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时下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读古体诗写近古诗的人越来越少。就连我的一些朋友们都好心劝我说:“你已退休了,既不评职称又没有一点经济效益,还写古体诗干什么?现在谁还愿意看那些古董?还是轻松轻松,享享清福吧。”但我还是觉得近体诗词永远是璀璨不朽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和传承。我不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更不是一个诗人,充其量说,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喜欢诗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喜欢写古体诗的人。这也是我给自己的诗词集作序的原因之一。我不想因抬高自己而为难名家。
当我读李白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心情顿觉舒畅、旷达。
人活着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恰当的生存方式。喜爱读书,喜欢写作,欣赏诗诗词艺术之美,是我一生工作、生活中的最大享受,也是我最美好的艺术追求。,所以,我在有生之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我的作品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朴实语言。在我看来,自己的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精神的张扬,是一种信念的抱守,是一种与自己的沟通,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是一种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让读者觉得读之有味,思之有物,是我写作的基本宗旨。
我的故乡甘肃省永靖县,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沿河而居,繁衍生息,古称“西羌”之地,有着“古生物的伊甸园”“中国的彩陶之乡”“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西北花儿的故乡”“西北的工匠之乡”和“中国傩文化之乡”的美称。尤其是刘家峡水电站和盐锅峡水电站的建成发电,更使永靖成了名副其实的“水电之乡”。在我眼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富有灵性,令人留恋。这一切,使我能静下心来,坚持写作,以诗词的形式热情讴歌可爱的故乡、赞美祖国的山河,倾心颂扬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
我爱故乡的这片热土。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永靖第一高峰(海拔2851米)”八楞山中的一个小山村——马家度过的。我的青年时代为戎马生涯,把20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雪域高原的西藏边疆部队和成都陆军学校;我的壮年时代,恰逢国家裁军百万,转业回到了故乡,先后在水工维护检修公司和刘家峡水电厂工作了21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我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痴迷文学创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并于2006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40万字的散文集《远眺珠穆朗玛》;我的诗歌作品《刘家峡吟》(四首)还被编入《临夏诗歌选》。退休后,我不想在麻将桌上虚度暮年时光,选择了格律诗词的学习、写作实践,并成为我退休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我诗词写作,并没有严格按《佩文韵府》一类的标准韵书的规定要求,而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平仄规范写的。所以,这些作品在古体诗词行家看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我认为,我们要弘扬古典,但不是一定要死守着现代人难以掌握的旧韵写诗词,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按中华诗词学会编订的《中华新韵》创作诗词;《汉语拼音方案》由国务院发布实施半个多世纪了,在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早已被人民大众接受和掌握;按《中华新韵》创作诗词,我也是严格遵循新韵诗词格律的规定要求写作的。但在具体的诗词创作实践中,我觉得《中华新韵》比较符合现一般现当代诗词爱好者的需要。
作者
于兰州百合家园清风斋
201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