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唐]文益[1]

1.雪霁辞去,地藏门送之。问云:“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2],万法唯识[3]。”乃指庭下片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云:“在心内。”地藏云:“行脚人,着什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4]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地藏语之云:“佛法不恁么?”师云:“某甲词穷理绝也。”地藏云:“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

【注释】

[1]文益(885~958):余杭(浙江余杭)人,唐五代著名禅僧,法眼宗创始人。七岁出家,曾经参学于长庆慧棱,久不契,后得法于罗汉桂琛。南唐国主李氏对他礼敬有加,将他迎至金陵说法,后移住健康清凉寺。文益曾作《宗门十规论》一卷,痛论当时禅家之流弊,并提出“明事不二,贵在圆融”与“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主张。法眼宗主张强调禅旨与净土思想之融合,并以喜好颂古闻名,其宗风为“般若无知”“一切现成”。《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郭凝之编。

[2]三界唯心:指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一切诸法都是由一心变现的。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五:“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三界生死、十二缘生诸法都是虚妄无实的,全是由一心所作。但是关于“心”的解释,性、相两家有不同的诠释。在法相宗,“心”指的是阿赖耶识;在法性宗,“心”指的是如来藏之自性清净心。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三义,即:(一)二乘之人谓有前境不了唯心,纵闻一心,但谓真谛之一;或谓由心转变,非皆是心。(二)异熟赖耶名为一心,拣无外境,故说一心。(三)如来藏性清净,理无二体,故说一心。

[3]万法唯识: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识,心的别名。

[4]窘(jiǒng):窘迫,处于为难境。

2.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若未得如此,三界可爱底事,直教去尽,才有纤毫,还应未可,只如汝辈睡时,不嗔[1]便喜,此是三界昏乱,习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乱,盖缘汝辈杂乱所致。古人谓之夹幻[2],金即是真,其如矿何。若觑[3]得彻骨彻髓,是汝辈力,脱未能如是观察,他什么楼台殿阁,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

【注释】

[1]嗔:生气,发怒,三毒之一。其他两毒是贪和痴。

[2]夹幻:夹,掺杂,夹杂。幻,空虚,虚幻。

[3]觑(qù):窥探,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