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阿豺

第17章 阿豺

临危受命 远见卓识

阿豺

A Chai(417~426年在位)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阿 豺

阿豺是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政治家、吐谷浑王。史书上或又作阿柴。有雄才大略,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国势逐渐走向兴盛。晋义熙十三年(417),其兄树洛干卒后,继为吐谷浑政权第九代王。为吐谷浑政权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折箭遗教"的专训。

临危受命 漒川称王

吐谷浑民族,原属中国古代辽右鲜卑的一支。西晋时,首领涉归受封为鲜卑单于。涉归有二子,庶长子名吐谷浑。因草场狭窄,与嫡子部落马斗相伤引起纠纷,率部迁徙。西晋永嘉末年(313)前后,吐谷浑率部从阴山辗转南下,逾陇山,至枹罕(今甘肃临夏境)。继之又向今西漒山(又称西倾山)地区的洮河流域发展,占据了今甘南、四川西北和青海南部地区。自此吐谷浑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漂移生活,开始定居下来。

吐谷浑到甘、青、川边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是东汉末年大动乱后的羌人,他们零星散居,互不统属。吐谷浑经过几代王的努力开拓,制伏氐羌民族,并将氐羌纳入自己的政权之下,形成了一个以吐谷浑为核心的包容多种民族的政权。到阿豺兄树洛干为王时,由于不负祖先业绩,苦心经营,有所发展。不过此时吞并了南凉的西秦已十分强大,且向西侵逼吐谷浑。树洛干无力对垒,势力大衰。在西秦不断的军事打击下,为保存实力,树洛干不得不退保白兰(今青海果洛一带),惭愤发病而死。兵盛一时的西秦,闻此乘机攻吐谷浑,占据吐谷浑的立国据点漒川一带,吐谷浑濒临破灭之灾,处境十分危险。

阿豺受命于危难之际。继位后,凭自己的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仅使濒临灭亡的吐谷浑转危为安,而且从此强盛起来,成为一个较强大的民族共同体,称雄西北三个多世纪。

阿豺利用西秦和北凉交战之机,夺回吐谷浑丢失的漒川等旧地,并向西北扩展到弱水以南。阿豺自称为骠骑将军、沙州刺史。继而,又不断稳固政权内部,加强对羌人的统治,完全把诸羌部落纳入吐谷浑隶属之下。史称:漒川诸羌,莫不归附。为阿豺扩大统治范围打下基础。接着阿豺又拓土至龙涸(今四川松藩)、平康(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一带,征服今阿坝地区的羌人。还派人在洮河流域建筑了西漒城。史书记载,西漒城因西漒山而命名,可容纳 400余人。不久又在今青海贵德地区筑起了浇河城,开创了吐谷浑民族筑城的先例。继阿豺之后,吐谷浑广泛筑城,对民族游牧经济商业化的发展,起了特殊的作用。阿豺还派人在黄河上建造"河厉"(又名握桥,或伸臂木梁桥)。是为黄河上游第一桥。

吐谷浑阿豺在嗣位后短短的时间内,很快光复祖先基业,夺回沙、漒旧地,占据洮河流域,称王于漒川。

阿豺还与南朝及周边邻近政权搞好关系。南朝刘宋建立时,阿豺正兼并氐、羌,拓土至龙涸、平康,与刘宋西边的益州相接。从龙涸沿岷江而下,就可至刘宋蜀郡成都。为了能和刘宋结好,又能使手下支持自己的想法。阿豺登西漒山,观垫江源(今白龙江),感慨而言: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可见,阿豺与其兄树洛干一样,把刘宋视为华夏的正宗。宋景平元年(423)二月,阿豺遣 使刘宋。刘宋也以阿豺"慕义可嘉,宜有宠任"之意,封为"可督塞表诸军事、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只可惜未及拜受,于元嘉三年(426)病逝。

扼据要冲 发展经济

阿豺执政时期,吐谷浑不仅发展了传统的畜牧业,而且还发展了商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商业化成为吐谷浑经济的一大特色,这种特殊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吐谷浑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且自阿豺开始逐渐明显。

吐谷浑所活动的地区属青藏高原,其疆域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地方千余里。其境内乏草木,少水潦,四时恒有冰雪,六七月雨雹甚盛,晴天也常风飘沙砾。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吐谷浑经济只能以畜牧业为主。其中养马业最为发达,而且擅于培育良种马,最著名的为龙种和青海聪。这两种马是吐谷浑培育的优良马种,产于青海湖一带。史书上是如此记载的:青海周迴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聪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聪者。

从龙种和青海聪的记载可以看出,吐谷浑人之所以能培育出优良的马匹,是他们长期畜牧经验积累和付出艰辛劳动的结果。吐谷浑不仅将马匹用于生产、运输、战争及交换生活必需品,还以其高超的驯马术,训练出会跳舞的马,这种马能随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旋转自如,因此,"舞马"也就成了吐谷浑的宝马,在与中原王朝贡赐外交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阿豺在位时期,中国大地南北对峙已形成,特别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对南朝通西域是一大障碍。而吐谷浑则地处中西陆路交通要道,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其西可通西域、中亚,西南连西藏,可通印度,东北通向北魏,南接刘宋。因而,南朝经柴达木盆地进入西域的青海路,就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吐谷浑经济繁荣的一条黄金大道。特别是自阿豺开辟的从吐谷浑地龙涸沿岷江入南朝的道路,更促进了吐谷浑与巴蜀江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北方的芮芮(柔然)由吐谷浑境而达益州的河南道的畅通。南朝的丝绸、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经吐谷浑地输入今新疆的鄯善、且末,流向西域、中亚,西域以外的物产也从吐谷浑境流入中原。

吐谷浑国内建立起的许多草原城堡,供沿途客商歇脚、中转,同时吐谷浑在中西贸易中还充当翻译和向导的角色。史书载当滑国(哒)的使臣去南梁时,其语言待河南人译然后通,这里的河南人就指的是吐谷浑人。丰厚的商业利润,使吐谷浑国内形成许多富商大贾。吐谷浑国无常税,调用不济时,便向富室商人征收,这在中国古代所有政权中也是极少见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吐谷浑境内中转贸易繁荣。

折箭遗教 千古流传

阿豺英年早逝。弥留之际,嘱托后人牢记祖业,发扬光大。阿豺不立长子纬代为王,而是选德才兼备的同母弟慕璝为王。临终前,阿豺召集 20个儿子,让每人拿出一支箭,放于地上,然后让其母弟慕利延取其中一支折,慕利延很轻易折断了。阿豺又让慕利延拿剩余的 19支箭捆在一起再折,慕利延怎么也折不断。阿豺训敕道:你们知道吗?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国家社稷就可以巩固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折箭遗教的故事。慕璝继承阿豺业绩,励精图治,使吐谷浑国力日渐富强,由此可见阿豺知人善任、远见卓识的政治品质。

据国内学者研究,今居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及甘肃天祝等地之土族,即为吐谷浑的后裔。今天的土族民族就有信仰护法神箭的习俗,他们把折断的箭当作神物供奉。可见吐谷浑的后裔至今仍保持这个习俗,以示不忘祖训。在今天,折箭遗教的故事对我们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图中华富强仍然具有深刻的教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