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关于命运,有位俄罗斯女性这样说过:命运不是神秘的外在力量,而是人的内在储备和时代的基本倾向两者精确演绎的结果。

这种说法虽然笼统——人的内在储备包括哪些,时代的基本倾向又该如何界定——却为我们审视前人人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切入点。拿萧红来说,几乎在她所有重要的人生节点上,我们都可以发现个人意志和时代倾向的共同作用:少女时期的萧红个性倔强叛逆,加上受到新文化运动后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思潮的影响,逃婚和离家出走便成了她顺理成章的选择;萧红本就同情弱者和穷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共产主义理论、苏联模式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又促使她自觉走向了为无产阶级代言的左翼文学阵营;萧红的理想是挣脱家庭主妇式的命运,做一名时代新女性,但她骨子里又有操持家务和照顾他人的天性,因此她既离不开爱情和婚姻,又害怕生命力被它们所耗损,感情之路注定难行;萧红受鲁迅影响很深,抱持的是启蒙文学观,主张作家为暴露人类的愚昧而创作,在文学工具论盛行的抗战时期,她将不可避免地遭到边缘化……当然,这只能是大致思路。人生毕竟不是各种内外因素加减乘除的结果,也不是能用几个词语、句子或段落概括主题的故事。人的内心复杂善变,时代的倾向又多棱多面,两者交错演绎出来的,更可能是一地支离破碎的命运断片,其中一些甚至可能彼此龃龉相互矛盾。而这,正是我放弃线性叙事,试图以大量细节拼接萧红一生的原因。

书中细节全部来自萧红本人的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文章、回忆和访谈。对存在两种或以上不同说法的细节,我尽可能客观地做了辨析,但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伪,读者也许会有自己的判断。

书中所有引文,除萧红作品外,均由注释标明出处。萧红的作品,绝大部分引自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萧红全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萧红十年集》,书中则不再标注。感谢这两套文集的编者和出版方。

虽经多次修改,书中恐怕还是会有因学识不足导致错漏和不当之处,真心希望能得到指正,也欢迎读者和我交流探讨。

  1. 编者注:本书中的引文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一些文字的用法与现行规范不同,为尊重原文起见,均保留原貌,并非错误。如“的”作“底”,“像”作“象”,“的”“地”“得”不分等。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