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文学

14世纪文学

但丁·阿利吉耶里

1265~1321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诗人、作家、政治家,被誉为意大利语之父,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文学、绘画、音乐、神学、哲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1274年,年仅9岁的但丁和贝雅特丽切相遇一,对她见钟情,爱慕终生,并把她当作完美、崇高和理想的化身,写进他的多部文学名作当中。18岁那年,他师从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他和他的老师以及其他几位年轻诗人一起成为“温柔的新诗体”(Dolce stilnovo)的代表诗人。1277年,父母为12岁的但丁定亲,对方是吉玛,并在他20岁那年为他们举办了婚事,但丁夫妇两人育有4个子女。1290年,贝雅特丽切病逝,但丁悲恸不已,于1295年完稿并出版抒情诗集《新生》(Vita nova)抒发了诗人对贝雅特丽切的眷恋之情。该诗集是但丁的第一部诗文合璧的诗集,也是最早以意大利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促进了托斯卡纳方言发展成为标准意大利语,也代表了“温柔的 新诗体”这一诗派的最高成就。大约在1295年前后,但丁进 入佛罗伦萨的政治核心,随后几年的政治生涯对其一生以及 创作影响重大。1301年,由于党派之间的激烈争斗,但丁被 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放逐两年的徒刑,但丁拒不服从。次年3月第二,次审判判处但丁火刑。但丁不得不同其他的受政治迫害者流亡在外,起初几年,他们还致力于重返家园,但后来他渐渐感到希望的渺茫,满腔的热忱和期待化为灰烬。思乡失意的诗人只能以读书作诗来抚慰自己,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多部传世之作。1321年,但丁在意大利拉文纳去世,这个世界文坛的巨星最终客死他乡,终生未能实现返回故土佛罗伦萨的夙愿。

除了诗集《新生》之外,但丁的其他大部分传世之作是在 他流亡期间完成的,包括在流亡初期的1303年至1305 年用 拉丁语写成的论文《俗语论》(De vulgari eloquentia)、在1304年至1307年期间用通俗意大利语撰写但未完稿的学术著作《飨宴》(Convivo )、在1312 年至1313 年期间写成的政论文《帝制论》(Monarchia),以及大约在1304年至1321年期间创 作的长诗《神曲》(Divina commedia)。但丁既有诗人的柔肠 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既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荡的政治家。这些素质融汇于一身,才塑造出西方文学史上这个永不陨落的巨星。

长诗《神曲》毫无疑问是但丁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意大利语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旷世巨著之一。但丁给这篇长诗取名为《喜剧》(Com⁃media),现在所俗称的《神曲》一名是1555年薄伽丘在原名的基础上加上“神圣”(divina)这个形容词所得。《神曲》通过诗人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冥界时与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世纪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文体,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从中也可以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全诗洋洋洒洒一万四千余行,分成《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由33首诗组成,连同序曲的第一首,共计100首诗。全诗结构严谨、语言丰富,表达了但丁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执着追求真理的思想,流露出诗人对于乌托邦式的和平、繁荣、美好的世界的憧憬。诗人效仿中世纪喜剧的艺术形式,运用娴熟巧妙的隐喻手法,使《神曲》在语言方面成为后人文学创作的楷模,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