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喜欢一句诗,总是因为它触动了自己柔软的心,感发自己的生命联想。读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几乎被诗歌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文字深深打动。人生百态,世相纷纭,心海狂澜,跌宕起伏,幽微玄妙,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就拿这首《无题》诗来说吧,就连标题似乎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一种微妙曲折的心态。无题也许就是没有标题,追问一下,为何没有标题呢,是无心去想一个标题,还是想了很久,苦思冥想,殚精竭虑,想不出一个合适的标题,还是原本就不想要标题,随意以“无题”二字了事。若是不要标题,为何不要,都说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就是文章的灵魂聚焦,我们读诗,借助标题可以窥见诗意内核啊。现在竟然不要标题了,我大胆推想,肯定是有心事,不便告知读者,不便直接写出来。那么,心事是什么呢?留下谜一样的诗句,等待我们去体会,去猜读,去感发。
诗歌不是说理的艺术,不以议论分析取胜,但是,诗歌却是可以借助议论融会情感,张扬个性,凸显气势,增进读者对于形象和情感的体验与认知。李商隐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萍聚萍散,悲欢离合,无可预知,不可把控。但是,他的人生沉浮,他的感情经历使他认识到,两个相恋相爱的人,迫于世俗的种种压力,迫于时空的诸多阻隔,相见不易,离别艰难,相聚仓促,相守苍凉。我在诗歌里面等你,你在红尘世俗突围;我在花前月下徘徊,你为柴米油盐操心;我用生命心血逐梦,你让青春容颜憔悴。我在天之涯流浪,你在海之角踟蹰;我在高墙大院深宅苦闷,你在群芳争艳花园低泣。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天命注定还是人为阻拦,门第等级还是才貌般配,出生贵贱还是修养深浅,总之,你我相见相聚万分艰难。也许上天垂青苦命人儿,也许我们费尽百般周折,终于相见一时,不敢相信,真耶梦耶,迷离恍惚。眼前是你吗?眼前又是我吗?怎么你的眼角噙满泪花?怎么你的脸上布满皱纹?一时半会儿,说不完万语千言;三杯两盏,饮不尽悲欢离恨。是的,相隔太远,分别太久,积蕴太深,人事太烦,不见的时候想着要说这儿说那儿,事无巨细,点滴不漏,娓娓道来,无穷无尽。可是,一旦相见,悲喜交加,破涕为笑,顿时幸福到了极点,兴奋,狂喜,陶醉,欢悦,说不出一句话,也不知从哪儿开口,就这样面面相觑,手足颤抖。让时光凝固,让呼吸激烈,让心跳突奔,让耳根清静,让心魂欢畅,让神思千里,让一切感染幸福,涂抹快乐。祝福你我,祝福人生。世事难料,还能相聚,殊为不易啊。可是,欢乐总是短暂,幸福总是仓促,相聚不久,衷肠还未叙完,叮嘱尚没说尽,又要启程,又要分离,万箭穿心,万刀割面,万分难受啊。不知何时再见,不知可否能见,不知身向何方,不知流离几许,一切未知,一切难料,人之于命运,何等无助,何等无奈。
离别很难,又是暮春时节,又是百花凋谢的时候,春风啊,似乎理解人意,轻轻地吹,柔柔地吹,有气无力,生怕伤害了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离人;似乎又有心事,颓靡不振,哀怨绵绵,好比一个闺中女子,经受了无数孤独等待还是没有盼来心上人,哀叹、惆怅、虚脱、乏力,形容憔悴,面色苍白。不比秋风,横扫万物,生猛强悍,毫不留情。挣扎于春风之中的百花,早已凋谢,残枝败叶,红断香消,生命枯萎,楚楚可怜。看花花枝残败,听风东风无力,赏景全无心情,何故?一切皆是离别惹的祸。一对相恋相爱的人,千方百计,千回百折,好不容易相聚,不到半刻,又要离别,迫于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压力,流离远方,分隔天涯,不想走却不得不走,一旦走又千难万难,就这样犹犹豫豫,延宕时光,一分一秒都在受罪,一言一语无不伤怀。春风无力烘托出离人饱受相思煎熬,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百花凋残烘托出离人心怀伤痛,意趣寥然,形容憔悴,痴心不改。春天本是欢乐景,娇弱残败显悲情。
离别之后,自然相思,不随时间久延而减淡,不因空间阻隔而断绝,不因两不相见而淡漠,相反,越是分离,越见情深,越是久长,越显心切。诗人想到春蚕,一生吐丝,毫不倦怠,恪尽职守,直到生命的终点。诗人又想到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直到流干泪水,燃尽生命。两种生活现象,用来比喻相思情长,至真至切,形象生动,意味无穷。“丝”谐音“思”,一语双关,言此意彼。说春蚕吐丝,实乃比喻人生相思。蚕不死,丝不尽。“泪”字拟人,说蜡烛流泪,其实比喻相思煎熬,泣泪成血,烛不尽,泪不止。对于相爱的两个人而言,思念何等强烈,何等执着,又是何等悲壮。爱就意味着倾尽心血,无私奉献。爱就意味着生命不息,思念不止。爱就意味着赤诚一心,无怨无悔。
其实,这两句诗,人们也常常引用过来描述一种职业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牺牲自己,成就大家。最典型的莫过于教师,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比男女之爱恋更强烈,比父母之疼爱更真挚,比菩萨之怜爱更慈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计报酬,毫无所求,热烈真挚,动人肺腑。每每读到这个句子,想得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教师的爱心。爱在人间,爱在学生,爱在天下,正是因为有无数的教师像春蚕一样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学生的心灵才能健康发展,学生的人格才能日渐健全。
诗人还想到,离别之后,彼此相思,各在天涯,各自煎熬。说自己晓妆对镜,抚鬓自伤,女为谁容,膏沐不废,痴心不改,一往情深。一幅画面浮现出来,一位女子临镜梳洗,描眉画黛,涂脂抹粉,想打扮出青春风采,想展示出最美形象,可是突然发现,如云秀发增添几根白发,如霜两鬓显见岁月无情,心思一时陷入苦恼沉思,与云鬓俱变的还有自己的青春容颜,如水东流,如花凋谢,如树苍老。人生能有几度春秋,青春能耐多少消磨,想起一句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的,谁不想挽留时光,谁不想永葆青春,谁又不想守候爱情,可是谁也不能阻挡时光的流逝,一切都会随着时光而苍老。孔子叹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诗亦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面对此情,诗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一个“但”字表明诗人的忧虑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此为关键,伤心伤神。一个“改”字暗含岁月无情,人生有恨,青春憔悴,爱情杳渺之苦忧。诗人还想到浪迹天涯、游走江湖的自己,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独自对月伤怀,对蜡垂泪,对风诉苦,时而吟咏清词丽句,时而露出愁眉苦脸,时而仰天一声长叹,时而神思缥缈不定,整个状态就像一个失魂落魄、穷愁潦倒之人,饱受风霜冷寒的侵袭,饱受相思愁苦的折磨,无人诉说,无法排遣。“夜”已经很深,还不能入睡,心事重重,忧心烈烈。只能“吟”诗敲韵,消愁解闷,消磨时光。“月”已经很冷,比月更冷的是男子的心境。因为漂泊无依,因为相隔遥远,因为相聚无缘,因为相思如月。注意一个“应”字,是推测,是女子从自己的角度推想对方。她想,我是如此思念对方,梳妆打扮,容颜憔悴,备感伤心,想来对方也应如此思念我吧,他肯定会步月吟诗,临风伤怀,以至夜深人静,月落西天,还在庭院徘徊,还没有安然入睡。对面落笔,情思曲折,更见凄苦。两句诗结合起来,完整地表达一对情侣昼夜相思,肝肠寸断的痛楚,读来令人悄然动容,令人生死恍惚。
既然不能相见,无由聚合,可又相思入骨,痛断肝肠,只能托之于梦,或是请之于神,希望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自己联系对方,宽慰彼此,了却心愿。诗人说,对方(应该是女子)居住在海上仙山——蓬莱仙境,距此不远,可以托付青鸟殷勤来往,传书送信,沟通双方。显然,这是一种梦幻,或者说是一种呓语,近乎天方夜谭,荒诞至极,但是,无理而妙,痴语深情,恰切表现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急切思念。给人感觉,似乎灵魂出窍,情飞千里,神驰海外,直抵女子身边。千山万岭阻隔不了绵绵思念,万水茫茫阻隔不了刻骨相思。隔天隔地,隔山隔海,永远隔断不了你我的思念。诗句用典,神话虚诞,固然浪漫,同时也传达一份隐忧,不能相见,无以释怀。说女子居所,宛如海外仙山,暗示女子既貌若天仙,又虚无缥缈,说路程不多是假,遥不可及是真,女子不可遇亦不可求,何谈相聚?何谈亲近?表面上可托青鸟传情达意,实际上海天茫茫,人仙悬隔,不可交接,无由往来。诗句透露出寒心彻骨的绝望与悲凉。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反衬出骨子里的失意与无奈。
一段相思苦痛,一段缠绵时光,一段分离哀曲,定格在文字间,定格成凄凉美。不知道诗人是在说自己,还是在隐藏一段心曲;不知道诗人是在表达希望,还是在宣泄痛苦。我们读诗,也许不一定知道诗人的人生际遇,爱恨情愁,但是,我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只为一段美丽的相思,只为一份真挚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