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广结善缘得助多

5.广结善缘得助多

此时的宁波仍在民国政府的统治之下。1937年日军在侵占京、沪、杭之后,直攻徐州、武汉,企图以军事和政治两手逼迫蒋介石求和,因此对浙东一隅暂时无力鲸吞。宁波于是暂逃浩劫,得以偏安东南,直至1941年沦陷。但期间敌机频繁的空袭,仍使宁波遭受重创。

然而,民国政府统治下的宁波,却并非一片净土。唐家及亲戚一行人辛辛苦苦到达这里,却赶上镇海口(宁波的出海口)封锁。

事情是这样的,自日军进攻上海起,民国政府以“防止敌舰侵入计”为由,强令征用全国各地轮船公司的轮船、趸船沉塞港口航道,阻止日军进一步侵入长江和沿海各港。日军占领上海后,派飞机、军舰多次骚扰,进攻镇海和宁波。国民党宁波城防司令王臬南当即下令,将招商局一艘三千六百吨的“新江天”轮沉入甬江口,为日军进攻宁波设置障碍。次年,又袭用50多年前中法战争镇海之役中抗击法国海军侵略的办法,在甬江镇海入口处的海底打了一道梅花桩,各桩用铁链连锁,作为第一道防线。后因客货轮船无法进出,在梅花桩中间开了一个口子,能容千吨以下轮船进出。

愚蠢的抗敌战略,致使无数难民、旅客滞留。那时甬沪线客货需在镇海口外上落和装卸,往来宁波需用小轮船驳运。当时往来镇海宁波间的有“景升”、“镇海”、“新宁余”、“新永安”、“天马”、“岱山”等六艘小轮船。为了谋取垄断暴利,六家联营,不肯增加每天航次,尽量超载客货,大发国难财。而宁波航政办事处对此不闻不问,不加任何干涉。

举目无亲的一行人,川资路费也所剩不多,由于滞留宁波的难民、旅客很多,旅社、客栈一房难求。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浮现在唐云眼前……

唐云与佛有缘,这是一起喝酒、谈笑时大和尚若瓢给他下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在走投无路之际,唐云想到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杭州净慈寺通过若瓢认识的一位高僧——宁波延庆寺静安长老。这位静安和尚也是懂画、爱画的方家,曾经收藏了唐云六尺四条屏,两人颇为投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上了延庆寺的山门。

延庆寺,位于宁波南门,是著名的“四明古刹”之一。始建于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时称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改名延庆寺,为天下讲宗五山之第二。不仅是宁波地区有影响的宗教建筑,还是名人流寓和学者讲学之所。历朝各代多有兴废,建筑坐北朝南,有天王殿、大殿及后殿,占地五千余平方米。

那时,延庆寺有僧众百余人,静安长老正是该寺的方丈。他原本在苏州定光寺任方丈,是在原延庆寺方丈圆寂后,才受托赴甬接任的。

正所谓,广结善缘得助多。

唐家人及亲戚一行十四口,得到了静安方丈爽快的接纳,以及寺监亦幻师傅妥善的安置。就这样,一家老小在宁波有了栖身之地。寺里每餐为这一家人开两桌饭菜,都是素斋,却还管唐云酒喝,安排得很是殷勤周到。

一路的奔波,小昆吾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从大哥唐云身上,看到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广结善缘”。

僧人们晨钟暮鼓,早晚课经,参禅悟道,让13岁的小昆吾在延庆寺看到了另外的一种生活。灵桥方向时不时传来的爆炸声,被远远地隔在禅门之外,使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佛国仙境之中。他也乐得在庭园小径之间读书,在禅房看大哥写字作画。

唐由之13岁时留影

得到佛门庇护的唐家一行人,在延庆寺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终于,镇海口可以放船了。唐云与静安方丈依依惜别,就要启程去上海了,此别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见。临行前,他把在延庆寺借住期间画的画以及携带来的画,总共一百多幅都拿出来,请静安方丈挑选喜欢的留下,以表感激之情。

小昆吾知道,这两个月里大哥唐云专注于作画,这些画凝聚了他极大的心力,画得张张精彩,都是彰显“杭州唐伯虎”国画功力的佳作。然而,静安方丈不仅一幅画都没有留下,反倒塞给唐云二百块银元。他说不是不喜欢这些画作,出家人不应贪恋外物,这些画还是留到将来做唐云一家人在上海安身立命的资本吧!

静安方丈收留唐家十四口在寺中白吃、白喝、白住了两个多月,不仅不计回报,临别还赠予盘缠。如此大度,处处彰显出家人慈悲为怀、淡泊外物的修为。小昆吾看在眼里,感佩在心,他充分领略了佛教大师、大德高僧的风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