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寅之路——贺王寅先生七秩寿辰

论王寅之路——贺王寅先生七秩寿辰

钱冠连

在当前国情下,大规模传授基础理论和技能,使得学生(学者亦如此)的知识水平普遍得以提高,但“方差”极小,简言之,两端的人少,就是出众者少,杰出人才少,拔尖创新人才少[1]。此情此景下,讨论王寅之路及其意义,既显得及时,又可得长远之效。

王寅先生,著名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撰写与主编的专著和教材共达40多部;撰写的文献共达290余篇,达1800万字。其中,5部专著获省市(重庆市由中央直辖)级奖项,其中有两部获省级和国家一级学会一等社科奖,各种科研立项12个。如斯作为,在外语界乃至整个语言学界,都不愧为量大质深、出类拔萃,大超“均值”,且大及“方差”,鲜有出其右者,笔者自愧弗如。

何谓王寅之路?有何重要启示?

一、极早地具备打通哲学与语言学的自觉意识。这一点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意义尤深,王寅先生就是这样的学者。他是躺过两个“摇篮”的人——哲学摇篮与语言学摇篮,可以说,他具备了两个“童子功”。他少年时代起,亲受其父训诂学知识教导,积累了汉字的形、音、义来龙去脉等有关知识,再加上现当代语言学知识和哲学修养,使得他敢于向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发问,多次论证像似性,引起同行的广泛赞同与热烈讨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对哲学感兴趣,仔细研读了希腊哲学史大师汪子嵩教授所撰写的《欧洲哲学史简编》,还读过中国哲学史,以至于近来提出了“哲学与语言学互为摇篮”[2]这些有广泛影响的命题。他之所以能提出这一观点与这两个“童子功”密切相关。

他七十岁前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绝非偶然所得,而是一生的积累,也是他打通哲学与语言学的标志性成果。此书中载有各种图表80余张,将各种复杂关系梳理得如此清晰实在难得,可见功力之深,花费心血之巨!喜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这在语言学界是很难获得的),乃实至名归矣。

二、必须合拢两个“两张皮”。第一个分开的“两张皮”是语言学与哲学,王寅先生合拢了这两者。他的语言学知识得心应手地获得了哲学理论的支撑。他几乎在每个语言学派里都能找到哲学的根基,也能在每一个哲学流派中发现其对语言学的推动之处。他的研究成果之所以量大而质深,是因为他合拢了哲学和语言学这“两张皮”。

第二个分开的“两张皮”是汉语研究与外语研究常是泾渭分明,各顾各。对此,吕叔湘先生生前多有批评。汉语学者多不能直接阅览国外文献;外语学者多两不挨:第一不敢挨边古代汉语,二不敢深谈汉语语法。但在王寅先生这里,汉外两界合二而一。例如,他写成了《易经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体验观比较》[3]和《荀子论语言的认知辩证观——语言哲学再思考》[4],以及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中国外语知名学者文库”系列丛书中收录的《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思考》,在学界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待本土资源的态度,几乎从来都是考验外语学者是否有智慧的重要指标。王寅先生不仅有此信念,且还身体力行,利用本土资源,他反复强调,外语界语言学者的眼光不能仅盯住西方,而忘却宝贵的本土文化,这一教诲很有见地。

三、时刻不忘学术研究的着力点在于“创新”。考查一下王寅先生的全部专著和论文,不难发现新观点俯拾即是,到处闪烁着新思想及独特见解。仅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体认团队为例,尝试将业已成为主流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且逐渐将其建成了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此为国内外语言学界之首创,难能可贵!以王先生为首的川外体认团队提出了如下26个新观点(文中L代表语言学,CL代表认知语言学,ECL代表体认语言学),令学界惊叹!

如此的成就需要惊人的努力和惊世的智慧。这26个新观点如下:

(1)率先提出了西方哲学的第四个转向;

(2)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

(3)提出并充实中国后语言哲学的理论;

(4)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在后现代的发展;

(5)将CL/ECL视为西方的语哲之延续;

(6)尝试提出体验人本观和体认普遍性;

(7)确立了主客主多重互动的理解模型;

(8)尝试建“体认”及AS元认知机制;

(9)较为深入地剖析了人类的认知过程;

(10)据上细析了物质如何决定精神;

(11)基于经典/原型范畴提出图式范畴论;

(12)在学界提出哲学与语言学互为摇篮;

(13)尝试给认知/体认语言学下权宜定义;

(14)首先用国外CL建我国的认知翻译学;

(15)率先将国外CL引入我国翻译学界;

(16)基于ECL建构了我国的认知传播学。

(17)尝试运用ECL和后现代阐释修辞学;

(18)建构社会认知L和历史认知语言学;

(19)用体认语言学原理进行英汉语对比;

(20)将国外ICM发展为事件域认知模型;

(21)依据“部代整”原则提出命名转喻观;

(22)较系统对比论述中西学者的隐喻观;

(23)基于体认语言学对比中西语义理论;

(24)首倡构式本位观、构式程序分析法;

(25)数年前论述的像似性已被学界接受;

(26)尝试健全ECL及各分支学科的体系。

以上三个特点构建了王寅之路,它们同时集于一人之身实属罕见,这才成就了王寅式的了不起成就。这些对于青年学者是最具意义的借鉴。

打通哲学与你的专业,解除两个“两张皮”的分开之痛,不断尝试创造,你就不可能不冒尖,谓之“方差”之大。但你一心想着冒头,你多半冒不了尖。因为出类拔萃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靠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磨炼。

从“平均值”转向“大方差”,是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我们不缺优秀者,缺的是卓越人才,王寅之路教我们如何卓越。

参考文献:

[1]钱颖一:中国教育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钱与西湖大学董事会主席的对话,见太平洋两端5月10日网上视频.

[2]王寅.哲学与语言学互为摇篮[J].外语学刊,2017,(2):1-6.

[3]王寅.《易经》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体验观比较——四论语言的体验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3):171-177.

[4]王寅.荀子论语言的体验认知辩证观——语言哲学再思考:语言的体验性(之五)[J].外语学刊,2006,(5):1-8.2018年10月。

(作者:钱冠连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工作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