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讲故事的辛格(代序)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乔国强
辛格有个美名是“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按理说,小说家会讲故事不算是什么大事。小说家们都会讲故事,写得有趣一些,那也是“分内”的事,不宜过度张扬。文学批评界很少有人热衷说哪个小说家会讲故事。可是,大家偏要张扬辛格会讲故事,这就有点意思了。
辛格会讲故事有天分因素的原因。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善于观察,二十岁刚出头就开始发表作品。不过,除了天分之外,还应该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养有关系。辛格的父亲是一位笃信哈西德教的犹太拉比。他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潜心研习圣书和哈西德教义,而且还十分地迷信。童年时代的辛格在家里常常听父亲讲“死人的鬼魂附着在活着的东西身上,灵魂转生为动物,屋子里栖居着淘气的妖精,地下室里恶魔们经常出没”(1)等。辛格在出入家门、上下楼梯时,似乎都被他父亲讲述的那些妖精、恶魔们所追逐一样,对父亲所讲述的那些有关精灵鬼怪的故事既深信不疑,又深感不安。辛格的母亲睿智、多才。她在婚前就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但能阅读用希伯来文写的《塔木德》,背诵《圣经》,(2)甚至还写了一部自传。辛格家里四个孩子,除了辛格外,还有他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哥哥以斯雷尔·乔舒亚是一位大作家,成名比辛格早多了;姐姐欣德·埃斯特可能是继承了母亲的创作才能,出嫁后也写过一部自传体小说。这家人算起来,六个人当中有四位是作家。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家里,辛格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他的文学才华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和滋润。他曾承认自己在创作上曾得到哥哥的很大帮助。
辛格十岁的那一年,哥哥乔舒亚送给他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根据辛格的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孤独、非理性以及罪恶等情绪,对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一年,辛格为避战祸,回到家乡毕尔格雷小镇。他在那里结识了一位从俄罗斯回来的名字叫莫泰尔的朋友。莫泰尔的希伯来语十分出色,他经常借一些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小说和诗歌给辛格阅读。辛格在莫泰尔的鼓励下,开始学习希伯来语并试用希伯来语创作了几首诗歌。在此后颠沛、纷乱的生活中,辛格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如托尔斯泰的小说、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其他科学和宗教书籍。辛格的创作热情被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所点燃。
辛格写得好看的小说有许多跟他儿时听来的神怪故事有关。看他的小说会有一种恍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不由得不相信小说里所讲的故事。不仅如此,放下小说,还会感觉到身边有什么精灵鬼怪在游荡或调皮捣乱。他还有一类与伦理道德相关的小说,让人看了之后,不知道该相信故事里的哪一个人物,总觉得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很难做出抉择。这类小说在让人为之扼腕的同时,又突然意识到,其实怎样选择关系到的不只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有读者本人。原来,读者的理解也是一种道德选择!辛格真的很缠人,甚至很狡黠。
辛格的确是一位会讲故事的小说家。可是,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似乎不是一件随便说说就能弄清楚的事情。李乃刚博士的这部研究辛格叙述技巧的书或许能为我们找到理解辛格的路径。他的这部“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出发,从叙事交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诸角度,对辛格的短篇小说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的著作,在分析辛格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展示了其创作魅力。这样的书不仅对研究辛格会有所帮助,对从事创作的朋友来说,也许多少会有点用处。
2013年11月 于上海
--------------------
(1)见 Isaac Bashevis Singer 所著 In My Father’s Court: A Memoir 第11页。
(2)见 Israel Ch. Biletzky 所著 God, Jew, Satan in the Works of Isaac Bashevis Singer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