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旧书事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主要是因为今年年初,九州出版社刚刚帮助我把过去所写买旧书的文章汇集到一处,出版了一部专集,就是《蒐书记》这本书。很感谢九州出版社,感谢具体筹措编印出版此书的责任编辑李黎明先生,把这本书制作得如此精美,使之成为我到目前为止印制最为考究的一部著作。

《蒐书记》书中彩印的大量书影,为我笨拙的文笔,增添了不少亮色,也使这些大多已经编入过其他文集的文稿,焕然一新,呈现出另一番面貌。我们这些真心喜爱买书、藏书、读书的朋友才懂得,像这种书话性的文字,印制精良的书影,对于读者有多么重要。透过这些书影,我们才能更为真切地贴近文章里记述的那些书籍。这些书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直接观看书籍的具体形态样貌,而且还能够看到岁月沧桑在一本本书上所留下的痕迹,装帧、纸张、墨色,印章、签名、批校,无不显现出过去了的历史,那些人,那些事。

拙作《书记》

这本《蒐书记》,汇集了我很多觅书、买书的纪事,拉拉杂杂,涉及很多看到的和买到的旧书古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今天,在这里,我想选择几个在日本买书的话题,与大家交流。选择这方面的话题,首先是因为这本《蒐书记》中列了一个专辑,名叫“得书东洋”,辑录的都是讲日本买旧书经历的文章,这也是这本书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分内容。

现在看起来,“得书东洋”这个专辑里文章讲的,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去日本买古旧书的人还不是很多,遇到的情况,有很多与今天已经有很大不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我笔下写的已属陈年往事。可喜欢旧书的朋友都知道,就像我们看待旧书一样,谈一些逸闻趣事,越是陈芝麻烂谷子,越引人兴致。

另一方面,现在去日本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喜欢日本的人也越来越多,购买日本商品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也购买越来越多的日本商品。从做饭的电饭锅,喝水的杯子,到解决吃饭喝水造成的排泄物问题的马桶盖,应有尽有,能买到、也买得起的话,就买、买、买。作为现代社会的消费者,人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实在,物美价廉是惟一的原则,不会听左半拉身子长那么一巴掌毛的人瞎忽悠。

读书人和普通消费者不一样的是,往往走到哪里都想逛书店,而喜欢旧书的人逛旧书店的瘾更大。日本不仅是匠人制作无上良品的国度,日本国还是旧书瘾君子的天国,书印制得好,保存得品相好,旧书店既多又好。为买旧书,专门去观光一趟也值得。不过,初入花丛,很容易目乱神迷,过来人讲讲昔日的见闻,或许对雅有同好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苏枕书《京都古书店风景》

在这一方面,近年已经发表或出版了一批著述,其中尤以苏枕书女士的《京都古书店风景》最为著名,文笔优美,叙述细致而又能突出特点,是在日本逛旧书店最佳的指南。不过需要指出,这本书讲的“古书店”,实际上就是“旧书店”的意思,苏女士是直接移用了日文词汇。当然,日本的“古书店”,其中有一小部分也卖古书,也就是“古书”这一词语在日本既指旧书,也包含古书。这是去日本逛古旧书店时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概念,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注意。

不过,买旧书这事儿,每个人关注的对象,往往各不相同;经历和遭遇,更是形形色色,千般百种。多一个人讲讲,就能给旧书癖好者多提供一份预备的经验,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番先行的神游。

因此,下面我就不揣浅陋,从这本《蒐书记》中选择几个事例,在这里给大家讲讲,讲讲这些以前没有充分叙述的故事。

一、书山有路

我在日本买旧书,只去过东京、大阪和京都。这三个城市,旧书店的分布状况,也各不相同。东京可以说最集中,京都最分散,大阪则介于二者之间。京都没有明显集中的书店街(实际上是旧书店街)。大阪在梅田、难波等处有几个相对集中一些的地区,但规模也不是很大,还有很多书店,散处于城区各地。东京,有三处规模较大的书店街,一处在东京大学附近,一处在早稻田大学附近,另一处,也是东京和日本最大的书店街,就是神田的神保町。

现在大家去日本逛旧书店,只要知道地址,用谷歌地图,用GPS导航,甚至可以直接巡览目的地的街景,去哪里都不会有什么难处。当年虽没有这些神器,但像神保町这样的“古书店街”,还有专门的导购地图,可以按图索骥,去你想去的每一家书店,而只要心细一些,记明地址,即使是去书店街以外孤立散布的一所所旧书店,通常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日本的主要城区,走不上几步,街角就树立着附近的地图,标识清晰,错不了,也丢不了,想迷路都很不容易。

即便如此,有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样的情况,我只遇到过一次,而且是出于我的疏忽,自找的。这一次是去东京五反田的“古书会馆”。

神保町古书店街地图

“古书会馆”,是日本旧书业行会组织的活动地点。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集中在周末的周五、周六这两天时间,汇聚行会内部各家书店的部分商品,举行“古书即卖会”,在这里统一销售。不过请注意,日文“古书”,大致相当于中文的“旧书”,但也包含“古书”。“古书即卖会”上不一定都有“古书”,但大多会多多少少地有那么一些“古书”,特别是和刻本,有时便宜得会超出你的想象。

东京最大的古书会馆,就设在神保町,对面就是著名的明治大学。名之曰“东京古书会馆”,顾名思义,这是覆盖整个东京的同业会馆(附带说一句,各位年轻的朋友要是想去日本留学,最好就是明治大学,不仅是名校,而且侧邻世界最著名的书店街,在教室里就可以俯视日本最大的古书会馆)。东京是大都市,市区各地星罗棋布地还有很多旧书店,因而也还有很多区域性的古书会馆,五反田的这所古书会馆,是“南部古书会馆”,也就是东京南部区域的古旧书同业活动场所。

东京,我去过很多次,但从不满大街溜达,除了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去书店浏览书、寻觅书。对于我来说,五反田,是个完全陌生的地名。我是在神保町逛旧书店的时候,看到粘贴的广告,注意到南部古书会馆在这个周末要举办一次“古书即卖会”。不过当时疏忽,没有记下确切的地点。本以为下了电车一问就能找到,没想到却遇到了很大困难。

我犯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就是买旧书这档子事,不管在哪里,即使像日本这么爱读书的国度,终究也只是很少一小部分精神状态超常的人才有的癖好,大多数人对此毫不关心,因而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古书会馆”的所在。就连在旧书瘾君子之间大名鼎鼎的神田“东京古书会馆”,我接触到的日本研究东洋史学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这一天,天还没亮,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下雨天,天当然是阴沉沉的,空气也湿乎乎的。天人感应,好像这都是触霉头的征兆。

在电车站附近,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这南部古书会馆设在哪里。不知道也就罢了,这些人还都很诧异重复一遍:“古书会馆?”听那语气,看那神情,好像我在向他们打听外星球上的事情,吾道之孤,竟至于是,这让我兴冲冲的兴致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阴雨天,我又没打伞;再加上这和在国内赶书市一样,要趁早赶上开门第一拨,耽误不得。不敢再慢慢找人问了,便去附近的警亭向警察打听。

警亭里一老一少,站着两位警察。低头行礼之后,我告诉警察,要去五反田的南部古书会馆,却没有记下具体地址,只好拜托他们帮忙。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年长的警察马上答曰:“不知道。”

警察也说“不知道”,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之所以没有记下南部古书会馆的具体地点,是因为知道它就在我下车的电车站附近,离这座警亭不会很远,而且这种“古书即卖会”,一年之中要在这座古书会馆里搞很多次,会汇聚一定群体的公众。所以,这个警亭工作的警察,尤其是年长的老警察,似乎应该有所了解。

于是,我很礼貌地向两位警察询问:“能不能请他们帮助查询一下古书会馆的确切地址?”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年长的警察,几乎是用训斥的口吻说道:“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要是在圣朝,我当然不会向警察叔叔提出这样“非分”的要求。大家都懂的,这样的举动,不仅是无礼的冒犯,而且还十分危险。可现在是在日本,不管我是从圣朝来,还是从“腐朽没落的西方世界”来,在问路这件事上,都有权利享受日本国民同样的待遇。从第一次来日本时我就知道,有困难,找警察,而且也多次得到过日本警察的热情帮助。现在,警察就站在警亭里,国民纳税给他们发薪水,又不是让他来看雨景、听雨声的,是让他为国民服务,同时也为来到这块国土的外邦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你又不是圣朝的警察,怎么敢讲出我的困难是我自己的事儿这种混账话?

我一边解释,一边质问说:“非常抱歉,本来我应该自己记明地址,怪我粗心,给你们添了麻烦。可现在实在找不到地方,只好麻烦你们帮忙。不过,你们身为警察,难道这不就是你们的职责吗?”

听了我反诘的话,这位警察不仅勃然大怒,干脆提高嗓音说:“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你自己的事儿自己办,别跟我讲这些。”我过去接触过的日本公务人员,包括警察,态度都极为谦和,蛮横若此,这是唯一的。由于语出意外,起初我有些愕然。稍一定神,随即厉声说道:“那么,请把电话给我,同时给我你上司的电话,我问问他,你到底该不该为我提供帮助?”

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年轻警察,见状急忙拉开老警察,连声向我道歉,让我稍等一下,他马上帮我查找。

查找起来,确实不大容易。年轻的警察一连打了四五通电话,又拿出警亭桌上的附近区域大比例尺地图,翻来覆去,折腾好大一阵子,才在地图上明确无误地为我指明了地址——大概隔了三个街区,没走多远就到了。

这一天,大概也是我在日本买旧书最扫兴的一次行程,没找到一本得意的书。因为买旧书,就像“贼不走空”一样,空手走总不大吉利,顺手捡了本《歷史敘述の理論及歷史》。这是翻译的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著作,现在的中文译本题作《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其他各国的文本,如德译本和英译本,包括原始的意大利文本,要是直译,似乎都理当如此。日本学者翻译的“历史叙述”,与“历史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很耐人寻味)。哲学家的话,常人的脑袋根本看不懂,捡它关键是便宜,一大本,才300日元。在日本像这样便宜的旧书到处都是,所以是爱书人的乐园。

唠唠叨叨讲这么一阵,主要是想告诉没有下东洋淘过书而现在又蠢蠢欲动的朋友,万一在日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放心找警察。像我在五反田遇到的“坏警察”,是特例,一百次也碰不上一个;即使运气不好,遇到了,他也还是会为你好好服务。一个好的国家,就是这个样子。只要你遵纪守法不干坏事儿,日本警察一定善待你,绝不会随便抓你嫖娼。这样,就可以撒开欢儿找你喜欢的旧书了,什么都不必顾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