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1)。晴景回轻煦(2)。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3)。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4)。十里然绛树(5)。鳌山耸(6),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7),素月当午(8)。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9)。更阑烛影花阴下(10),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11)。随分良聚(12)。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注释

(1)“嶰管”两句:意谓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京都到处充满阳和之气。古人以十二律定音调,律又分阴阳,按月为之,每月一律。嶰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略当于今之所谓定声器。青律:即青帝所司之律,对应春天。

(2)轻煦:轻暖,乍暖。

(3)当三五:即正当正月十五夜。

(4)九陌:本指长安的九条大道,后泛指京城大道和闹市。香风:指女子丛中飘动的脂粉香气。

(5)绛树:珊瑚。韦应物《咏珊瑚》:“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此处以珊瑚喻元宵夜华灯之美。

(6)鳌山:谓饰以彩灯的假山。

(7)天如水:谓天水一色。

(8)素月当午:谓月亮正当中天。午,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当午:即正当中天。

(9)香径:谓女子脂粉的气味充盈道路。绝缨:据刘向《说苑·复恩》:“楚庄公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皆绝其冠缨而上火。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乃夜绝缨者。’”掷果:刘义庆《世说新语》:“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又引《语林》:“安仁(即潘岳)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10)更阑:夜深。

(11)康阜:安乐富庶。

(12)随分:随处。《诗词曲语词汇释》:“随分,犹云随便也,含有随遇、随处、随意各意。”

>题解

《迎新春》,为柳永自制曲,因写新春元宵盛况而得名。《乐章集》注明为大石调。全词一百四字,前片八句七仄韵,后片十一句六仄韵。此调只此一词,宋人再无继其后者。这首词通过对北宋汴京城元宵之夜市民游乐生活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仁宗时物阜民康的社会面貌,披露了词人和光同尘、随俗俯仰的人生态度。在北宋特别注重元宵佳节的社会风气中,柳永投身于繁华的市集,放下了书生的清高脱俗的雅趣,全身心地投入了世俗享受的潮流。从中可以看到柳永身上所具有的新兴市民的人格因子。

赏析

词写东京汴梁城新春时节喜庆元宵佳节的盛况,和东京市民的浪漫情趣,是柳永早期记述北宋真宗时期太平景象和社会繁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北宋初年经过休养生息,经济渐渐繁荣起来,文化得到了弘扬发展,中国迎来了多年未有的太平盛世。唐宋以来受到普遍重视的元宵庆典活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史料记载汉时于正月十五日祭祀天神太一。从黄昏到天明,极为隆重,后来发展为夜游观灯。唐代京城长安规定在正月十五日前后各一夜,解除宵禁,让士民观灯游乐。至宋代,又增加十七、十八两日庆贺元宵节,节日灯会达于鼎盛,元宵灯节成了国家升平富庶的象征。朱弁《曲洧旧闻》卷一载:“真宗皇帝因元夕御楼观灯,见都人熙熙,举酒属宰执曰:‘祖宗创业艰难,朕今获睹太平,与卿等同庆。’宰执称贺。”

词的上片写京城开封元宵节的盛况。“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写一元复始,新春来临,和煦的春光遍布京城。古时将时令与乐律相配,朝廷礼乐在不同季节演奏不同的音律。因青为春天之色,故将春天演奏的乐曲称为青律。第二句“晴景回轻煦”直叙,表明京都已是春光和暖。“庆嘉节、当三五”,点明元宵节的主题。“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正月十五的夜晚,千家万户门前彩灯高悬,灯火辉煌,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人们穿着锦绣兴致勃勃地游玩赏灯,掀起了阵阵醉人的香风。这里的香风指妇女们身上脂粉的香气。“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这三句形容京城华灯的辉煌壮丽和盛大景象。“然”即“燃”,是“燃”的本字,其四点底即为火部,后来又加火旁,是为了与其衍生的其他意思相区分,所以湮没了其本义。“绛树”是神话中的仙树名称,后来又用作珊瑚的别名,这里指用彩灯装饰的树。“鳌山耸”谓用彩灯装饰的假山高高耸立。据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元夕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山灯凡数千百种,其上伶官奏乐,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缭绕于灯月之下。”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对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横大街,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由这两段记载可见其灯山的形制和规模的宏大。“喧天箫鼓”指鳌山上伶官所奏的乐曲响彻云天。

下片描述元宵佳节京城士民的活动。“渐天如水,素月当午”谓随着星月推移,时间已过午夜,天色澄澈如水,皎洁的月亮悬挂当空,地面上依然灯火通明。这一句谓人们赏灯的活动持续到很晚。这样热闹非凡的夜晚,为青年人的爱恋和浪漫行为提供了条件。“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观灯赏月的同时,人们更不忘向喜爱的人表达情意。在脂粉飘香的道路上,上演着一幕幕绝缨掷果那样的故事,少年男女都不失时机地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恋或赏悦之情。“绝缨”的故事指男子因狎昵妇女而被摘去簪缨,“掷果”的故事则指女子掷果给俊美的男子。夜阑更深时分,在灯火阑珊的树下花荫,少男少女们往往有着奇妙的际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谓生逢太平盛世,从朝廷到民间都充满欢乐,老百姓安乐富庶乐享天年。“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人们随顺机缘良宵聚会。面对这难得的盛世景况,怎能忍心独自归去而不尽兴大醉呢。词人以白描的手法,绘制出了物阜民康、天子与民同乐的风情画卷,使我们于千载之下,犹能想见当时的阜盛。这首词在记录宋时社会状况方面,其文化意义要大于其文学价值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