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华山(1)

北魏
郦道元

左丘明(2)《国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3),手荡(4)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5)。《开山图》(6)曰: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7),能造山川,出江河,所谓“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8)。常有好事之士,故升华岳而观厥迹焉。

自下庙(9)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北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龛、木主(10)存焉。又南出一里至天井(11)。井裁(12)容人,穴空,迂回顿曲(13)而上,可高六丈余。山上又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陟,更无别路。欲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也。

出井东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此坂二里许,又复东上百丈崖,升降皆须扳绳挽葛而行矣。南上四里,路到石壁,缘旁稍进,径百余步。自此西南出六里,又至一祠,名曰胡越寺。神像有童子之容。从祠南历夹岭,广裁三尺余,两箱(14)悬崖数百仞(15),窥不见底祀祠有感,则云与之平,然后敢度,犹须骑岭抽身,渐以就进,故世谓斯岭为搦岭(16)矣。度此二里,便届山顶,上方七里,灵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涧;一名太上泉,东注涧下。上宫神庙近东北隅,其中塞实杂物,事难详载。自上宫东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岭,东南望巨灵手迹,惟见洪崖、赤壁而已,都无山下上观之分均矣。

赏析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仕北魏,官至安南将军、御史中尉。平生好学博览,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和风土文物,撰《水经注》四十卷。此书既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优美的散文集。

本文是从《水经注·河水》中节选的描写华山的部分,主要记述了当时攀登华山的具体路程和沿途景物的有关神话传说,叙述清晰,文字简洁,细致周详。值得称道的是,对传说中的神灵,在叙述的时候不时使用轻松的笔调,表现出姑妄言之的态度,不让读者觉得特别惊悚。比如在山顶上望仙人手迹时就直率地说只见一片山崖岩壁,根本没有灵迹。

文中对升天井、度搦岭的描写,则另有一种生动情趣。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艰难险阻时,只要心里不畏惧,勤于思考,勇于攀登,就能翻越险地,到达景致奇绝之地,览尽美丽风光。所以,这一段记述登华岳的注文不仅提供了一个关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早期历史文献记载,也可以看作一篇富有情趣的探险游记。

(1) 华山: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

(2) 左丘明: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国语》作者。

(3) 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4) 荡:动摇,推动。

(5) “开而”二句:谓巨灵把古华山分开为两座山,他的手印脚迹至今仍然留存着。

(6) 开山图:指《华岩开山图》,东汉纬书名。

(7) 坤元之道:阴阳家语,谓创造天地万物的法术。

(8) “所谓”句:引文有错误,作者本意似是要引汉代张衡《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二句,但是误记了左思《吴都赋》“巨鳌赑屃,首冠灵山”二句,所以就混记成“巨灵赑屃,首冠灵山”。

(9) 下庙:指西岳庙,在华阴市东五里华山下。

(10) 木主:指石养父母的木偶像。

(11) 天井:山洞名,是古时登华山顶峰的洞穴通道。

(12) 裁:通“才”。

(13) 顿曲:拐弯陡折。

(14) 箱:通“厢”,两箱:谓夹岭两边山崖。

(15) 仞:古时一仞约今七尺或八尺。

(16) 搦(nuò)岭:意谓捉弄人的山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