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王猛
关中良相
王猛
Wang Meng(325~375)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 --王 猛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治家,宰相。字景略。青州北海郡(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出生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王猛成长的时代,正处于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争割据,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的时候。其中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势力稍显强大。继石勒之后的石虎统治时期,穷兵黩武,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处),不仅实现了自己成就事业的抱负,还成为少数民族政权的著名宰相。
怀抱远大志向
年轻时代的王猛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由于战乱,社会经济凋敝,王猛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可谓家徒四壁。王猛并不被社会战乱和生活困苦所羁绊,依然能够手不释卷,认真研读军事书籍,闲暇时还为家庭分忧解难,上街贩卖畚箕。
王猛是位济世奇才,有时候一些行为还不太被大众所理解,但王猛并不计较,或者刻意去做解释。王猛深知,只要自己大志不移,才华总会被明君赏识。一次,王猛到后赵政权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遇见了后赵侍中徐统,徐统素以"有知人之鉴"而著称,认为王猛是位奇才。就召请王猛做功曹,帮助谋划政务诸事,被王猛拒绝。王猛依旧抱着成就大事的志向,等待出山的最佳时机。
永和五年(349),后赵石虎死,夺权攻杀纷起,以至于一年之中,有 3位君主废立。史书记载,厮杀导致横尸相枕,血流成渠。后赵统治必须推翻。不久,后赵的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夺得政权,并与次年建立冉魏政权。冉闵统治时间不长,又被鲜卑慕容氏所建的前燕灭。王猛所在的邺城落入前燕皇帝慕容俊之手。时北方依旧各族豪强纷纷割据。群雄角逐的结果,氐族豪强苻健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氐族原本是生活在今甘肃东南部的一只少数民族,首领苻洪。东汉末年羌人起义后,大量羌人被内迁关中地带,氐族也在东迁的行列。与关中汉族杂居,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后赵统治时,强迫迁徙苻洪部众十万往邺城以南地方。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也自立为王,因氐族贵族内部矛盾激烈,苻洪被手下毒杀。其子苻健遵嘱率众西归,永和七年(351)占据关中,以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都城,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次年称帝。
永和十年(354)偏隅江南的东晋北伐前秦,荆州镇将桓温得胜后驻军灞上,关中父老手提酒肉,争先恐后前往迎接。王猛也十分高兴,到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便侃侃而谈,一边说,一边还旁若无人地捉掐身上的虱子,引起大家哄笑。桓温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救抚黎民,关中豪杰却无心加入,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答道:您北上收复失地,攻打敌寇,敌寇老巢长安就在咫尺,您不渡灞水攻长安,反而驻扎灞上休整,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归附您。王猛说的一点没有错,桓温对东晋王朝北伐的态度了如指掌,皇帝无心,大臣也不愿意在收复失地的军事战争中,消耗自己的实力,以致失去军权,失去在东晋朝廷的地位。所以听了王猛的分析,桓温十分心虚,许久才吐出了一句: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很快桓温自灞上退兵。临行前,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都护的高职,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并没有接受邀请,而依旧继续隐居读书。
?
执法威严如山
晋永和八年(352),前秦的政权转移到苻坚手中。王猛对苻坚广招贤才、以图大举的做法十分感兴趣,见面后两人谈话又十分投机,于是,晋升平元年(357),接受苻坚的封授,成为前秦政权的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不久,苻坚派王猛前往京师的西北门户始平县(今咸阳市西北)治政。这里因豪强势力强大,长期以来横行霸道,社会秩序混乱。王猛到任后,即刻明法严刑,禁暴锄奸,雷厉风行。鞭死了作恶多端的豪强头目,引起豪强群体的不满,甚至逮捕王猛,押送长安。苻坚不明王猛为什么杀人,所以亲自过问,说: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刚到任,为什么就杀人,是不是太残酷了。王猛答道:我听说有这样的说法,即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陛下信任臣,让臣去一向难以治理的县城,臣就得为您铲除凶暴奸猾之徒。现在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尽残暴、肃清枉法者而要惩罚我,臣甘心受严惩以谢辜负陛下之罪,而眼下是臣在为陛下您严惩不法暴徒,如果为此给我罪名,恕臣实在不敢接受。苻坚觉得王猛所说很有理,于是向大臣们称赞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的人物啊!
王猛政绩卓著,因功升为尚书左丞。升平三年(359),王猛到京兆尹治政,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对犯罪的权豪、贵戚毫不顾忌,毫不姑息,不惜动用死刑。由于王猛执法不阿,精明强干,很受苻坚器重,一年中,官职连升五次,直升到中书令。在苻坚的支持下,王猛又打击了一批有辱法政的贵族豪权,朝政才肃静下来。王猛升至三公的高位。
尽心辅佐明君
王猛以宰相之职,辅佐苻坚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吏治考核标准和举荐用人办法。如果地方官有分科举荐孝悌、廉直、文学、政事者,都要上报到中央一级,然后对被用人加以考核,考试合格者分授官职。被举荐人确有才能,推荐人会得到奖赏,否则受罚。已经在职的官员,也要不断接受考核,要求具备一定的才学,否则也会被罢官。上述办法的施行,有效地提高了前秦各级官吏的素质,形成了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社会风气和治安也为之一变。王猛对这一时期选官用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弊端予以改革,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观念。
为提高前秦的综合实力,王猛注重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开办和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祭祀孔子,宣扬儒教。聘任有识之士执教,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苻坚坚决支持王猛的改革,每月亲临一次太学,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复苏和振兴,士人官僚阶层为政能力也逐渐提高。
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社会经济凋敝,各政权不注重农业生产,都通过战争手段抢夺粮食。对此王猛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因此,荒芜多年的田地重又长出了庄稼,仓廪充实,前秦的国力得到大大增强。
王猛也是一名能带兵打仗的军事家。在苻坚统一北伐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与前燕慕容氏贵族的军事征战中,对大将军邓羌的容忍,更显示了王猛用兵和带兵的艺术,具有政治家兼军事家的风范。由于军事战绩辉煌,至王猛去世前,前秦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给偏隅东南的东晋巨大的压力。值得一书的是王猛临终前,依然心系国家大业,给苻坚留下了铮铮遗言: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遗憾的是苻坚忘却了这句遗言,在王猛死后的第八年,败亡于淝水。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王猛作为一名政治家的非凡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