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的身世
褒姒,“褒”是褒国,西周下辖的一个小国,位置大概在今天陕西省汉中一带,历史上著名的褒斜道就是关中去往巴蜀的交通要道,褒国所处交通、军事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褒国弱小,不足以抗衡庞大的西周。在幽王三年,周王朝征伐褒国,褒国战败乞降,不得不献出美女褒姒来保全国家。“姒”是这位救国美女的姓氏,“褒姒”的意思就是褒国一位姓姒的女孩。这位被褒国人出献周王的姑娘,在历史上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不过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的特产,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名字大都从她所依附的外在因素上考虑,至于自身姓甚名谁,是没有人关注的。
正史中把褒姒描写成一代妖姬,难免总要给她附会一些够“妖”的资本。司马迁也不能免俗,在《史记》中这样交代褒姒的身世: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曪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壓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意思就是说夏朝行将衰亡的时候,天上突降两条神龙,自称是褒国先祖。夏王不知道是该杀掉他们、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们,就进行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又卜占要把他们的唾液藏起来,大吉大利。就下令叫人用匣子盛了那些唾液,隆重收藏起来。此后从夏朝到商朝和周朝,都无人敢动那个宝匣。在数百年之后,周厉王打开了这个“潘多拉之盒”,结果唾液不慎洒在地上,聚形为一头黑色大蜥蜴,在众宫女的驱赶声里逃到后宫,一头撞上某位只有7岁的小宫女,令她感而生孕,怀胎七八年的样子,至宫女及笄(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始诞下一个女婴。因无端产子会受责罚,这个女婴便被人抛出宫墙。当时民间流传童谣说,山桑木弓箭和萁草箭套是灭绝周朝的祸害,周幽王下令在全国抓捕有关人士,一对因贩卖这种兵器而逃亡的夫妻经过宫墙附近,被女婴的凄厉哭声所惊动。他们怜惜这个婴儿,就抱着她逃亡到褒国。她长大了之后,又被卖给一个褒国人当奴,后来此人触犯了刑律,周王朝要取他性命,他便进献这个美丽的女奴来抵罪,这就是褒姒的全部身世履历。
烽火戏诸侯是真是假
褒姒和她的君王周幽王最为世人所知的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了。简单言之:褒姒被进献给幽王后,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朝设置有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到诸侯纷乱狼狈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这就是标准现实版的“狼来了”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呢?
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中就提出过疑问:“史公言幽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举烽,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为之数举烽。及犬戎至,举烽,诸侯救不至,遂杀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按钱先生所说,第一,点燃烽火台是汉朝的事情,西周时根本不存在;第二,各路诸侯达到京都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幽王和褒姒是不可能看到纷纷扰扰的诸侯兵的;第三,诸侯兵即便因为烽燧到了京都,也不可能立马儿掉转回去,总要休整一夜的。部队讲求令行禁止,在太平时段一点儿小事就能让部队大乱,那么诸侯治兵也太糟糕了,所以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不存在褒姒看到此番情景后大笑的现象了。因此,烽火戏诸侯本就是子虚乌有。问题是,这种完全虚构的故事为何会落在周幽王和褒姒的身上呢?
褒姒是如何成为四大妖姬的
周幽王的父亲是周宣王,爷爷是周厉王。厉王无道,国家大乱,“宣王中兴”,在位46年把国家打理得还算不错。在宣王三十九年的时候,征姜戎(周朝南边的游牧部落)大败,说明在宣王后期时周朝和羌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可怜的幽王在登基的第二年,都城周围“三川”就发生了大地震,大臣就预测说“周将亡矣”。幽王三年征褒国,得到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原本的正妃是姜姓申侯(羌戎的一支)的女儿,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废黜太子宜臼,想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可见,褒姒和伯服的出现,只是给了太史一个例子来说明周真的要亡了。那么,这段史料背后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西周的政治从一开始就和姜姓息息相关,姜姓大族是和姬姓周室相互依存的一支西部少数民族,周王室姬姓的王后大多都出自姜姓,所以姜姓在西周政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如辅佐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是文学加工的结果)。这种外戚和王室的矛盾,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之多。宣王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王,他在位时,就想扭转这种外戚左右政坛的局势,于是在宣王三十九年时征讨姜戎,结果大败,最终自己也间接由此事而亡,西周和姜戎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到了命运悲催的幽王时,他依然想扭转这个局面,可惜王后依然是姜姓,外戚申侯势力强大,如何来做?他的试探性行为就是宠幸褒姒这个没有强硬后台的女人,他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希望能跟姜姓抗衡,并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结果可想而知是失败的,不仅激起了申侯的不满,自己身死还导致了西周的结束。平王不得不东迁,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是申侯的外孙,之所以能当王,是申侯势力扶持的结果。加上褒姒对于平王来说,是差一点导致自己王位不保的罪魁祸首,对她有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平王东迁后,为了稳定国家局势,舆论导向很重要,所以平王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扮演不得不奋起反抗的角色。相应的,处于对立面的褒姒已经失势,或者已然身亡,没有了辩驳的能力。平王弑父本就不宜宣传,况且舆论并不能过多地指责自己的父亲,所有的罪责就要褒姒一人承担了,于是把她塑造得越是淫乱不堪,就越有利于平王的正面形象。史书是东周史家所记,后代史家也就人云亦云了,褒姒由此登上了四大妖姬的“宝座”。
撇除褒姒身世中的虚构成分,她不过是一个弃婴,辗转被人收养,养父母亡故后,成为褒国人的奴隶,最终又被褒人作为赎罪的贡品献给了周幽王。又因为她毫无后台,被幽王推到风口浪尖上当了替罪羔羊,成了周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身世不可谓不凄惨。就是这样一个命运悲催的美女,还被历朝历代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宣传和教育。今天,我们也该还褒姒一个公正了,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无依无靠偏生又貌美如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