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讲,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而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西坪,旧属南乡平水里,春秋战国期间,属鳖国地,是西南蛮荒之地,处于本地文化时期。从唐代罗荣入播到乾符年间,杨端领八大姓族入主播州之后一直到明万历年间,属土司文化,相对封闭,半封建半奴隶制最为突出。其间因有少数中原官宦避乱来播,儒佛文化开始局部影响播地,是儒文化在遵义地区的文化传播阶段。万历以后,明廷平播,结束了长达700多年的杨氏土司政权,实行“改土归流”,是为流官统治。而西坪作为黔北遵义府一隅,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厚,且又相对封闭闲适,自古是远离战乱,归隐遁形,休养生息的好去处。明清以来600多年间,先后有陈弥高、大治、陈启相流寓到此并涌现了谈亮、罗兆甡、李先立、赵乃康、赵怡、杨干之等文人雅士,他们或结茆讲经、或开馆授徒、或治学著书、或为官从政、或扶危济困,大多是宏文巨儒、隐逸高士。他们用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儒佛文化素养,开启了西坪文化之先河,使这块古老而蛮荒的土地逐渐浸染了中原文化的气息。正所谓:“黔北明珠、遵南福地。南山巍峨为屏,秀林佳木,灵泉唱春夏秋冬。湘江北绕如带,平畴沃野,渔樵歌朝霞暮霭;窝园居,名将留誉后;笔峰山,天官书美文;将军名扬三千里,进士风盛六百年。”
平水里西坪文化,作为黔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沙滩文化互为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承载了黔北乃至贵州文化的主体。尤其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续遵义府志》,以及《平水集》《紫云休暇集》《北山诗文集》《赵乃康文集》《巢经巢集》《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等众多文献,足以说明西坪文化与沙滩文化在贵州文化领域里所占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发掘、整理和研究平水里西坪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对于弘扬遵义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7年10月12日,在“喜迎十九大,百名学者进西坪”的考察采风活动中,西坪迎来了近百名省市区的专家学者。他们对西坪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并纷纷用多种艺术形式,或作文,或书法,或摄影,或绘画,或题诗,多样化地对西坪进行描绘与宣传,使西坪这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净土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时代的舞台。
文集中,如《试论西坪历史人文现象与遗产继承》一文,对西坪文化现象做了全面细致的剖析,突出了文化与物质的不可或缺性,并就如何弘扬继承西坪文化,促进西坪经济发展提出了可贵的意见和建议。《“淳厚人家”之家风永传》,对李天官的为官清廉思想、淳厚家风的形成,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解读,突出了良好家风教育对于人格养成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俭、仁、义、礼、智、信的中心理念之传承价值。正如李先立墓碑联上所书:“先祖有德铭久远,后裔无愧世泽长。”《赵乃康先生二三事》讲了赵恺先生的学习成长及赵氏一门文秀的产生,体现了耕读为本、忠孝传家、治学严谨的良好家风,一代巨儒产生的必然性得以诠释……如此多的作品,除了较为周全地挖掘了平水里西坪的人文历史,更多的还是对于今后平水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给予了启示。《后发地区旅游的突围》对西坪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西坪要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哺文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涌西坪》一书的出版是西坪历史文化研究的一大喜事,也是平水里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是为序。
西坪镇党委书记 张铁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