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君子立文以道,不亦乐乎

序一 君子立文以道,不亦乐乎

李顺通

与典齐相识已数多年。典齐渊学博识、谈吐风趣、待人宽和。闲暇时,幽默惹逗、妙语连珠、信手拈来,浑然若淘童状。然典齐治学,进而立文,循道而行,着意追求,痴迷于茶饭无味,刻意于词语美妙,非达意而不罢手,其行、其文、其道,跃跃然纸上,文采绚丽,令人赏叹,别是一番真性情也!

典齐立文以谋,讲究“势”。势,文道之纲也。因情立体,因文择势,势以不尽,为之上。典齐谋文,善审“势”借“势”。如《晋赋》借山西自然地势,鸟瞰于上,俯视于下,“文势”天成,“势”则难敌。又常筑“势”,如《煌煌阙殿行(中华颂)》喻“中华”以“阙殿”,以广袤国土为“基”,以五十六个民族为“柱”,以历史文化为“脊”,将国土地理、民族文化、浩繁历史筑为文章布局之壮宏大“势”,自会高屋以建瓴,文“势”如破竹也。

“势”有“文势”,有“句势”。典齐在句势上尤下功夫。

同以《煌煌阙殿行(中华颂)》:“周江河为怀抱,江河绕庭三匝”“含山岳于襟胸,山岳嵩呼五堂”“击乾坤于否泰,乾坤荣昌为上;笑云壤以幻变,云壤皆归土泥”“取初心于逆可,初心须臾无悔;知著微而慎省,著微则弃则扬”。句含江河山川,文覆家国社稷,意被做人处世,何等“气势”!文中以连续“故夫”强势递进,致“语势”滚滚,“语势”如山,使人震撼。由衷于“势”,“势”犹未尽,则文之大“势”成也。东汉刘祯曰:“文之体势,实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典齐讲究“文势”,非一人也,然不可多得者也。

典齐立文以“策”,讲“凝练以预”。凝练,文道之魂矣。凝以聚意,练拙为精,斟酌反复,往循不已,策文以预者为上。典齐策文选句,预查预课,不吝繁复,下足功夫,不凝不练不舍。《山西赋》写壶口瀑布,数临实地徘徊察考,殚精竭虑,精刻细琢,最后仅“叠瀑团花,金鼓荡雷碎壶口;髻钗断浪,龙漕梳流流不息”两句,将瀑之层叠、浪之团滚、雷鼓般轰鸣之“动”与汇入龙漕水流之“静”这一奇观反差展述无遗,使写壶口瀑布者几于无声。写关帝庙,“关柏銮枝偃月缺”句,一个“偃月缺”,将关公功过概括,令人击节!《黄河娘母(黄河颂)》,用“讪讪离去”“寞寞隐消”“怏怏无语”“冥冥暮薄”,赋历史以动态,将旧事物消退之无奈活凸纸上;用“鼎刻铭以铜锈”“史褒贬以流觥”,将数千年厚重历史轻轻带起,炼于笔下,赋以形中。其文字拿捏功力可见一斑。这种策先意识、策意能力,以及策文以预功夫,绝非一时寒暑所能成就也。

典齐立文以“韵”。韵,文道之“神”也。韵则当先,循而有序,抑扬顿挫,含而不露;继能读者渐入,情趣益浓,慢嚼细品,喜不自禁,至至爱,至不可拔,为上品。典齐号为“妙趣”,实文如其人。一方钟鼓大赋荡漾华丽典雅,一方诗词妙趣豪放婉约无限,在“神韵”方面独辟一角,美不胜赏。《水调歌头·问西游》云“人妖何别有?举棒问苍天。霄宫玉帝已久,可该我轮班?十万天兵不够,作弄团泥玩偶,琼饮略尝鲜。扶醉掉身去,不忘数金丹”,活脱脱将猴儿调皮顽韵尽道字里行间,也彰显笔者童乐。《燕山亭·风筝儿》云“最是牵扯重重……只怕线儿,不与做,犹生已死。怎替。莫自悔,揭痕敷痛”,初恋人儿之缠绵,跳跃而至,婉约凄苦,荡魂动魄,牵扯之中,真不知何以了了。最难得的是谨守韵则,不出“雷池”半步,就真不易了!

典齐立文,在“韵”外,还不失为“妙”。《劝酒行》云“笑为牛羊挡屠夫,干他一千三百杯”“黄钟大吕声本稀,何不长醉掩耳行。圣贤自苦无人知,举杯咣当充傻楞”句,蹈太白的《将进酒》妙境,于生活现实中另辟一番天地,引得众多酒士喝彩。《心相静》通篇以“一”起句,四十八个“一”,句句言静,句句有景,清词丽韵,妙不可言。且将每四句组第二句开头二字,做下四句组起始,文末句的开头重叠在文首句起始,“顶针”“回环”手法,用至毫巅,将“静”之境、“静”之神、“静”之韵推向极致。有此“妙人”构思成此妙文,当典齐真风采矣!

“星辰沉浮,大道浩然;一足踏出,决然既然。即使时光会碎裂抛离,当坚定着本能不忘初心时的向往,时光依然会流淌不断,将一路坚忍化蝶破茧。”此为典齐诗句,当典齐风范。他常将新作送我,聊成文之乐,时如春风拂面,眼炯炯如炬,要放出光来。偶谈写作之累,抠文炼句,致有时疲累不得不歇手,后竟又做了下去。文当丝丝呕心作,烛泪斑斑句方成。作为兄友,我痛心潸然,无奈至极。今作此文,一作序,二推介《沧桑且踏歌》,三解诉“无奈”之私。其词、其诗、其赋、其道,可谓“沧桑”折曲,非“踏歌”所能涵盖。而一个“且”字,乃典齐真性情也!

谨此。

戊戌端月于并州

  1. 李顺通,山西著名学者、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