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太阳

两个太阳

转眼又到了年关,朔风紧起,瑞雪纷飞。这漫天的飞雪,好像预示了明年会有惊喜的丰收一样。后周的农民们兴奋地看着天上飘落的雪花,看着看着,地里就生出了绿色的苗,一片一片地,向远处铺伸而去,绿的叶,红的花,还有黄澄澄的果实……

农历年就要到了,老百姓们贴春联,挂纸灯。年年辛辛苦苦,代代混混沌沌的平民百姓,又迎来了几天快乐的时光。

“过年了!过大年了!”农历腊月三十这一天,大家吃呀、喝呀,玩呀,乐呀。折腾了整整一夜,天快亮了的时候,大人和孩子们才疲惫地躺下睡去了。

初一一大早,天刚放亮,两匹快马,一前一后,自北向南飞驰而过。到了京城都没有减速,直接向皇宫奔去。身后留下的尘土,就像刚刚放过鞭炮的烟雾一样,很久都没有散去。

最多也就是半个时辰,消息传遍了整个汴京城——契丹联合北汉,倾巢出动,要在周世宗刚刚过世的第一个春节期间,灭掉后周。消息就是这两匹马传来的,它们带来了镇州(河北正定县)和定州(河北定县)的紧急军事情报。

汴京的军民义愤了:这不成心不让咱们过好年吗?马上出兵打呀!狗日的,谁要是不想让咱老百姓过好年,他自个儿也甭想过好年!

一时间街巷扰攘,人头攒动起来。

后周朝廷赶紧召开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果断决定:立即派重兵前往抵御,主帅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担任。

正月初二一大早,由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主将,殿前都指挥使韩令坤为副将,带领先头部队,先行出发,直奔前线。赵匡胤也将率领主力部队,于初三这天全体开拔。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才慢慢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

可是到了初二这天,慕容延钊刚刚出兵不久,汴京城里又有新的传闻了,说是明天大军出发之前,要先立点检作天子。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得沸沸扬扬。汴京城就像开了锅一样,一时间,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很多人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到有人来了,才赶紧停住,装作无事的样子,慢慢地分手散开,各自走了。

赵匡胤赶紧跑回家去,紧张而又不能自主地看着家人说:“外面议论纷纷,现在怎么办才好?”赵匡胤的妹妹(满世界都误传为姐姐,本书作者考证当为妹妹。详见第十八章)正在跟赵匡胤的老娘包饺子,二话没说,拎起擀面杖就朝赵匡胤的头上砸去,一边砸还一边大声骂道:“你好没出息呀!大丈夫遇事应当自己决断,跑到家里问女人,想吓死我们是不是?你嫌咱妈活得年岁大了,不吓死她你不甘心哪!”赵匡胤一溜小跑儿,逃出了家门。这回饺子是包不成了。赵匡胤同志的这位辣妹子,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恐慌,撂下饺子皮和饺子馅,紧急带着老娘,还有其他家人,偷偷躲进了一家寺庙,连擀面杖都忘了放下,还拿在手里呢。

初三一早,赵匡胤率领大军开拔,行军速度好像不快,直到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才走出不到四十里路。按说出兵迎敌,应该兵贵神速才对,但是这次出兵,怎么行进得这么迟缓?

赵匡胤遇到了麻烦。

刚刚离开京城不远,队伍里就吵吵嚷嚷地闹腾起来了。兵将们都在议论纷纷,说弄这么个小孩子,连拉屎还得让人帮着脱裤子呢,怎么能当皇帝呢?我们为他流血牺牲,恐怕他连感谢都不懂,那咱们不是白干了吗,谁的性命是大风刮来的?哪个员工干活,不希望得到老板的奖赏啊?咱们还得靠这个养家糊口哪!

赵匡胤感到情况复杂,害怕军心不稳,打算暂时休息一下,先慰抚一下军心,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再整顿部队,继续进军。反正前军慕容延钊也还没有快报传回来,用不着太急。

中午时分,人身疲惫,兵将的情绪,自然稍微稳定了一些。可就在这时,一句更可怕的话语,像传唱歌曲一样,迅速在队伍中散布出来。“大大的太阳底下,又出了一个大大的太阳。两个太阳互相挤撞,挤得整个天空,黑光磨荡……”

不得了了,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军中登时一片哗然。大家赶紧都仰起头来,一起朝天上看去。“哪呢?给我指指!”“刚才呀,现在没了。”“可不是吗,别说两个,连一个都没了。阴天了,太阳都躲到云层后面去了。”“你看见了?”“没有。”“那你看见了?”“我也没看见。”“那谁看见了?”“苗训。”“别人都没看到,怎么就苗训看到了?”“刚才咱们都没注意呗。”“看走眼了吧?”“你才看走眼了呢。人家是天象观测大师。”“别乱开玩笑。”“谁跟你开玩笑,人家最会看天象,老有名了。”

至于天上的两个太阳,是苗训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还是用哈哈镜看到的,谁都不会知道究竟的。反正古代那些有特异功能的人,都有秘密武器使用。为了保守行业机密,也为了保持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他们不会自己泄露机密。就像现在的魔术师一样,给你变戏法看,可以;告诉你怎样变戏法,不可以。

苗训不止是位杰出的观象大师,还是个传媒高手。他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两个太阳之后,又把这则“重要新闻”,在军队里迅速公布出去。苗训找到了赵匡胤的贴身秘书楚昭辅,用散文的方式,眉飞色舞地描述了一番,说得唾沫星子直溅,喷了楚昭辅一脸。最后,才神神秘秘地对楚昭辅说:“这是天命,天命不能违背。违背了天命,是要遭到上天惩罚的!”

楚昭辅自然希望自己的主子一步登天,自己也可以顺便得利。但他不敢直接跟赵匡胤说,就把苗训的说法,偷偷告诉了赵匡胤身边的传令官李处耘。李处耘又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赵匡义又赶紧带着李处耘一起去找赵普。

赵普这个人,咱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他现在的官位,是归德节度掌书记。赵匡胤是归德军节度使,这是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以后改封的,还给他加了一个检校太尉的头衔。赵普和赵匡胤,两个人现在是什么关系?比方说吧,如果赵匡胤是省长,这位赵普就是省政府办公厅秘书长。省里面不必省长亲自处理的事情,秘书长直接就指派各种人办了就行了。就是需要省长亲自处理的事情,也要首先通过秘书长,由他先来负责布置。安排好了之后,省长再亲自出面。之后的传达、落实之类的事情,也得由人家秘书长去布置实施。

部队一路前行,消息一路传扬。一边传还一边走样儿。如果不是已经到了陈桥驿,而且天也已经黑下来了,这个有关两个太阳故事的编导们,不久就要把它做成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到各种TV里面去播放了。到了陈桥驿以后,大家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有关两个太阳的传说,虽然也只能编排如此了,但是由于《两个太阳的传说》的连续剧太过煽情,兵将们的情绪,早已被点燃得像烈火一样,越烧越热,越热越激昂。

夜,已经很深了,赵普把赵匡义和李处耘让到屋里,没有马上去找赵匡胤,却把王彦升、李汉超、马仁瑀等几位将军找来,大家一起商量应对措施。正在商议的时候,将校们忽然把门拥开,一窝蜂似的冲了进来,还大声嚷嚷着:“我们大家已经商量好了,现在就要先立太尉当天子!然后才能进兵。如果不立太尉作天子,我们立马儿散伙,各自回家!”

赵匡义和赵普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将士们都已经拔出了刀剑。赵匡义马上拉下脸来,严厉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这样,那就赶紧各自回营,管好自己的士兵,要他们回到京城以后,不要烧杀抢掠。这样,京城里人心才会安定,才不会闹出大的乱子来。”众兵将这才散开离去。

赵匡义和赵普又赶紧派赵匡胤的卫队长郭延赟先回京城,告知赵匡胤的心腹爱将石守信和王审琦,让他们准备好在京城里策应。亲信打马扬鞭,一溜烟消失在夜色之中。

石守信当时身任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是殿前都虞侯。两位这次没有跟随赵匡胤一同出征,为了保护京城安全,事先被留在京城里面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