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辑本《范文正公诗余》。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125],追旅思[126]。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说明

《花庵词选》题作“别恨”。此词写羁旅相思。上片写景,隐逗离情,下片直抒乡魂、旅思。笔底秋色,寥廓多彩,一扫衰飒之气。

集评

沈际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

——《草堂诗余正集》

又曰: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反言愈切。

——《草堂诗余正集》

又曰:“欲解愁肠还是酒,奈酒至、愁还又”,似此注脚。

——《草堂诗余正集》

彭孙遹曰: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金粟词话》

许昂霄曰:(“酒入愁肠”二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词综偶评》

张惠言曰:此去国之情。

——《词选》

李佳曰: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

——《左庵词话》

陈廷焯曰:工于写景,层折极多。“芳草”二语沈至。

——《词则》

谭献曰:大笔振迅。

——《谭评词辨》

唐圭璋曰: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

——《唐宋词简释》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27]。四面边声连角起[128]。千嶂里[129],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30]。羌管悠悠霜满地[13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说明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此词作于守边时期,抒写了边塞秋色与将士的戍边之苦、思乡之情、守土之责。情境苍凉悲壮。

集评

彭孙遹曰:“将军白发征夫泪”,亦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金粟词话》

先著、程洪曰: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

——《词洁》

谭献曰:沈雄似张巡五言。

——《复堂词话》

刘永济曰:此词虽有思妇之情而无怨尤之意。盖抵御侵略,义不容辞,然征夫久戍,亦非所宜。故词旨虽雄壮而取境却苍凉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唐圭璋曰:起叙塞下秋景之异,雁去而人不得去,语已凄然。“四面”三句,实写塞下景象,苍茫无际,令人百感交集。千嶂落日,孤城自闭,其气魄之大,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加之边声四起,征人闻之,愈难为怀。换头抒情,深叹征战无功,有家难归。“羌管”一句,点出入夜景色,霜华满地,严寒透骨,此时情况,较黄昏落日之时,尤为凄悲。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大笔凝重而沉痛。

——《唐宋词简释》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132]。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133],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134],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135],谙尽孤眠滋味[136]。都来此事[137],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说明

一本题“秋日怀旧”。上片感秋,下片愁思。描绘秋夜寒寂,而能气象阔远;抒写消魂柔情,而能淋漓沉着。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