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1]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2]

注释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水经注·沔水注》载,“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2]幽人:隐居之人,此指作者自己。

【赏析】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郊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征而举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遍游吴、越数年后还乡,一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寻一住处,故而题曰“夜归鹿门”,旨在标明这首诗是在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前两句写傍晚江行见闻。诗人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扬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之静和世俗之喧。两相对照,唤起读者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及潇洒超脱的风姿如在眼前。

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而诗人离家前往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现了诗人深谙隐逸之趣,悠然自得。

五、六句写诗人夜登鹿门山山路,在庞德公隐居之处,体会到隐逸之妙。“鹿门月照开烟树”,月光洒射给山树带来朦胧的美感,令人陶醉。诗人似乎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归隐之地,然后猛然恍然大悟: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啊!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深深的隐逸情趣和意境: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

最后两句描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是庞德公和诗人的结合,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隐逸之趣和真谛所在:在这个天地里,诗人与尘世隔绝,唯以山林为伴,却也有别样情趣。

本诗歌咏了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平淡,却尤见其美,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其实是抒写诗人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归宿。诗中所写的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就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评】

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

——《唐诗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