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两座路障

2.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两座路障

如前所述,许崇德已感悟到:“人不能全靠福星吃饭。”他展望自己的“征程还是坎坷不平的。如果不作艰苦努力,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

事实的确真是如此,许崇德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至少遇到并跨越了两座路障。一座路障是学习方面的。当时人民大学对研究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指定的必读书,摞起来比人还高。其中大多是马列原著。不仅量大,而且难啃。比如说《资本论》,那是马克思用深奥的笔墨写成的科学巨著,由郭大力、王亚南等4位名家译成的中文本,佶屈聱牙,非常难读。又例如被指定为必读书的两大本《列宁文选》,是当时唯一的列宁著作的中文本。那是当年为了提供给延安干部学习之需而由李立三在苏俄东方大学读书时组织翻译的。一因当时译者水平局限,二因译者刻意尊重列宁原稿,所以其难读的程度不亚于《资本论》。面对这样的困难,许崇德日以继夜埋头读书,连礼拜天都从不休息。正是由于苦读苦思,才使许崇德逐步读懂马列原著,跨越了学习障碍,初步打下了马列主义法学的基础。

刻苦攻关读懂马列书,这只是在不平坦的征程中,克服的第一个路障。

许崇德入学后约半年不到的时间,因国家需要,人大法律系决定调出若干研究生前去支援,到冀北和内蒙的基层人民政府当办事员。抽调的十来个研究生中,许崇德当然也包括在内。

这对毫无思想准备的许崇德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回想自己生逢乱世,为求学历尽艰辛,今日刚见一线曙光,却偏遭此意外转折。无奈之下,许崇德找到主管领导杨化南主任陈情,恳切地表示自己有志于钻研学术,希望能给予机会留下来继续深造。另外,许崇德有一位同窗何华辉,他是湖南人,性格十分仗义。何华辉挺身而出,以知情同学的名义向法律系的领导人证明:许崇德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宜把他调出。他又补充说:“许崇德是烈士子弟,如此对待,有失公允,不合情理!”经过一番周折,许崇德的名字终于从调出的名单上删除,得以留校继续学习。这第二个路障也就清除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