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圣历元年(六九八),约卒于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补校书郎,调氾水尉,迁江宁丞,复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诗与高适、王之涣齐名,尤工绝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胡应麟《诗薮》谓:“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等,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有《王昌龄诗集》,《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
答武陵①田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②。
曾为大梁③客,不负信陵④恩。
①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
② 微躯句:谓感一言而欲为捐躯,即“士为知己者死”意。
③ 大梁:战国时魏国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
④ 信陵:即信陵君,魏国公子,名无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此以田太守比信陵君。
【集评】
贺裳《载酒园诗话》:“与张说(《南中别王陵成崇》)‘握手与君别,歧路赠一言。曹卿礼公子,楚媪馈王孙。倏尔生六翮,翻飞戾九门。常怀客鸟意,会答主人恩’同法,束八句之意为两句,尤觉高浑。”
【评解】
昌龄客武陵时为田太守所厚,故有此感恩之语,而词意自慷慨可喜。(富)
从军行①(七首选四)
烽火②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③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④!
①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述军旅征战之事。
② 烽火:古时边疆有警则举火相告。《后汉书·光武帝纪》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③ 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如蒲昌海、蒲类海等。
④ 更吹二句:谓更闻羌笛吹《关山月》之曲,触动万里思家之情。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多述征戍之苦,离别之情。无那,犹无奈。金闺,闺房之美称。
【集评】
黄叔灿《唐诗笺注》:“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李锳《诗法易简录》:“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如王龙标‘烽火城西百尺楼’云云,此诗前二句便是笛声之神,不至‘更吹羌笛’句矣。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用提笔以结全篇。”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一首言边烽不息,黄昏登楼,满耳秋风,已十足悲凉,此时更闻羌笛吹出《关山月》曲,安得不生金闺万里之愁!”
【评解】
以雄阔苍莽之笔,写思乡望远之情,末句轻点即止,不作凄苦竭绝之音,自是盛唐气息。(刘)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离别情①。
缭乱②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 琵琶二句:谓琵琶不断换奏新曲,然所奏皆哀怨之曲,离别之情。
② 缭乱:纷乱。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前首以‘海风’为景,以‘羌笛’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为事,以‘秋月’为景,景在事后,当观其变调。”
黄叔灿《唐诗笺注》:“‘缭乱边愁’而结之以‘听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高高秋月照长城’,妙在即景以托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诗之最上乘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二首琵琶之新声,亦撩人之怨曲,满腹离绪之人,何堪听此,故有第三句。末句忽接写月,正以见边愁不尽者,对此‘高高秋月’,但‘照长城’,愈觉难堪也。句似不接,而意实相连,此之谓暗接。”
【评解】
结句即景寓情,苍凉无尽,征戍无已,边愁难遣之意,皆包蕴其中。(刘)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③终不还。
① 青海句:写当前极目所见之景。青海,湖名,在今青海西宁西。雪山,即祈连山,在今甘肃、青海两省之间,河西走廊之南。按青海与玉门关、楼兰均远不相接,乃诗人极意形容之词,不必拘泥。
② 孤城句:写远望乡国之情。孤城,即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亦以孤城指玉门关。
③ 楼兰:汉时西域古国名,故址在今新疆若羌东北。汉武帝遣使通大宛,楼兰阻道,攻击汉使。汉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霍光遣傅介子至楼兰,用计斩其王。此借用其事,以汉事喻唐。
【集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黄叔灿《唐诗笺注》:“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首二句乃逆挽法,从青海回望孤城,见去国之远也。后二句谓确斗无前,黄沙百战,金甲都穿,见胜概英风。”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评解】
楼兰不破,终无归日;回望玉关,百战何辞!语意亦极豪宕,未可以怨愤视之。(刘)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①。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① 大漠二句:写大军出击。辕门,营门。古代行军扎营时,以车环卫,出入处以两车之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故称辕门。
② 前军二句:谓前锋夜战破敌。洮河,在今甘肃西南部。吐谷浑,本辽东鲜卑族,魏晋之际,其酋吐谷浑率部西徙阴山,后子孙建国于洮水西南,因以为国名。此借指其国王。贞观九年(六三六),李靖率各军击吐谷浑,连战破之,国王伏允自杀,国人乃立其子顺为可汗,称臣内附。见《旧唐书·吐谷浑传》。此诗或即写此战事。
【集评】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四首但写边军战胜之事。”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
【评解】
前军大捷,名王就缚,凯旋可期,诗亦声情激昂,极沉雄英爽之致。(刘)
出塞①(二首选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②。
但使龙城飞将③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④。
①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唐时为《新乐府辞》。
② 秦时二句:秦筑长城以备匈奴,汉时匈奴入侵与汉军出击尤为频繁,故特举秦月汉关,互文见意,以言关塞依然,边患未息。
③ 龙城飞将:合用卫青、李广事,借指威震敌境之名将。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元光六年,青击匈奴至龙城,斩首虏数百。飞将,《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
④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为当时塞外屏障。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情味胜故。”
沈德潜《说诗晬语》:“‘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施补华《岘佣说诗》:“‘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评解】
秦月汉关四字,已逗出古塞荒凉之状,次句紧接点题,征戍之苦,边患之殷,跃然俱见;后半以缅怀良将作结,意尤深婉。(刘)
采莲曲①(二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②。
乱入③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 采莲曲:见崔国辅《采莲曲》注。
② 荷叶二句:从梁元帝(萧绎)《采莲曲》“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化出,谓荷叶与罗裙一色,莲花共人面难分。
③ 乱入:羼入。
【集评】
顾璘《批点唐诗正音》:“此篇纤媚如晚唐,但不俗,故别。”
锺惺《唐诗归》:“从‘乱’字、‘看’字、‘觉’字,耳目心三处参错说出情来,若直作衣服容貌相夸示,则失之远矣。”
王夫之《姜斋诗话》:“艳情有述欢好者,有述怨情者,《三百篇》亦所不废,顾皆流览而达其定情,非沉迷不反,以身为妖冶之媒也。嗣是作者,如‘荷叶罗裙一色裁’,‘昨夜风开露井桃’,皆艳极而有所止。”
黄叔灿《唐诗笺注》:“‘向脸’二字却妙,似花亦有情。”
吴姬越艳楚王妃①,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②。
① 古时吴越楚三国盛尚采莲之戏,故云。
② 来时二句:宋晏幾道《鹧鸪天》词:“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即从此化出。浦口,港口。
【评解】
刻画采莲女郎,前章人花莫辨,后章花迎月送,情景交融,回映生姿。笔致清隽,丽而不佻。(富)
春宫曲①
昨夜风开露井桃②,
未央③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④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① 春宫曲,一作《殿前曲》。此与下《长信秋词》、《西宫春怨》、《西宫秋怨》等诗,皆写帝王之爱宠无常,及被遗弃者之哀怨孤寂。
② 露井桃:井边桃树。《宋书·乐志·鸡鸣古词》:“桃生露井上。”露井,井之无井亭覆盖者。
③ 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
④ 平阳歌舞:《汉书·外戚传》:“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也,为平阳主(公主)讴者(歌女)。武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主因奏子夫送入宫。”此借指新承宠者。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昨夜’二字,直贯到底。着‘昨夜’二字,便知出望幸者之口,语脉深婉,不露怨意。”
沈德潜《说诗晬语》:“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音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于弦指外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只直写去,而叹羡怨妒,一齐俱见于此。”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不寒而赐,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之荣,而愈加愁恨。”
【评解】
首句写“春”兼喻承宠,次句点“宫”兼状欢乐,皆兴而兼比。三句拈出“新”字,反衬旧人。末句力写“宠”字,即暗中托出怨情。(刘)
西宫春怨①
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① 西宫春怨:此用班婕妤故事,抒写失宠嫔妃之哀怨。班婕妤于汉成帝即位时选入后宫,曾得宠,封婕妤。后成帝纳赵飞燕姊妹,遂见疏,乃求供养太后,退居长信宫。
② 斜抱二句:因隔帘遥望,故曰朦胧。云和,瑟名。昭阳,汉宫殿名,赵飞燕女弟昭仪所居。
【集评】
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诗意凡七转换,专做‘怨’字,而‘怨’字不露,盛唐含蓄之妙如此。”
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胡元瑞(应麟)谓(绝句)李(白)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予谓宫怨之作,主于抒情,要在情景融合。二人各兼其妙,第太白意尽语中,王意含蓄耳。”
吴逸一《唐诗正声》评:“‘斜抱’字多情态,‘深’字吊下句‘朦胧’有力,愈见恍惚,愈添情想。”
黄生《唐诗摘钞》:“‘欲卷’,不欲卷也。曰‘深’,曰‘隐’,曰‘朦胧’,皆从帘内见月之语,是终于不欲卷也。‘斜抱云和’四字似冗,然是诗中装衬之法。三四解明次句,言本欲卷帘望月,恐照见昭阳,转增春恨耳。语脉深曲,自是盛唐家数。”
王士禛《池北偶谈》:“李太白《清平调》、《行乐词》,皆用‘飞燕’、‘昭阳’事。然予睹王少伯宫词,如‘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皆为太真而作,皆用‘昭阳’事。盖当时唐人之言多如此,不独太白。”
李锳《诗法易简录》:“夜静不寐,但望昭阳树色,不言怨而怨自深。此诗品格最高,神韵绝世。”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静夜花香,明月东生,正待卷上珠帘,鼓云和一曲,乃于月影中凝望昭阳,远在朦胧树色间。昭阳为宸游所在,仅于烟霭中遥瞻宫殿,则身之隔绝可知,冷抱云和,更谁顾曲耶!”
【评解】
珠帘不卷,不忍见他人“承恩”处也。然犹于帘内隐约窥望者,不能真个忘情也。写来缠绵悱恻,所谓“怨而不怒”之作。(刘)
西宫秋怨
芙蓉①不及美人妆,
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②,
空悬明月待君王③。
① 芙蓉:荷花。
② 却恨句:却恨含情,一作“谁分含啼”。秋扇,即团扇,见下《长信秋词》注。
③ 空悬句:用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句意。
【集评】
杨慎《升庵诗话》:“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此用其语,如李光弼将子仪之师,精神十倍矣。”
吴逸一《唐诗正声》评:“‘水殿’映带‘芙蓉’,‘香’字亦从‘芙蓉’生意。”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诗极婉极丽,极沉极响,言情写景,入微造极。‘奉帚平明’,差觉格竣耳,二诗较胜之。”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首句言其色之艳也,次句言其服之华也,三句见独处之经时,四句言今正月华如水,大好秋光,君王未必果来,犹劳凝望。春花秋月,皆入怨词。”
【评解】
此写宫嫔希冀宠幸终至失望之心情,前半以芙蓉烘托其美艳,正为后半写其哀怨张本,可见布局运思之妙。(富)
长信秋词①(五首选二)
金井②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③,
卧听南宫清漏长④。
① 长信秋词:《乐府诗集》题作《长信怨》,属《相和歌辞·楚调曲》,咏班婕妤故事,唐人宫怨诗多借以立言。
② 金井:以飞金彩木为栏之井。
③ 熏笼句:熏笼玉枕乃以侍君王者,恩情既疏,则二物亦无颜色矣。熏笼,以铜为之,内燃香料,用以熏染衣衾。
④ 卧听句:言其不寐。南宫,指未央宫。
【评解】
不曰失宠者无颜色,而曰熏笼玉枕,较下首玉颜不及寒鸦,语尤委婉。(刘)
奉帚平明秋殿开①,
且将团扇暂徘徊②。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③日影来。
① 奉帚句:汉班婕妤失宠退居长信宫,作《自悼赋》,有“供洒扫于帷幄兮”句。南朝梁柳恽《独不见》:“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吴均《行路难》:“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此用其意。奉帚,即指供洒扫而言。秋殿,一作“金殿”。
② 且将句:班婕妤曾作《团扇歌》(一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见捐为喻。将,持也。暂徘徊,犹云一徘徊。
③ 昭阳:见上《西宫春怨》注。
【集评】
锺惺《唐诗归》:“‘团扇’用‘且将’字、‘暂’字,皆从‘秋’字生来。三四与‘帘外春寒’、‘朦胧树色’同一法,皆不说向自家身上。然‘帘外春寒’气象宽缓,此与‘朦胧树色’情事幽细,‘寒鸦’、‘日影’尤觉悲怨之甚。”
黄生《唐诗摘钞》:“‘玉颜’与‘寒鸦’比拟不伦,总之触绪生悲,寄情无奈。”
何焯《三体唐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此!”
沈德潜《唐诗别裁》:“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李锳《诗法易简录》:“不得承恩意,直说便无味,借‘寒鸦’、‘日影’为喻,命意既新,措词更曲。”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龙标‘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与晚唐人(孟迟《长信宫》)‘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犹绕御帘飞’,似一副言语,然厚薄远近,大有殊观。”
施补华《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朱庭珍《筱园诗话》:“(“玉颜”二句)用意全在言外,而措词微婉,浑然不露,又出以摇曳之笔,神味不随词意俱尽,所以入妙,非但以风调见长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皆意嫌说尽,不若此首之凄婉也。设想愈痴,其心愈悲矣。”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玉颜’二句,言不及寒鸦,犹能飞入昭阳,带将日影,以见恩情中绝之人,即寒鸦亦不如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首章只写秋意,不堪卒读。次章语语无聊,托兴深远,真风人也。”
【评解】
以委婉含蓄之笔,传哀怨悱恻之思,龙标擅场也。胡应麟《诗薮》称其七绝宫怨诸作“言情造极”,可谓确评。(富)
青楼曲①(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②,
旌旗十万宿长杨③。
楼头小妇④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⑤。
① 青楼曲:乐府《新乐府辞》。青楼,贵显之家妇女所居之处。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观早朝诗》:“绣衣少年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② 白马句:白马金鞍,指羽林郎,皇帝侍卫之士。武皇,汉武帝刘彻,唐人诗中多借指玄宗。
③ 长杨:汉行宫名,武帝游猎之处,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
④ 小妇:少妇。
⑤ 遥见句:写从猎方回,又随侍入宫。飞尘,车马之尘。建章,汉宫殿名,在长安未央殿西,武帝时建。
【集评】
杨慎《升庵诗话》:“含讽感时,意在言表。”
王夫之《姜斋诗话》:“想知少妇遥望之情以自矜得意,此善于取影者也。”
黄叔灿《唐诗笺注》:“白马金鞍,少年得意,鸣筝独坐,闺阁钟情,却联以‘遥见’二字,正如迦叶拈花,世尊微笑,说破便不是。”
王闿运《湘绮楼说唐诗》:“‘白马金鞍从武皇’云云,此即事写情景,与太白‘白马骄行’篇同。彼云‘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则不及鸣筝者之娇贵也。故诗须有品,艳体尤宜名贵。”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楼中小妇之感想,马上郎君之贵宠,皆于言外见之。”
【评解】
白马金鞍,侍从出入,夫婿贵近可知;然从猎方归,又随入值,楼头少妇,徒望飞尘,亦将何以为情?写来似喜似怨,可谓善摹难写之情矣。(刘)
驰道杨花满御沟①,
红妆漫绾②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③。
① 驰道句:写暮春景色。驰道,《史记·秦始皇本纪》:“治驰道。”应劭注:“驰道,天子道也。”此指专供皇帝车马行驰之大道。御沟,皇城外之护城河,亦称禁沟。
② 漫绾:草草梳头之意。绾,盘结。
③ 金章二句:化用古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语意。金章,即金印。绶,系印纽之丝带。《史记·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
【集评】
黄叔灿《唐诗笺注》:“‘金章紫绶’二句,言随从之侈,恩幸之新也。只用赋体,而味自远。”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与《闺怨》同出一手,《闺怨》诗言妆罢登楼,见陌头柳色,悔觅封侯;此诗言妆罢登楼,见杨花驰道中,朝回夫婿,竟拜通侯。二诗适成翻案,以诗境论,《闺怨》诗情思尤佳。”
顾璘《批点唐诗正音》:“此二篇音律雄浑,句法清新,可次《闺怨》。”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白马’一篇,向来解者多谬,至谓极言娼乐之盛者,一发可笑。此皆青楼中人夸张其夫婿之辞,与第二章合看,便得其解。今夫婿白马金鞍以从武皇,而与旌旗十万宿长杨,此时楼上高坐,遥见飞尘直入建章宫去,而夫婿驰蹬其间,何等气概!及至朝回,而金章紫绶,已拜侯矣。与罗敷盛夸其夫婿意同。”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此诗两首,极写富贵景色,绝无贬词,而彼时淫奢之失,武事之轻,田猎之荒,爵赏之滥,无不一一从言外会得,真绝调也。”
【评解】
此承前章咏玄宗近侍之贵宠,从楼头少妇眼中写出,弥觉深婉韵致。(富)
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①,
高调鸣筝缓②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③,
依依残月下帘钩。
① 香帏句:写暮春景色,谓风吹帏开,落花飞入。
② 缓:宽解。
③ 肠断句:谓鸣筝不能传出思念征人之情。
【集评】
顾璘《批点唐诗正音》:“此是拗体,音律凄婉清畅。”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首落句与‘高高秋月照长城’一法,但彼通首用峻调,此通首用缓调,一肖军壮之情,一肖闺房之态。”
【评解】
春暮怀人,断肠不寐,却怨鸣筝不解事。语曲情深,是龙标本色。(刘)
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①,
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
今日公然来浣纱②。
① 钱塘句:钱塘江,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南。是谁家,犹云是甚么人家。
② 吴王二句:相传西施曾浣纱于若耶溪,后为越王勾践所得,献于吴王夫差,大受宠爱。此借以形容浣纱女子之美貌。
【集评】
锺惺《唐诗归》:“味‘公然’二字,似恨似幸。”
贺裳《载酒园诗话》:“此直以西施誉江上女儿,借吴王作波势耳。汉文帝语李广曰:‘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同一语意,用之诗,尤法奇而思折。”
吴乔《围炉诗话》:“此种诗思,宋人已绝。”
【评解】
下二句以西施相比,惜其不遇吴王,乃加一倍写法。此诗笔致深曲,设想奇特,而口语白描,不事藻饰,乃龙标七绝中之别调。(富)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①,
春日凝妆②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①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
② 凝妆:即严妆,谓着意妆饰。
③ 觅封侯:指从军。
【集评】
顾璘《批点唐诗正音》:“宫情闺怨作者多矣,未有如此篇与《青楼曲》二首,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以‘不知愁’故能‘凝妆’,因见柳色而念及夫婿,真得《卷耳》、《草虫》遗意。”
唐汝询《唐诗解》:“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
吴乔《围炉诗话》:“《风》与《骚》,则全唐之所自出,不可胜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兴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赋也。”
黄生《唐诗摘钞》:“以‘不知愁’翻出下二句,语意一新,情思婉折。闺情之作,当推此首第一。”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不知’、‘忽见’四字,为通首关键。”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不作直写,而于第三句以‘忽见’二字陡转一笔,全首生动有致。”
【评解】
“凝妆”上承“不知愁”,下起忽然之悔,使转折处含蓄有力。(刘)
芙蓉楼送辛渐①(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②。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① 此作于贬江宁丞时。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
② 楚山孤:楚山孤峙。写送客之感。楚山,因古时吴楚两国地域相接,故云。下章之“楚云”亦同。
③ 一片句:谓己心光明皎洁,如玉壶之贮冰也。南朝宋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
【集评】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
【评解】
此昌龄谪江宁丞时送辛渐入洛而作,“冰心”、“玉壶”之句,乃自明高洁以慰亲友,而托之比喻,弥觉空灵蕴藉。(富)
丹阳城南秋海阴①,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① 丹阳句:丹阳,郡名,今江苏镇江。《一统志》:“镇江府,隋开皇十五年置润州,唐天宝元年改丹阳郡。”秋海阴,海气沉沉。
【集评】
李锳《诗法易简录》:“此首律中带古,音节甚别亦甚雅,世人徒诵前首,而此首竟多未知者,何耶?”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评解】
此章专写饯别情景,末句以“寒江明月”作比,离情别绪,悠然言外。(刘)
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
舟船明日是长安①。
吴姬缓舞留君醉,
随意青枫白露寒②。
① 舟船句:谓明日解舟,即是长安路上矣。
② 随意句:谓且自看舞饮酒以尽欢,莫管青枫白露,夜深寒冷。
【集评】
王世贞《艺苑卮言》:“王少伯‘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缓’字与‘随意’字照应,是句眼,甚佳。”
黄生《载酒园诗话评》:“莫管夜深,且须尽醉,正流连不忍分手之意。开口却云‘莫道秋江离别难’,自己先进一步说,唐贤诗肠之曲如此。”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叹分手之易远,且追欢于斯须,极和缓有情。”
【评解】
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欢,正为明朝之远别。如此措意,特见缠绵深至。(刘)
听流人水调子①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②。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③。
① 此与以下各首作于贬龙标尉时。流人,有罪而流徙者。水调子,即《水调》,相传为隋炀帝所作,声调最为悲切。
② 分付句:言欲托鸣筝以遣客愁,倒装句也。分付,有交付、叮嘱之义。
③ 岭色二句:谓曲调凄紧,弦为之断,而山雨重重,似亦收来襟上,并作泪痕。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只说闻筝下泪,意便浅。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泳不尽。”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深沉悲痛,觉《琵琶行》为烦。此等真当字字呕心。”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二句谓断肠人之深悲,不啻将千万重之雨,一一收与泪痕。后主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量愁,泪痕收雨,皆以透纸之力写之。”
【评解】
孤舟夜泊,正欲听筝消愁,不期断弦收雨,化作泪痕,使唱者、听者同深沦落天涯之感。(刘)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①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 潇湘:潇水、湘水于湖南零陵合流,称潇湘。
【集评】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为他想出凄其,情更深远。”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王诗尚有《卢溪别人》云云。二诗虽送友所往之地楚蜀不同,而以江上夜月愁听猿声写别后之情,其意景皆同。以诗格论,则《送魏二》诗末句用摇曳之笔,余韵较长;《卢溪》诗末句用转折之笔,诗境较曲也。”
【评解】
因送别而预想其客中孤况,益见别情深挚。(刘)
卢溪①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
溪水随君向北流②。
行到荆门上三峡,
莫将孤月对猿愁③。
① 卢溪:今湖南卢溪县。
② 武陵二句:谓友人于卢溪别后,至武陵溪口登舟北上。武陵溪口,指沅水经武陵(今湖南常德市)入洞庭湖处。
③ 行到二句:想像友人由荆门入三峡情景,三峡多猿,故预嘱其切莫于月下听猿啼而触动离情。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溪水随君向北流’,寓己相送之情与溪水共长也。三四即(上首)‘忆君’二句意反言之。”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无聊慰嘱语,真欲令人堕泪。”
【评解】
此诗历述友人别后所经旅程,“行到”二句,更见深情。通首以想像之词,寄缠绵之思,章法奇绝,用意婉曲,为唐人七绝送行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富)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①,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① 武冈:今湖南武冈县。
【集评】
锺惺《唐诗归》:“与(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别后同明月’一意,而翻脱新妙。”
【评解】
即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而“青山”、“明月”二句,情味尤为绵邈。(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