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

南普陀寺里的大石,雨后稍微觉得干净,不过绿苔多长一些。天涯底淡霞好像给我们一个天晴底信。树林里底虹气,被阳光分成七色。树上,雄虫求雌底声,凄凉得使人不忍听下去。妻子坐在石上,见我来,就问:“你从哪里来?我等你许久了。”

“我领着孩子们到海边捡贝壳咧。阿琼捡着一个破贝,虽不完全,里面却像藏着珠子的样子。等他来到,我教他拿出来给你看一看。”

“在这树荫底下坐着,真舒服呀!我们天天到这里来,多么好呢!”

妻说:“你哪里能够……”

“为什么不能?”

“你应当作荫,不应当受荫。”

“你愿我做这样底荫么?”

“这样底荫算什么!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降魔金刚杵,能破坏一切世间诸障碍;愿你为多宝盂兰盆,能盛百味,滋养一切世间诸饥渴者;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万手,无量数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我说:“极善,极妙!但我愿做调味底精盐,渗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底形骸融散,且回复当时在海里底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尝成味,而不见盐体。”

妻子说:“只有调味,就能使一切有情都满足吗?”

我说:“盐的功用,若只在调味,那就不配称为盐了。”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4—1941),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在梵文、宗教方面研究颇深。著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印度文学》《花》《落花生》等。

朗读指导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作品颇丰,以学术著作居多,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较大贡献。他的散文《落花生》被选入小学课本。本文读起来颇有一番独特的异域风情,这与作者对梵文的研究和国外留学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许地山的文章擅长以佛理和哲学理论来探究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以小见大,将人生道理浸润在生活细节中,给人以淡定从容之感。

本文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它表达了作者对探索人生意义的执着,适合我们在放空心灵时朗读,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眷恋和热爱,在闲暇的周末,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体会家人互相关爱的温暖和感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