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回到大唐,她不过是那个要爱的女子
香染的胭脂雨纷纷,引得后人论古今。
——题记
她原本有个很吉祥的名字——武如意。
那年,她十四岁,活泼漂亮,被选进皇宫封为才人。皇帝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她很喜欢。一夜尽欢,清晨,李世民望着被底娇娃,睡态慵懒,面容粉嫩,越看越爱,赐名武媚娘。
她虽自小丰衣足食,可哪里见过皇宫里这样的排场,不由得得意非常。但喜新厌旧对皇帝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不久,李世民看中了别的女子,不再搭理她。
武媚娘伤心哭泣,难道自己就这样老死宫中?她要改变皇上对她的态度,要做一个被宠爱的妃子。
一天,武媚娘洗去铅华,换上素服,去拜见正受宠的才人徐惠。她问:“姐姐,皇上为何冷落我?请姐姐指教。”
徐才人没想到一向行事张扬的武媚娘姿态如此谦卑。她沉默片刻,直言道:“其实,论色,你比我强。可是,以色侍君不久,以才事君才久。”武媚娘低头想了片刻,深鞠躬道万福,走了。
从此,她认真读书,不再做一只徒有外表的花瓶。后来,她遇到了太子李治,他被她的才华打动。最后,她用才华获得了想要的一切。
武媚娘的爱情,很多人也曾经揣测过。这个一生被权力萦绕的女人,是否有过爱情?其实,女人的绽放大多是因为被爱情的养料滋养。武媚娘也不例外,她毕生的绽放,无不是在爱情的基础上。
可她的爱人究竟是谁?
自然不会是唐太宗。爱情讲究一个真心,如果武媚娘爱的是李世民,又怎么会在他病重时,与侍疾的太子李治眉目传情,由此情根深种?尽管,她做了李世民十二年的才人。但十二年,对于她和李世民来说,不过是他们生命的交集,却无关感情。
唐太宗死后,武媚娘被迫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她深深思念着太子李治,写下一首充满哀怨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有人说她是为了脱离感业寺,把爱情当成了跳板。二十几岁的她,何尝想过要什么权力,她渴望的只是一份感情。只是,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谁会承认她的爱情呢?
还好,成为唐高宗的李治是一个长情的男人。他和武媚娘在感业寺相遇,泪眼相对,诉说相思。李治回宫后,再也不顾祖宗规矩,不顾群臣反对,一心迎娶心上人进宫。他要给她名分,给她宠爱。他爱江山,更爱美人。
李治始终是一个一往情深的丈夫,但是他身体不好,只得把朝政交给武媚娘来处理。想象着无数个夜晚,长安城里的皇宫中,他躺在卧榻上,看着聪明能干的爱人,果敢地批复奏折,一定是安心而骄傲的吧?而她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还能为丈夫分忧解难,她一定也是快乐的吧?
因为爱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彼时的武媚娘,并非想要揽过什么权力,她只是要做一个好妻子,把国事当成了家事。丈夫身体羸弱,她来帮他决断,这何错之有?抛开世俗,他们不过是一对相扶相持的夫妻。
武媚娘嗜花成癖,李治便在皇宫里种满她喜爱的各种花卉。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日子,整个皇宫姹紫嫣红。爱一个人,倾一座宫。
多少月下花前,有着李治和武媚娘相拥相携的身影,那对深情凝望的男女,才是他们本来的面目——尘世中的恩爱鸾俦。
李治死后,武媚娘还保留着赏花的习惯。每到春日,她常常在花园中望着一园春色发呆。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身边没了李治的身影,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黯然心伤处,她让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后,蒸成花糕,赐给群臣,用来怀念已经远去的爱人。其实,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武则天,却是孤独的。
没有了爱人的呵护,她必须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才能给儿子一地阴凉。
李治临终前留下遗诏让儿子继承皇位,并在遗诏中称:“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妩媚,定格在李治驾崩的那一刻,武媚娘的名字也改成了武曌,从此变成一副冷冷的君主模样。
没有了很多很多的爱,武曌便要很多很多的权,才能完成爱人临终的嘱托,让大唐繁荣昌盛,方不负他的深情厚爱。
她做到了。
八十二岁的则天大帝,一生看尽长安花,在诵经声中缓缓闭上双目,与丈夫团圆去了,身后留下一块无字碑,功过任由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