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新的平台
网络是散布言论的绝佳去处,发现这一点的不止保罗一个人。网络俨然成为世界范围内各政治团体发展的重要平台。从利用脸书在美国开展竞选活动的巴拉克·奥巴马,到“占领运动”中的快闪一族,再到收获了大量网络粉丝的意大利喜剧演员及政治名人毕普·格里罗,这一系列事件都能说明,评判价值是非及事件影响力的战场正逐渐转移到网络世界。在过去的十年间,保罗等数千名网友将以往的民族主义运动阵地,转向了脸书、推特以及YouTube。他们是第一批懂得利用网络的政治团体。极端组织遭到主流媒体平台的围追堵截,无法在公众面前宣扬主张,因而十分珍惜这个全新的平台带来的机遇。例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白人至上主义组织“风暴”和“雅利安兄弟会”都曾在Usenet及电子公告栏系统BBS创建并经营过热门的组织团体(事实上,“风暴”组织是以做网站起家的)。据亚历克斯a排名(美国一家著名的统计网站流量排名公司)显示,极右翼党派英国国家党的网站流量明显优于工党或保守党。“鲜血与荣耀”(Blood and Honour)是乐坛极端新纳粹分子的集中地,不仅在YouTube上有多个公开权限的主页,还有不少隐蔽的在线论坛。“风暴”的网站(stormfront.org)上有个经久不衰的论坛,会员人数多达30万人,且会员之间的发言量将近一千万条。此外,推特尤为受到新纳粹分子的欢迎,这些用户常常使用带有数字“14”至“88”的用户名,“14”代表的是“14字箴言”——捍卫白人存续及白种儿童的未来;“88”代表的是字母表中的第八个字母“HH”(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据伦敦国王学院的调查表明,偏爱推特的新纳粹们不仅仅是为了宣扬政治理念,搞宣传那一套,更是为了维持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在推特搜索栏随便一查,便不难发现这样的言论——“若要拯救白人必先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14/88!胜利万岁!”一些民族主义者会加入儿童聊天室或表面无害的雅虎群组,例如盎格鲁-撒克逊历史讨论板在英国民族主义分子中就颇受欢迎,其中有数百名用户会化名为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或者“哈罗德”的名字,一齐讨论如何建立更纯粹、更白种化的英国。2007年年初,法国极右翼民族主义党派“国民阵线”,成为第一个在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虚拟世界中建立办公室的欧洲政党,这一举动引发了诸多抗议浪潮。同年,该团体的虚拟角色在参观游戏中的清真寺时,故意坐在《可兰经》上,并打出了反闪米特族的标语,之后又启动黑客脚本,自动驱逐了该建筑中的所有虚拟人物。据犹太人权组织“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统计,截至2013年,全网约有2万个运营中的“仇恨网站”(hate websites)、社交网络群组及论坛,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网络世界已然成为种族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避难所,在此极端政治分子得以发声,宣传政治理念并号召支持者们加入。
尼克·洛莱斯,反歧视团体“希望而非仇恨”的负责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效力于反法西斯主义团体。尼克对我说:“网络给予了每个普通人接近右翼分子的机会,这在十几年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网络也改变了以往民族主义者的人口特征,尼克继续解释道,这些人已不再是过去那些穿长筒靴的光头党了。如今的民族主义者们趋于年轻化,时间充裕,且都是“科技通”,这便足以让他们快捷且轻易地在网络世界中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好,比如像保罗这样的极端分子。
在这群新兴的网络极端分子中,最臭名昭彰的非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莫属了,而他也就是曾在2011年7月的挪威恐怖袭击中杀害了77人的右翼极端分子。毕业之后,布雷维克曾从事过客服工作,但由于自身有电脑编程方面的天赋,于是就开始了码农事业。当时20岁出头的布雷维克,每天花费数小时阅读网络博客和文章,多是关于白种人即将灭绝及“文化马克斯主义”对欧洲文化产生的威胁等等内容。之后的布雷维克开始相信,伊斯兰教势力将会逐步取缔欧洲,唯有暴力抵抗才能压制伊斯兰势力的崛起。
在发动恐袭的前几年,布雷维克曾以安德鲁·贝里克的化名写下长达1516页的宣言,标题为《2083:欧洲独立宣言》。其中部分内容为个人传记,另一部分则是实战指南,他坚信一场种族大战即将打响。宣言的大段内容都是来自网页的复制粘贴(之后布雷维克在法庭承认,许多资料都是摘录于维基百科),内容源可谓兼收并蓄,上至17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下至英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布雷维克还大段引用杰里米发表于《泰晤士报》主题为多元文化主义的文章。
对于如此量级的恐怖袭击来说,这些行径极为反常。挪威警察安全局表示布雷维克没有同伙,事件全程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像极了“独狼”(lone wolf)的作风。“独狼”这个称谓的走红,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汤姆·梅茨格的“倡议”,他认为要想成功躲避侦查,新纳粹的同胞们不要抱团,应单独进行暴力行动。《“独狼”恐怖主义——理解正在崛起的威胁》的作者杰弗里·D.西蒙认为,“独狼”是所有恐怖主义分子中“最具革新、最有创意而又十分危险”的一个群体:组织内部没有三六九等的层级限制,也不受特定意识形态的束缚,然而他们也不必担心组织是否会解散。更重要的是,无须与他人交流这点,让人很难在人群中找到他们的身份。在西蒙看来,随手可得的大量信息源催生了“独狼”群体的兴起。过去的十年间,“独狼恐怖主义”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09年胡德堡枪击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有人猜测,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抗议。
布雷维克就是典型的“独狼”,而与其他“狼”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布雷维克痛恨多元文化主义,他坚信社交媒体(尤其是脸书)会协助他所在的白人群体实施一系列抵制多元主义的行动。社交媒体为政治宣传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还可以借助平台拉拢世界各地的同好。布雷维克希望能与同道中人散播他的宣言,并以此为方针继承民族主义的大业,要是更有甚者能成为他的信徒,模仿他的言行举止就更好了。于是,布雷维克借由两个脸书账号,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极端分子虚拟社区,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现有成员数千名,坐标横跨欧洲大陆。在《2083》宣言中,他写到为找到这些人,花费了无数心血,过程虽然枯燥,却也是完成计划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现在在用脸书找各种各样民族主义话题的群组,向里面每一位成员发邀请加好友…啊啊啊啊啊啊啊我要疯了(哭)…每天找三四个小时,找了整整两个月,天呐,没想到他妈的这么无聊(微笑脸)。
布雷维克不停地发送申请、加好友,然后收集邮箱地址。
2011年年初,他的列表里已有数千个脸书好友,之后就开始在一些博客网站发帖,其中一个就是挪威著名的右翼网站document.no,他曾对里面许多抨击伊斯兰教的文章回帖留言。据南方贫困法律中心透露,2008年10月布雷维克以“year2183”为登录名注册了“风暴”(Stormfront)的账号,截至2011年6月,他总计收集到8000个“高质量”的邮箱地址。布雷维克坦承:“毋庸置疑,这是个极为枯燥的活儿;然而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方法能比这更简易地直接接触到全欧洲的民族主义分子。”
在布雷维克的眼中,互联网遍布着机遇。他提到,如果想动摇大众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维基百科是个很合适的平台——只需对词条的内容进行微调即可。布雷维克通过射击游戏《使命召唤》来锻炼射击技巧(他也喜欢玩《魔兽世界》),并且建议他的同伙们使用匿名浏览器Tor来躲避政府的追查。在宣言《2083》的结尾处,布雷维克呼吁所有的爱国主义者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网站、博客、主页,要像脸书一样上档次……这样才能好好地对组织进行包装”。
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1年7月,一夜之间,向来振臂高呼的布雷维克突然销声匿迹了。他的社交媒体也再没更新过。7月22日早上,布雷维克在YouTube现身,发布了一个号召同志殉道的视频;几小时后,他又向脸书收集的1000多个邮箱发送了宣言《2083》;当日下午3点25分,他在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外用自制炸弹发动袭击,导致8人死亡,之后又在乌托亚岛开枪射杀69位当时正在参加夏令营的挪威工党青年。
究竟有谁收到过《2083》,目前无人知晓。已知在英国收到邮件的人数为250人,其中部分人与布雷维克的交集点在于,他们都关注了一个英国热门脸书主页:2010年初,布雷维克曾用某个小号在该小组主页点过赞。此外,他还在《2083》中对该主页的运营表示十分赞赏。而这一切,也是保罗引战之旅的开端。
2009年11月5日,美国胡德堡军事基地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3名士兵死亡,32人受伤。事件嫌疑人为该基地精神科医生尼达尔·哈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