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骨”
最近,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以90多岁的高龄重登话剧舞台;李雪健在一部电视剧中三分钟之内没说一句台词,全凭高超的表演技巧征服了观众;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不少老演员集中饰演众多角色,受到极高的评价。人们都称赞这些演员是“戏骨”或者“老戏骨”。
那么,什么是“戏骨”?
据说,“戏骨”一词最早出自对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赞美,是说他们的表演,形态风流,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演技高超,演什么像什么。
但是,这样说我认为似乎还欠点火候。因为这个词的关键在“骨”字上。我琢磨着,之所以称优秀的演员为“戏骨”,就在于他们的表演深入骨髓。演技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骨髓的。他们的表演也能深入到观众的骨髓,从而打动人心,演员与观众从骨子里产生共鸣,久久难以忘怀。这种功夫,是真功夫,不是哗众取宠的花招。
“戏骨”往往不分主角和配角。有些主角不一定能达到“戏骨”的水平。反而有些配角演技特别高超,被观众和导演尊称为“戏骨”。“戏骨”往往也不以年龄为标准,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很年轻时就成为“戏骨”,而有些演员演了一辈子戏,也没达到“戏骨”的水平。
有“戏骨”就有“戏肉”。如有的演员和“戏骨”在一起饰演角色,自称是“戏肉”,形容自己与“戏骨”配合默契,骨肉不分离。
戏有“戏骨”,国有国魂。鲁迅是伟大的作家,逝世后其棺木上就盖着“国魂”的大旗。
现在的问题是,“戏骨”的片酬真的是“骨瘦如柴”了,而“小鲜肉”与那些颜值高的演员的报酬却高得离谱。据传《人民的名义》中那么多“戏骨”的片酬加起来还不到4000万,尚不及一位“小鲜肉”在一部戏中挣的钱多。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不满。
但我却没有听说过哪位“戏骨”对报酬不满,因为他们不是为钱而在这部戏中饰演角色的。“小鲜肉”的片酬高得太出奇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尚有几千万人口正在脱贫之时,一位年轻演员演一部戏就挣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不仅使广大群众的心理难以平衡,而且将新老“戏骨”置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