有佸[389]?鸡栖于桀[390],日之夕矣,羊牛下括[391]。君子于役,苟无饥渴[392]!
说明
此诗抒写妻子对长期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役期无定,忧思日积,仿佛无边无际。特别是每到日落黄昏时,见鸡鸭归巢,牛羊回栏,思夫之情就更是痛切难熬。古人云:“万里之外,以身为本”;“苟无饥渴”的遥祝,语虽短而情深挚。全诗用白描手法,以景物烘染心境,孤苦凄凉之情溢于言外,读罢令人掩卷叹息。
集评
《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讽焉。
——《诗序》
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
——朱熹《诗集传》
傍晚怀人,真情真境,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
——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有泥土气息,明出歌谣。
——陈子展《诗经直解》
扬之水
扬之水[393],不流束薪[394]。彼其之子[395],不与我戍申[396]。怀哉怀哉[397],曷月予还归哉[398]?
扬之水,不流束楚[399]。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400]。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401]。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402]。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说明
此诗抒写在外当兵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反映了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以急水冲不走丛生的柴草反衬夫妻恩爱却不得团圆,兴起怨愤之意。“戍申”、“戍甫”、“戍许”的转换推进,见出战争之频繁,离别之长久,灾难之深重。三章结语重复呼告,回荡着千千万万征夫的痛切心声。每章均按借物起兴、铺陈其事、直抒胸臆的顺序展开,合乎情感由兴发、到演进、终至爆发的必然流程。
集评
《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诗序》
平王以申国近楚,数被侵伐,故迁畿内之民戍之,而戍者怨思作此诗。
——朱熹《诗集传》
此诗反映了屯戍官兵的共同怨愤心声,作者当是在役的士大夫。
——苏东天《诗经辨义》
葛藟
绵绵葛藟[403],在河之浒[404]。终远兄弟[405],谓他人父[406]。谓他人父,亦莫我顾[407]。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408]。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409]。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410]。终远兄弟,谓他人昆[411]。谓他人昆,亦莫我闻[412]。
说明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流民哀歌。乱世凶年,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忍辱含垢,然终不得人以骨肉视之,情景可悲。以葛藟得水滋润、长蔓绵延不绝,对照流民流离他乡、孤苦无依,比兴中包含教人珍重亲情之意。“莫我顾”、“莫我有”、“莫我闻”的连声哀叹,反映出乱世人心的隔膜,荒年人情的凉薄,读来令人心寒。
集评
《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诗序》
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朱熹《诗集传》
沉痛语,不忍卒读。
——方玉树《诗经原始》
流民所作,流浪者之歌。
——陈子展《诗经直解》
采葛
彼采葛兮[41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4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415]。
彼采艾兮[416],一日不见,如三岁兮[417]。
说明
这是一首恋歌。说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三季、三年,这是一种“心理时间”。诗作抓住这一热恋者特有的内心体验,无疑是找到了“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黑格尔《美学》);而三月、三季、三年的递进,则把这一热恋的痴迷心境推向了极致。此诗的以少胜多,就得力于这一构思着眼点的精到。
集评
《采葛》,惧谗也。
——《诗序》
淫奔者托以引也。
——朱熹《诗集传》
千古怀友佳章。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当为初恋之歌。
——苏东天《诗经辨义》
郑风
缁衣
缁衣之宜兮[418],敝[419],予又改为兮[420]。适子之馆兮[421],还[422],予授子之粲兮[423]。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424],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说明
此诗抒写妻子对做官的丈夫的深挚恩爱。全诗三章,反复吟唱一件事:妻子在家一针一线地改制丈夫的官服,以使其进出公门时体体面面,可谓抓住了贤妻恩爱的典型行为。特别是写她一面缝制衣服,一面想着丈夫归来穿上新衣时阖家欢愉的情景,那爱的诚挚、爱的幸福就更加动人。而句式的长短弹跳,则强化了诗意的委婉情味。
集评
《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诗序》
美郑武公好贤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缁衣》正是撷取了妇人为夫君缝衣这样一个极普通平凡的题材,来表现女主人公一片深情的。
——周啸天主编《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将仲子
将仲子兮[425],无逾我里[426],无折我树杞[427]。岂敢爱之[428]?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429]。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430]。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说明
此诗倾吐了初恋少女的矛盾心理。少女初恋,又喜又惊;但当密约幽会即将降临时,恐惧感陡然上升,故而反复念叨:心上人啊,你千万小心,别弄出声音,别惊动了父母、兄弟和邻居。由逾墙想到折杞、想到惊动父母,又担心对方误解,特再表白并非爱树而是畏人,这种将心理活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使诗作显得十分生动微妙。初恋少女的心理畏惧,反映了古代婚姻礼教对人性、人情的戕害。
集评
《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诗序》
此诗难保非采自民间闾巷、鄙夫妇相爱慕之辞,然其义有合于圣贤守身大道,故太史录之,以为涉世法。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首诗展示了一位性格温柔的正在初恋的少女的内心矛盾;她非常想念自己的情人,盼望和他幽会,可是又很害怕父母、诸兄以及邻人的指责,不能如愿。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叔于田
叔于田[431],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432]。
叔于狩[433],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434],巷无服马[435]。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436]。
说明
此诗赞美容貌健美、孔武有力、能饮善骑的猎手。在这里,打猎、饮酒、服马是男性阳刚之气的象征。“巷无居人”非实写,是有了“叔”就不再看到、想到还有别人的意思。不正面写如何美、如何勇,而是用夸张手法,强化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突出“叔”在人们心目中出类拔萃、压倒一切的地位,通过侧面烘托,令人思而得之,这种超常的艺术构思,确实能获得独到的艺术效果。
集评
《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
——《诗序》
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巷无居人句,下得煞是陡峻。
——孙鑛《批评诗经》
《叔于田》,赞美猎人之歌。
——陈子展《诗经直解》
大叔于田
叔于田[437],乘乘马[438]。执辔如组[439],两骖如舞[440]。叔在薮[441],火烈具举[442]。袒裼暴虎[443],献于公所[444]。将叔无狃[445],戒其伤女[446]。
叔于田,乘乘黄[447]。两服上襄[448],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449],又良御忌[450],抑磬控忌[451],抑纵送忌[452]。
叔于田,乘乘鸨[453]。两服齐首,两骖如手[454]。叔在薮,火烈具阜[455]。叔马慢忌,叔发罕忌[456],抑释掤忌[457],抑鬯弓忌[458]。
说明
这首诗也是赞美青年猎手的英武,可视作《叔于田》的姊妹篇。但两诗表现手法迥异:前者重在侧面烘托,此篇多为正面铺陈。首章写搏虎激烈,二章写射御精熟,三章写收场从容,追踪式描述,展示了射猎的全过程。场面特写历历如画,气氛渲染动人心魄,比喻、排句运用得当,这一切拱向注射,将猎手的英武形象烘托得十分高大、鲜明。
集评
《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
——《诗序》
上章言暴虎,夹入亲爱语意。此章言射猎,词调工绝。下章言射猎,描摩尤妙。
——姚际恒《诗经通论》
《大叔于田》,亦为赞美猎人之歌。
——陈子展《诗经直解》
遵大路
遵大路兮[459],掺执子之袪兮[460]。无我恶兮[461],不寁故也[462]。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463],不寁好也[464]。
说明
一对情人,不知何故,男方竟要断绝关系,拂袖而去;于是女方追到大路上,拉着他的衣袖,攒着他的手,再三申诉:不要厌恶我,不要嫌我丑,不要忘了往日交情,不要断了相好。诗作截取爱情破裂的一个片断进行特写,将女子的痴情、痛心和可悲命运,展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集评
《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
——《诗序》
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掺其袪而留之。
——朱熹《诗集传》
挽君子勿速行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曰:郑、卫、溱、洧之间,群女出桑,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集传》援此为证者,盖宋玉去此诗之时未远,其所引用当得诗人之本旨。彼为男语女之词,犹此诗为女语男之词也。
——刘瑾《诗传通释》
男女相恋,女子要求男方忠于爱情,不要抛弃她。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遵大路兮”,指走人生大道;“掺执子之袪兮”,释之为君臣、朋友、恋人、夫妻之间情义关系似都通。
——苏东天《诗经辨义》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465],士曰“昧旦”[466]。“子兴视夜[467],明星有烂[468]。”“将翱将翔[469],弋凫与雁[470]。”
“弋言加之[471],与子宜之[472]。宜言饮酒[473],与子偕老。琴瑟在御[474],莫不静好[475]。”
“知子之来之[476],杂佩以赠之[477]。知子之顺之[478],杂佩以问之[479]。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说明
此诗描述一对少年夫妻的清晨私房话。开头以“女曰”、“士曰”领起全篇对话。首章合写夫妻对白,似“轻拢慢捻抹复挑”,波折多姿;二章单写妻子体贴之意,似“小弦切切如私语”,痴情无尽;三章再写丈夫报答之言,似“大弦嘈嘈如急雨”,恩意倍加。全诗像小两口演出的一场独幕剧,恩爱与劳动一体,温存与欢愉交融,妻子柔顺,丈夫热烈,男女合唱了一曲温馨家庭的幸福美满之歌。此篇以最早的对话体诗而标帜诗史。
集评
《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
——《诗序》
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朱熹《诗集传》
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
——《朱子语类》
末章有急管繁弦之意。
——姚际恒《诗经通论》
《女曰鸡鸣》,叙一家弋人(猎鸟者)夫妇向晨问答有关家常生活之诗。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以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纯朴的爱情。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萚兮
萚兮萚兮[480],风其吹女[481]。叔兮伯兮[482],倡予和女[483]。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484]。叔兮伯兮,倡予要女[485]。
说明
这是一首男女邀歌之作。女子领唱,邀男子相和,率直爽朗,民间青年男女集体歌舞的欢乐场面可以想见。以风飘落叶起兴,既切合男女欢歌时飘动欢愉的心情,又含有春种秋收、情爱萌动的意味。此诗反映了上古时代男女自由交往的遗风遗俗,民歌情调十足。
集评
《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
——《诗序》
咏叹落叶之歌。……此盖霜晨月夕,庭前树下,人民如兄如弟,一倡一和,载歌载舞之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诗的主人公是女子,她要求男人们一起唱歌。青年人常有这种事情,不一定有恋爱的意味。
——高亨《诗经今注》
丰
子之丰兮[486],俟我乎巷兮[487],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488],俟我乎堂兮[489],悔予不将兮[490]!
衣锦褧衣[491],裳锦褧裳[492]。叔兮伯兮[493],驾予与行[494]!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495]!
说明
此诗刻画女子的恋爱心理。全诗四章,前两章写英俊男子反复来相约求婚,女子心中也爱上了他,但由于初恋的矜持,没敢答应和送行,致使过后追悔莫及。后两章写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着急地等待那男子再次登门,并暗下决心,准备与他同车归去。这前后的心理变化,充分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生活的炽热追求。这首诗的最突出特点,就在于将初恋少女这种由矜持、到后悔、再到急切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十分真切、鲜明、生动。
集评
《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
——《诗序》
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
盖男亲迎而女不得行,父母变志,女自悔恨之诗。
——陈子展《诗经直解》
姑娘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年龄,急于出嫁。回想当初,曾经有一位好青年要和她结婚,亲自到她家来迎接她时却被拒绝了;现在她为此而感到后悔。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
风雨
风雨凄凄[496],鸡鸣喈喈[497]。既见君子,云胡不夷[498]?
风雨潇潇[499],鸡鸣胶胶[500]。既见君子,云胡不瘳[501]?
风雨如晦[502],鸡鸣不已[50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说明
此诗刻画女子夜等情人而不至时的痛切心境。三章前两句写一夜风雨,由冷清,到急骤,乃至昏天黑地;写三遍鸡鸣,由碎声,到高叫,乃至群鸡和鸣。这正是女主人公一夜空等,忧惧与怨恨交加、焦灼与痛苦不断升腾的心理写照。三章后两句是设想情人若来,就不会这样痛切如生大病,乃相思郁结、“积念发狂痴”的心态反映,于幻化骤见之喜中更见怀思之切腹。全诗情景交融,契合无间,虚实相望,肺腑全呈,不愧为“千秋绝调”。
集评
《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诗序》
淫奔之女,言当此之时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
——朱熹《诗集传》
夫风雨晦冥,独处无聊,此时最易怀人。况故友良朋,一朝聚会,则尤可以促膝谈心。虽有无限愁怀,郁结莫解,亦皆化尽,如险初夷,如病初瘳,何乐如之!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诗所写的是: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时候,一个女子正想念她的“君子”,如饥如渴,像久病望愈似的。
——余冠英《诗经选》
子衿
青青子衿[504],悠悠我心[505]。纵我不往[506],子宁不嗣音[507]?
青青子佩[508],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509],在城阙兮[510]。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说明
此诗抒写女子在约会地点久等情侣而不见的情景。一、二章前两句写女子一面等待,一面想着情侣的身影,后两句写久等不见,心生埋怨情绪。第三章先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焦躁不安,再用呼告语气写心理感受,凝情喷发,揭全诗主旨。此诗刻画着急等待中的心理、情态,颇为成功。
集评
《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诗序》
此亦淫奔之诗。
——朱熹《诗集传》
刺学校无据,疑亦思友之诗。
——姚际恒《诗经通论》
盖严师益友相责相勉之诗。
——陈子展《诗经原始》
此诗为少女恋诗。
——苏东天《诗经辨义》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511],有女如云[512]。虽则如云,匪我思存[513]。缟衣綦巾[514],聊乐我员[515]。
出其阇[516],有女如荼[517]。虽则如荼,匪我思且[518]。缟衣茹藘[519],聊可与娱[520]。
说明
此诗抒写一个男子面对异性诱惑时所产生的矛盾心态。当他面对众多花枝招展的女子时,难免有惊讶、兴奋、遐想的情绪,但理智却使他意识到自己是有妇之夫,不能想入非非,于是告诫自己:还是应当与自己的妻子共欢乐。虽有一时的情感冲动,但终被理智所战胜,虽有无奈、遗憾的感喟,但终归于自足、自慰。矛盾情绪可信,专一精神可嘉。
集评
《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互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
——《诗序》
此诗亦贫士风流自赏,不屑与人寻芳逐艳。一旦出游,睹此繁华,不觉有慨于心:以为人生自有伉俪,虽荆钗布裙自足为乐,何必妖娆艳冶,徒乱人心乎?……诗固知足,亦善自防哉。
——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人自述安于其耐勤守俭之室家,而不二三其德之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只能释之为贫士能安贫乐道而已。
——苏东天《诗经辨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521],零露漙兮[52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523]。邂逅相遇[524],适我愿兮[525]。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526]。有美一人,婉如清扬[527]。邂逅相遇,与子偕臧[528]。
说明
此诗写俊男倩女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两章重叠,每章一、二句借景起兴,生机盎然;三、四句描画美女,婉丽动人;五、六句直抒胸臆,心花怒放。起兴、描写、抒情,层次清晰,节奏明快,语言质朴,情调活泼,美在纯真自然。
集评
《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诗序》
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
——朱熹《诗集传》
此诗必为朋友期会之诗无疑。士固有一见倾心,终身莫解,片言相投,生死不渝者,此类是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奴隶主之泽有时下流,故奴隶男女失时者思遇时也。此为正解。
——陈子展《诗经直解》
一个男子在野外遇到一个思慕已久的姑娘,就唱出这支歌。
——高亨《诗经今注》
这是写男女青年在旷野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的诗。
——苏东天《诗经辨义》
溱洧
溱与洧[529],方涣涣兮[530]。士与女,方秉蕳兮[531]。女曰“观乎[532]?”士曰“既且[533]。”“且往观乎[534],洧之外,洵訏且乐[535]!”维士与女[536],伊其相谑[537],赠之以勺药[538]。
溱与洧,浏其清矣[539]。士与女,殷其盈矣[540]。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说明
《后汉书》薛君注:“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桃花下水之时,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溱洧》一诗,即是描绘男女相招、共游此庙会的情景。每章前四句写庙会盛况,状描溱、洧,点染人、花,场面大,气氛浓;后八句写男女相招、游乐嬉戏、赠物期约,对话切切,情意殷殷,趣味横生。全诗景物人事历历如画,言语行为欢乐洋溢,鲜明地展现出上古郑地自由开放而又淳朴健康的民俗风情。
集评
《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诗序》
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士女相与戏谑,且以勺(芍)药相赠而结恩情之厚也。
——朱熹《诗集传》
描述郑俗清明佳日,男女相悦,相约郊游之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齐风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541]。”“匪鸡则鸣[542],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543]。”“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544],甘与子同梦[545]。”“会且归矣[546],无庶予子憎[547]。”
说明
此诗记述了清晨时夫妻床笫间的一段私房话。全篇以对话成章。事关朝会公事,意注夫妻眷恋。丈夫恋床,不肯早朝,装痴卖傻中流露深情;妻子深明大义,勉其速起,半嗔半喜中迁就默许。写人声口毕肖,言情昵而不亵,笔调调侃,幽默成趣。
集评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诗序》
前二章摹写其以早为迟,其实时尚早也。此章则真恐其迟,故进一层言,非不欲与子同梦,特恐朝会人归,致召人咎耳。全诗纯用虚写,极回环摩荡之致,古今绝作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盖诗人设为妃与君问答,夙夜警戒,刺君失时晏起所作。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是美颂齐侯勤政的歌词。……诗的艺术性极高,令人过目难忘。
——苏东天《诗经辨义》
著
俟我于著乎而[548],充耳以素乎而[549],尚之以琼华乎而[550]。
俟我于庭乎而[551],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552],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说明
此诗写女嫁时夫婿迎亲的情景。三章所写,均是新娘眼中所看到的夫婿进门后的形象:先是站在照墙外,然后到了庭院,最终进了厅堂。然而她所看到的,却仅仅是那充耳丝绳的三种颜色和坠玉的闪闪光泽,由此可见她当时的情绪是多么慌急、羞涩,内心是多么激动、喜悦。抓住特定情景中的视觉感知特点,纯用白描手法,来揭示人物即时的心态,是使这首诗含蓄多藏、耐人寻味、以少胜多的关键。
集评
《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
——《诗序》
东莱吕氏曰:昏礼,婿往妇家亲迎。既奠焉,御轮而先归,俟于门外。妇至,则揖以入。时,齐俗不亲迎,故女至婿门始见其俟己也。
——朱熹《诗集传》
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以为刺,何居?……安见此著与庭堂为婿家而非女家乎?
——姚际恒《诗经通论》
诗人为一贵族女子自述于归,想往其婿亲迎之词。……倘视为歌谣,则疑为贵族女子出嫁,女伴相随歌唱之词。
——陈子展《诗经直解》
此诗是写少妇因丈夫带她出游或出访,满怀喜悦在装扮自己的诗。
——苏东天《诗经辨义》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553]。颠之倒之,自公召之[554]。
东方未晞[555],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556]。
折柳樊圃[557],狂夫瞿瞿[558]。不能辰夜[559],不夙则莫[560]。
说明
此诗抒写服役者对繁重劳役的怨愤。前两章写昏暗中服役者仓皇起身的情景。只抓住“颠倒衣裳”这一独特细节,渲染服役者摸黑起床时的慌急忙乱心态,就将劳役之沉重、督责之严厉和盘托出。第三章写服役者为王公贵族扎篱笆的情景。一个监工圆瞪双眼的特写,一个没日没夜的长镜头,压迫之剧烈和劳苦之惨重即跃然纸上。全诗凝聚着服役者满弓将发的愤怒情绪。
集评
《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
——《诗序》
这是写劳动人民在官吏的逼迫下,日夜勤劳不得休息的诗。
——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
这是一首士大夫因朝廷兴事无节度,白天黑夜忙于公事而怨愤之诗。
——苏东天《诗经辨义》
卢令
卢令令[561],其人美且仁[562]。
卢重环[563],其人美且鬈[564]。
卢重鋂[565],其人美且偲[566]。
说明
这是一首夸赞猎手的诗。猎狗为猎人先导,故而先见狗,后见人。先闻铃声,次见重环,再见重,由远而渐近。由狗及人,狗美人更美。先见其面善,想其美而仁爱;次见其发好,拟其美而勇武;再见其多须,度其美而多才。愈近看得愈细,愈细美德愈全。从狗夸到人,从外夸到内,当为女子眼中所见、口中所出,“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也。这是《诗经》中最短的一首诗。短而形象鲜明,短而含蕴多味,此之谓短小精悍。
集评
《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
——《诗序》
游猎自是齐俗所尚,诗人即所见以咏之,词若叹美意实讽刺,与《还》略同。当以《集传》为是。但彼以驰逐为能事,此以声容为美观,作法又各不同耳。
——方玉润《诗经原始》
亦咏猎人之歌。
——陈子展《诗经直解》
魏风
汾沮洳
彼汾沮洳[567],言采其莫[568]。彼其之子,美无度[569]。美无度,殊异乎公路[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