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译序

根据我的看法,中国加入世界文学行列,自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的《狂人日记》始。从那以后,八十年来,中国大力介绍世界文学,其国别之多、作家之众,简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并世稀见。

在所有被介绍的外国大作家中,泰戈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新文学的创作。他并且亲自来过中国,访问过很多城市,发表过很多讲话。他毕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满腔的热情。年轻的时候,他曾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到了老年,又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临终前,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的抗战。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曾预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复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位伟大的哲人。

但是,中国对泰戈尔的介绍,还不能说是没有遗憾。

最大的遗憾,我认为,就是我们还没有出版翻译过他的全集,像莎士比亚、高尔基等等一样;其中也包含着对他的散文介绍不够。泰戈尔的诗歌、短篇小说、戏剧、长篇小说等已经介绍得比较充分了,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则尚少介绍,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不说这是一件憾事吗?

白开元同志是一个有心人。他看准了这个遗憾,决心用行动来弥补,选译了这一册《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从这30篇散文中,泰戈尔的散文风格一览无余。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我过去曾在一些文章中讲到泰戈尔。我认为,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哲学家。他把诗歌创作和哲学思想水乳交融地糅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连他的短篇小说都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那样浅显,而是充满了诗情,洋溢着哲理。至于他的散文,也表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少数类似政论的文章以外,同样是诗情与哲理流露于字里行间,有几篇本身就是优美的抒情诗。

我在这里想特别提出一点来谈一谈。泰戈尔虽然生长在一个非常富于哲理与幻想的民族中,他的文学创作也继承了这一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然而在八十年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印度古代的仙人。他关心自己民族的兴亡,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抗议英国的鸦片贸易,抗议法西斯的横暴,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关心周围的社会,同情弱小者、儿童和妇女,歌唱世界大同。所有这一切都表露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既是低眉慈目的菩萨,又是威猛怒目的金刚。他这些优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认为,泰戈尔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这一本散文选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我相信,中国读者会与我有同感的。我就是怀着这样一个信念,写了这一篇短序。

季羡林

1990年9月4日

  1. 本篇系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笔者编译的国内第一本泰戈尔散文选所作的序,当时此书仅有30篇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