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孙权
联刘拒曹 雄据江东
孙权
Sun Quan(182~252)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孙 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开国君主。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自小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孙权察孝廉,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后跟随其兄孙策征讨江东。并独自建立政权,为东南社会稳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建吴国 鼎立江南
汉建安五年(200)孙策死时,孙权 18岁,正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时天下兵戈扰攘,四方离散,东汉内政不理、经济崩溃,奸宄竞逐,政权沦落。一名 18岁的少年怎能担纲一方?孙权谨记兄长的遗训:内事、外事不决,问周瑜,以保江东。在周瑜众人辅佐下,于黄龙元年(229)称帝。后联合蜀汉,共御曹魏,巩固了吴国的鼎立之业。
孙权继统江东地区后,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佐。孙权广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都成为自己的宾客。建安十三年(208),孙权由吴郡至京城(今江苏镇江)。时曹操已夺取荆州,沿江而下,投书要挟孙权称臣。面对挥师南下的曹军强大势力,孙权竭力摈弃群臣归降之议,采纳鲁肃、周瑜等人主战建议,拔刀斫前奏案,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表现出相当的勇敢和志气。最终,孙权与周瑜等人筹划作战方案,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火攻曹营,大破曹军。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依靠长江天险,多次击退北方曹魏的军事进攻,势力达于荆州。
孙权谋略兼备,才识过人。建安十五年(210),招抚交趾太守士夑,岭南之地归属自己管辖,轻易取得东南半壁江山。次年,筑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移至秣陵,改名建业(今江苏南京)。赤壁战后,孙权 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尽管鲁肃单刀赴会讨回了三郡,但孙刘联盟出现了裂隙。濡须口(从巢湖东南流入长江的水道)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建立吴魏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攻打樊城,孙权派吕蒙迅速袭击其后方。吕蒙采取了白衣渡江之计。把所有战船改装成商船,选了一批精兵躲在船舱中。船上摇橹的士兵,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扮作商人过江,顺势占领对岸,取下荆州。又在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生擒关羽并杀害,将头颅送给曹操,招致孙刘联盟破裂。魏黄初二年(221),曹丕代汉建魏,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表面臣服称藩,接受魏封吴王称号,实则争取时间巩固政权基础。时刘备也称帝,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在夷陵,刘备大败而逃,不久病逝。孙权巩固了占据的疆土。诸葛亮为了北伐,与孙权讲和。孙权又与蜀汉和睦,在以后的长时期内,孙权坚信蜀汉不致背盟。吴、蜀的长期和好,成为曹操最头痛的问题,也确实牵制了曹魏的进攻。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先后统治江东五十多年。
审时度势 知人善任
孙权雄略过人,更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人尽其材。综观三国时代,东吴胜多败少。这与孙权善于识人纳谏,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政见,能用众力群智的优点是分不开的。孙权认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为鼎立东吴,凡遇军国大事,孙权很少有独断之举,必与属下相商,并且善于识别和采纳好的建议。赤壁之战初期,唯周瑜、鲁肃主战,其余大臣多劝降曹,但孙权还是决定联刘拒曹,最终取得了胜利。孙权采纳大将吕蒙的建 议,在濡须口立坞,与曹军对峙。后又听吕蒙之计,大胆重用陆逊,定荆州,擒关羽。诸事顺利,是与孙权能够和属下坦率地交换意见,勇于改正自己不妥当意图的军政素质密不可分。
孙权善于审时度势,肯忍辱负重,在不同时期对蜀、魏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赤壁之战后,魏军不断在北方施加压力。为此,孙权采纳鲁肃计策,把江陵借给刘备,以对抗曹操。当正在写字的曹操听说此事时,惊讶得连笔都落地了。后来刘备定益州,逐渐强大,而且占据荆州不还,对东吴极为不利。为夺荆州孙权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经过长达五年左右的舌战加兵战,才夺回荆州。刘备称帝,孙权屈身事魏,避免了两线作战。直至曹丕为了控制东吴,要求孙权送儿子孙登到魏国做人质时,孙权才最终断绝了与曹魏的关系,重新建立了吴蜀联盟。
从三足鼎立的风云人物比较,孙权的领袖风范不在刘备之下。被部下评价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孙权集合众多名士的优点于一身,史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也难怪曹操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留下了夸赞孙权的名言。
立足江东 拓展海路
江南地灵人杰,孙权凭借长江天堑和丰富的物产,与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势力,建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占据江东,发展势力。
重用人才,充分利用江南和南下的有识之士,是孙权政权巩固的基础。三国时期的军事争战大多发生在长江天险之北,江东地区相对安定的局面吸引了北方大量人口南下,尤其是东汉末以来的一些豪强大族,孙权热情接纳,十分信任。同时对确有才干、出身贫贱的士族也不拘一格,注意选拔和任用。又根据南方固有的人才分布特点,逐渐和江东、特别是吴郡的豪族地主紧密结合。这些豪族地主处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地区,根深蒂固,势力强大,也愿意为孙权集团的发展尽全力。
孙权通过保护私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经济 ﹐将征伐山越掳来的一部分人口,赐给世家豪族大地主和功臣当作部曲、佃客,并免除其佃客徭役、兵役,调动了军事将领的积极性。孙权还给将领足够的特权,允许将领世袭领兵,保证军事战斗力,奠定了东吴的兵役制度。
孙权在经营江东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人居于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沿岸土地得到大量开发,设置了一些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的农业经济发展显著。
黄龙二年(230),孙权组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海上交通的畅通,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孙权为政期间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