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西文化差异·民族定向
无论我们加入了哪国国籍,我们的民族没有变,也不可能变,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不会变,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是Chinese。不承认自己的民族和不承认自己的父母同样有罪。
英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念及文化传统极为不同。到了英国后我常感叹英国人对于中国知之甚少。而中国人对英国的了解也几乎是永远地停留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里,回国出差时常有人问我伦敦是不是雾很大,实际情况实在是大相径庭。伦敦经过上个世纪中叶后的治理不再有雾霾,蓝天白云使这个包容着世界文化的大都市魅力无穷。
随着佳佳对英国的生活和学校的全面适应,她开始学习、吸取、接受这异国他乡的文化。她的小脑筋开始和她记忆中的中国进行对比,她觉得她是这个国度平等的一员,但又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两种文化、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矛盾和碰撞使她开始产生困惑。
协调好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
几乎每个孩子幼时都有惊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我非常喜欢观察孩子怎样在自然的环境里学语言。出于本能,对于学语言,孩子要比大人耐心得多、顽强得多,他们会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重复最简单的话,他们有非凡的记忆力,加之口形的可塑性,可以把第二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好。偶尔看到国内有些报纸报道某某孩子到了国外如何迅速地学会了英文,吹得像是神童,其实这实在是一般现象。尽管不同的孩子学语言有快慢差别,但比起成年人,只要有语言环境,孩子们都是学语言的天才。有些和我一样的中国留学生把孩子接到英国后首先担心的是英语,于是忙不迭地在家里教孩子英语。其实是歪嘴和尚念经,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的英语虽然暂时比孩子好,但毕竟是在非英语环境下成年后学成的,虽然能应付自如,但永远甩不掉不纯正的口音。孩子一旦到了英国,就应该把学英语的事交给学校,家长没有必要在家里画蛇添足。孩子一般最相信父母,特别是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的孩子,对于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语言本来就持怀疑态度,这时如果父母拔苗助长,用自己那半瓶子醋的英语给孩子在家开小灶,只会给孩子造成困惑,甚至会导致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语音习惯。
出于这点明智和自知之明,我只认真教过佳佳一个英文单词,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上学第一天必用之词:toilet。半年以后,佳佳的toilet自然比我说得纯正多了。其实中国孩子到了英国真正的问题不是英语而是汉语。如果一个从中国来的孩子学了英语却丢了汉语,岂不可惜?!佳佳一到英国,我们就有一个不成文的家规:在家说普通话。佳佳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从学校回家,妈妈就给她上中文课。
取决于家教,有的在海外生活的中国孩子竟然也会以讲中国话为耻。尽管会讲流利的英语自然可以在国人面前炫耀,但在英国实属理所当然,并无特别之处。说到这里,插两句闲话。无论在英国或是回中国,偶尔听说某人出国几年,回来后竟讲不惯汉语了,我实在是惊奇得很,再一听此人的英语,也同样难以听懂。如此也就难怪了,此类人属语言能力特差那种。好在我的女儿始终以自己能讲流利的普通话为荣。我们三口人回国探亲时,全家人都为佳佳纯正流利的普通话感到吃惊。我的两个弟弟特别喜欢这个小侄女,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逗她,所以商定如果佳佳中文讲不好就要为难她。而佳佳讲中文时非常仔细也非常努力,绝对不夹带一个英文词,她的两个叔叔都不得不点头称赞道:“这小姑娘是行。”
直到现在,虽然英语已经变成了佳佳的第一语言,但佳佳在家总是很习惯地和我们讲普通话。而且在见到别的中国人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她总是先讲汉语,如果对方习惯讲英语她再改讲英语。对于明明英语不如汉语,却不肯和她讲汉语的人,孩子难免有一种由衷的失望。在这方面,不知我是否对孩子有偏激的影响。回首往事,我仍庆幸女儿始终保持了极强的汉语听说能力。我注意到有些朋友的孩子往往是在青春期最需要和父母交流得到长辈的引导时却和父母中断了交流。其原因是孩子的英语水平大大超过父母,而父母的汉语水平大大超过孩子,于是双方无法实现在同一水平的沟通。
当然,在国外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孩子学中文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中国字难写难认,初学时的学习台阶很陡,孩子一旦适应了英文这种拼读语言,很容易对学中文丧失兴趣。佳佳也不例外,虽然英语进展神速,但学中文却步履艰难。对于她来说,中文最难的是同音不同字,再就是字和词的区别。英文是以字母组词,而中文则多一个层次,笔画组字,字再组词,而字又可以是词,所以中文的词汇特别丰富,而且特别容易繁衍,表达能力极强。我和太太颇费了些琢磨才悟出这个道理,教佳佳中文要强调词汇,这样同音不同字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所以组词造句是很重要的练习。然而,佳佳的一些造句虽略显“天才”之一斑,却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仅举两例,以示孩子学中文之艰难。
难看——妈妈长得不难看。
挣扎——我觉得挣扎这个词很好造句。
国内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见了我女儿的杰作,一定会气得背过气去。不过她中文字还是写得挺工整漂亮的。
民族意识培养不可少
英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都要求外国来的孩子取一个英国名字,主要是为了让英国教师们叫起来方便,当然这是自愿的并不强求。而佳佳自尊心很强,绝对不能容忍别人改她的中文名字,因为这名字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共同给她取的。当然,这也有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和太太都比较保守,对那些到了英国后不久就立刻入乡随俗全家都取了英国名字,大卫、凯瑟琳什么的相互称谓的新潮派颇有微词。其实叫什么名字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海外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的民族定向问题却是一件大事。
转眼佳佳来英国快两年了,已是说得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在夏初的一个周末,我们照例长途跋涉去自由市场买菜。佳佳习惯地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聊。孩子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们父女之间一场重要的谈话。
“爸爸,我们在这里是外国人,而我们所说的外国人却不是外国人,对吧?”
“对的,这里是英国,所以英国人是本国人,而我们和其他国家来的人,像阿拉瓦热叔叔,都是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而阿拉瓦热叔叔是巴西人。”
“可是我们学校有的小孩儿长得一点都不像英国人,但他们却说他们是英国人。”
“这是可能的。说是哪国人,是指国籍并不是指民族和种族。”我尽量以最简单的语言向女儿解释这个对于她来说并不简单的问题,“比方说这里有黑人,有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并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英格兰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或者他们的祖辈来到这里工作定居,后来他们加入了英国籍,于是就变成了英国的公民,或者说英国人。”
“那比方说黑人,他加入英国籍以后他就不是黑人了?”小姑娘有点被绕糊涂了。
“他当然仍然是黑人,但他是一个英国籍的黑人。一个人的国籍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人的种族和民族是不可能改变的。一个国家可以有许多民族和种族,像我们中国除了汉族,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一个民族或种族也可以在许多国家。比方说我们中国人,Chinese,就遍布全世界。但是有一点,孩子你千万要记住,你是中国人,Chinese。”我越发意识到这次谈话的重要性。
“我就是这样想的。可是我们学校有几个印巴小孩儿,就说他们是英国人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印巴人。”
“是的,这些孩子也许把他们的国籍看得比他们的民族高一等。但这可要不得,这会使他们失去自尊,使他们在这个接纳他们的国家里自觉低人一等。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陷入自我矛盾中。”我越讲越复杂,但是女儿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