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刘 恒

第2章 刘 恒

贤智温良 无为而治

刘恒

Liu Heng(公元前202~前157)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政治家,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刘恒是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的同父异母弟,其母是薄姬,汉高祖五年(前 202),也就是楚汉战争结束的那年出生。

意外登上帝王宝座

原本刘恒是登不上帝王宝座的。7岁那年,被高祖封为代王,与母亲一起居住在代国的首府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刘恒远离王室咸阳长达 17年之久,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参与王室的权力分配或者争夺。高祖死后,惠帝和吕后执政。惠帝死后,吕后为了专权,对刘氏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四人死于其手,只有老大刘肥算是善终。吕后的行为引起了西汉开国元老的不满。

吕后病重期间,为稳定权力,布置兵权。封吕禄为上将军,居北军,吕产居南军,以防朝中突变。吕后死后,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被掌管国政的丞相陈平和统辖军队的太尉周勃消灭。吕氏势力铲除之时,高祖的儿子当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由谁来当皇帝更为合适呢?元老们在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把名不见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刘恒作为一名长年在外的藩王,在朝中一无心腹,二无威信,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批元勋功臣还在执政,他们对这个年轻皇帝还不一定服气,能把这个年轻皇帝扶上宝座,也能让这位皇帝在不知不觉中消逝。面对这样的一个政治背景,刘恒所能够想到和做到的只有小心谨慎,求得地位的稳固。实际上,刘恒的谨慎执政,对西汉社会从凋敝中再生十分有益。

汉高后八年(前 180),刘恒继帝位,将朝中权力进行分配。以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周勃自知能力不及陈平,请免。陈平独为丞相。开始了黄老无为的统治。在位共 23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

贤智温良 无为而治

刘恒即位时,中央政权尚处于吕氏争权后的动荡之中,各地诸侯王的势力十分强盛,国家尚处于贫困时期,帑藏空虚,民生艰难,工商凋零,亟待摆脱战争创伤。北方的匈奴经常恃强南下,抢掠骚扰,多次威胁京畿关中。对此,汉文帝刘恒沉着应付,首先稳定政局,坚持与民休息的国策,在陈平的辅佐下,奉行黄老之术,使经济逐渐恢复,国家财力不断上升,国库开始有了积存。汉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西汉初年以来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构成了严重威胁。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诸侯国的建议,削弱诸侯的权力,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十分有利。

黄老无为思想是文帝执政以来的国策,所以一直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从前十二年(前 168)起,就把田租由父亲高祖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干脆全免田租。直到景帝继位,才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标准。汉初,除了向百姓征收田租外,还有算赋,就是人头税,也是老百姓一项很重的负担。文帝把原来征收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把丁壮年每年服徭役一个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个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了鼓励发展生产,文帝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让皇后亲手养蚕,以作示范。对当时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文帝在其父高祖废除酷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刑苛法。秦法,一人有罪,父母、妻子、同族相坐,甚至把犯罪人的妻子拘为官府的奴婢。文帝元年(前179),下诏废除了这项律令。十三年(前167),一位十分精通医学的齐人,名叫淳于意,因犯了罪,要处以肉刑。他的女儿上书文帝,希望能够替父受刑。文帝很受感动,下诏废弃肉刑,以加鞭笞代肉刑。后因为鞭笞数太多,有打死人的现象,于是,又减少了鞭笞数。

文帝还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十四年(前166),郎中署长冯唐向文帝说,汉法有赏轻罚重的弊端,并且举例陈述。说的是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守官魏尚,在报告战功时,由于所报比实际斩获数少6 个,就被判刑下狱。文帝听后觉得冯唐所说极有道理,于是,恢复魏尚的职务,还奖励了冯唐。这种有错就改,不怕收回成命的做法,对于一个封建国君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经过文帝的治理,出现了"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刑罚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广开言路 勤俭纯朴

汉文帝7 岁起就被封到山西代地做藩王,17 年中与其母相依为命,及至24 岁即位,又小心谨慎处世。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逆境的磨练,培养了文帝勤俭纯朴、体恤民情的个性,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躬行俭约的皇帝。

文帝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开创了察举制度。即位后就向天下征求直言,希望时常体察民间疾苦,真正了解民情。还在永明殿上设有进善旌、诽谤木和敢谏鼓,鼓励和奖励群臣上书言事,进谏议政。一名叫贾山的人,呈献了借鉴秦朝、专门讲治乱的报告《至言》。贾谊提出了"驱民而归之农"的办法。对纳谏中涌现出来的能人,给予提拔重用。贾谊、晁错、张释之、周亚夫等都是或敢于直言、或身怀才能的人。如晁错就是通过"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推举做官的,后成为著名的青年政治家。文帝的做法对文景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具有开创之功。

文帝孝而有善心。即位当年,就下诏赈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对8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给米、肉、酒。90 岁以上的老人,除了赐给米、肉、酒外,还增加了帛、絮。当关东官吏宣布这项诏令时,人们感到十分好奇,争先恐后前往,就连老弱病残都不例外。

文帝节俭敦朴,严于律己。在位期间,很少增添宫室、苑圃、车骑、服御。文帝经常穿黑色质地的服装,宫中的帷帐也无纹绣,身边的妃姬都不许穿曳地的衣裙。原因是黑色的织品工序简单,纺织容易;帷帐不需要刺绣,更节省;衣装不曳地,省料。总之,一切都围绕着"节省"二字。

文帝反对厚葬,陵墓修在长安附近灞水的旁边,称做灞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品。还嘱咐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改嫁。后元七年(前157),文帝病逝于长安未央宫,庙号太宗,谥文帝。其子刘启继位,即景帝。由于父子二人治政时,社会繁荣稳定,百姓没有负担,路不拾遗,步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称为"文景之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