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之貌

沉鱼之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施比作西湖,又把西湖比作西施,足见其容颜之秀美。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村有东西两头,被划开来称呼为东村和西村,西施住在西村,住在西村的人大部分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为西村中姓施的女孩子。西施家境贫寒,只能靠父亲打柴母亲浣纱来过日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常在溪边浣纱,被人们称为“浣纱女”。在苎萝山下江边的石上,至今还留有王羲之所写的“浣纱”两字。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很多人为了一睹芳容走很远的路来到溪边,都不觉得累。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就连水中的鱼儿都会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看得发呆以至于忘记了游泳,最后沉入水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沉鱼”之貌。当吴越争霸激化时,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计划寻找貌美的女子加以训练,送给吴王充当间谍的角色,从帮助越国争取有利的战争形势。听说若耶溪畔有两位浣纱美女: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两人犹如姐妹,虽然生在穷乡僻壤,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范蠡不但在越国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她们两人媲美,不禁想到:“如果再加以琢磨,必然成为稀世珍宝,一定可以赢得吴王夫差的欢心,说不定越国的前途就寄托在她们两人身上!”于是,西施和郑旦就被带回了越国王宫。西施和郑旦被带回国都的时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人听说来了两位艳冠全国的姑娘,纷纷想要一睹芳容。历史资料显示,范蠡还因此为越国的国库积聚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他对那些人说:“要想见越国的绝色佳人、国色天香,就必须先交一文钱。”结果一眨眼的工夫,装钱的梳妆盒就满了。但是西施和郑旦要想成为真正的美人,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绝世的容貌,其次要能歌善舞,最后体态也得婀娜多姿。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三年下来二人果然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韵,西施终于如范蠡所愿,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女。

馆娃宫和吴越争霸

公元494年,吴越两国交战,吴国大胜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并携妻带儿进入吴国为奴三年,回国后发誓要洗刷这奇耻大辱。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人计”女主角的西施被作为贡品送给了吴王夫差。西施和郑旦被送到吴国时,恰逢吴王夫差要在苏州建一个高台用于赏军取乐。于是勾践便派人从深山采伐了两百株大树,命范蠡一同送往吴国。本来就十分贪色的夫差自然非常高兴,还说:“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计谋,力劝吴王不要中了奸计。但吴王充耳不闻,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不理朝政,对西施和郑旦两位美女宠幸有加。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面铺上木板,西施脚穿木屐,腰系小铃翩翩起舞,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相互交织,令吴王如痴如醉。为了博得美人的欢心,吴王夫差还特意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清朝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上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

夫差对西施的用心不可谓不深,不过西施作为越国的美女间谍,任务也是必须完成的。除了要让吴王沉迷歌舞外,还要想办法乱了吴国的内政。吴国相国伍子胥是吴国的股肱之臣,帮助吴国灭了强大的楚国,对吴国政治影响巨大。西施就想办法让夫差疏远伍子胥,并最终使夫差下令赐死了他。一国忠臣就这样倒在了“红颜魅国”之下,悲愤的伍子胥用双手挖下自己的双眼,命手下挂在城门,说他要看着越兵入城。盛怒的夫差残忍地下令将他切成碎块,用皮囊装上,抛入海中。据说至今汹涌澎湃的钱塘潮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

西施还实施了另一个扰乱吴国的计谋。有一年,越国为了掏空吴国的国库,勾践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借十万石粮食。吴王征求西施的意见,西施说了很多借给越国粮食的理由,并给吴王分析了当时的利弊,很自然地说服了吴王借粮食给越国。第二年,越国如数归还了粮食,且稻谷颗粒饱满。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原来,越国人归还的稻谷都是被煮过的,当吴国人明白之时已经为时已晚了,再补种已经误了农时,导致吴国那一年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西施的结局

1.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沉入大海。更有甚者传说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曾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圣品。可见,关于西施最后沉海之说是有一定影响的。

2.落水说:宋之问《浣纱》诗有云,“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或许是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有个悲惨结局,就以此为依据,认为西施最终回到了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3.被杀说:传说吴王自刎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入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有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4.隐居说:这种说法最是风行。最早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明代的陈耀文《正杨》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绝书》,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

四个版本中,沉海说和隐居说流传最广,相关的证据资料也最多。善良的人们更容易相信西施最后是跟范蠡泛舟五湖了。西施对于吴国人来说,是真正的“红颜祸水”,但对于自己的国家而言,她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家都希望她能有一个美丽的归宿。隐居说的后续报道是,范蠡为了心爱的人,不惜抛却荣华富贵,隐姓埋名,邀游五湖,过着唯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很久以后,在山东出现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拥有万贯家财,他的妻子美艳如花,长相酷似西施,夫妇感情真挚。据说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那美貌的妻子就是西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