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不二

忠勇不二

南唐中主李璟听说滁州陷落了,赶紧派使臣来见世宗,说是愿意尊称后周为兄皇帝,自己只叫弟皇帝。还答应每年给后周供奉黄金、白银和各种土特产品,希望就此罢兵讲和。李璟的要求,遭到世宗的当场拒绝。李璟一看不行,再派重臣前来,不敢再以弟皇帝相称,干脆以称臣为条件,并且答应增加每年供奉,还顺便带来了两千两黄金、五千两白银和一千匹绫罗绸缎,再加上一些土特产品等见面礼,合计价值恐怕得超过一个亿人民币。还外加五百头牛,两千担酒,说是为了犒劳周师。

人家来打他,他还得犒劳人家?那当然。谁让你打不过人家了,要不然人家接着打。人家大老远来打你,多辛苦呀,容易吗!

周世宗虽然收留了南唐的全部贡品,还是没有答应南唐罢兵休战的请求。紧接着,后周又攻克了南唐在淮北的几座城镇,天长和泰州等,也都相继落在了周世宗的手上。

李璟无奈,派使节赶赴契丹辽国,请求出兵援助,同样答应了很多条件。可是赶赴契丹的南唐使者,中途被后周拿获了。周主因此又给南唐增加了一条试图勾结外族、侵凌华夏的罪名。这时候的李璟,完全已经晕了。又赶紧派宰相孙晟前来讲和,进一步降低条件,说只要允许他继续占有江南,不叫皇帝也行,完全听后周的调度,每年按期把经济收入的相当部分当做赋税交给后周。这次他们又带来了一千两黄金、十万两白银,还有两千匹绸缎。周世宗依然不答应,继续指挥军队攻打南唐。几天之后,光州、舒州(今安徽潜山)、蕲州,还有和州(安徽和县)也都落到了后周手里。

周世宗还把孙晟带到了寿州城下,让他劝说守将刘仁瞻献城投降。孙晟来到了寿州城下,向城上喊道:“坚持住,不要半途而废,失掉臣子大节,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周世宗非常气愤,命人捆绑孙晟来见。世宗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孙晟回答说:“现在虽然冯延巳是南唐的掌权宰相,但我是司空,也算个挂名的宰相。哪有宰相劝说将领背叛主子,投降敌国的?”周世宗听到这里,感慨了一番,下令解开了孙晟的绑绳。

周世宗看到寿州一时难以攻下,命令李谷等继续围困,自己就先带兵回汴京了。回到汴京以后,周世宗论功行赏,赵匡胤晋级为殿前副都指挥使。

由于寿州没有攻破,它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后周新得的几个南唐州县的背后。所以,当世宗回到汴京以后,南唐乘机又收复了淮北的几个州县。世宗觉得这个事情必须有个了断,不能就这样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公元957年的二月,也就是后周显德四年二月,世宗再度起驾,率大军亲征南唐,很快,他又来到了久攻不克的寿州城下。

因为围困太久,寿州城内缺粮缺物,把活人杀掉煮烂当饭菜充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士兵将校们,私自逃跑叛变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可是就在这样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南唐守将刘仁瞻依旧坚守不降。

一天夜里,刘仁瞻的小儿子刘崇谏偷偷越城逃跑,准备向后周投降。一不小心,被守城的小校抓到了,押送到了刘仁瞻的面前。刘仁瞻二话没说,立即命令:拖出去斩首!手下将校都不敢上前劝谏,监军使周廷构实在忍不住,流着眼泪上前苦谏。可是不管他怎么说,刘仁瞻就是不许。周廷构赶紧去找刘仁瞻的夫人薛氏,薛夫人来到刘仁瞻的面前,严肃认真地对刘仁瞻说:“崇谏是我亲生的骨肉,你说我能忍心让你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杀了他吗?但是你不能因私情而废军法,大丈夫更不能因为怜悯自己的儿子而毁伤名节。如果这次你饶恕了他,那么刘氏一家就是不忠之门,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军中将士!”刘崇谏就这样被腰斩于市曹。守卫寿州的南唐将士,很多人都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尽管后周军队不断发起攻势,但是终于不能得手。正在周世宗愁眉不展之际,寿州城门自动打开了。守城监军使周廷构奉命把献城投降的文书,亲自递送到了周世宗的手上。世宗深感诧异,询问事情原委。原来刘仁瞻已重病昏迷,连谁是谁都认不清楚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副守孙羽就假称受了刘仁瞻的命令,写好了这份投降书,委派周廷构送到了世宗的手上。孙羽和周廷构不能像刘仁瞻那样,苦苦地撑持下去。要是那样的话,城里的人很快就会被吃光。

世宗命令把刘仁瞻抬到大帐前,不断欷歔感叹,盛赞刘仁瞻忠勇。还赐给刘仁瞻玉带、锦袍,甚至连自己的坐骑都送给了刘仁瞻。世宗随即下令,赶紧把刘仁瞻抬回城中养病,请名医治疗。世宗还下了一道特别的诏令,称赞刘仁瞻:

“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像刘仁瞻这样忠于职守,大义凛然,坚守臣节的,从古到今能有几位!我这几次亲征南唐,虽然得到了很多土地和人口,但都不如得到一个刘仁瞻。能够得到刘仁瞻,是我南征以来最大的收获!

周世宗授予刘仁瞻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刘仁瞻一直没有清醒过来,几天之后就病死了。

据说刘仁瞻死的时候,重云骤聚,天空一片昏黑,牛毛般的细雨,像浓雾一样笼罩了整个寿州城。刘仁瞻手下的数十名将校,在听到他的死讯时,纷纷自刎,为他殉葬。

周世宗遣使吊唁,追赠刘仁瞻为彭城王。授予他的另一个与他一起守城的儿子刘崇讃为怀州刺史,赐大宅子一座。世宗为了表彰刘仁瞻的忠勇,还把刘仁瞻生前统领的清淮军,改名为忠正军。

南唐李璟听到刘仁瞻的死讯,也追赠他为南唐国太师、中书令,赐谥号为“忠肃”,加封卫王。后来南唐后主李煜接位以后,再封刘仁瞻为越王。

宋太祖得天下以后,又找到了刘仁瞻的另一个儿子刘崇谅。为嘉奖忠臣后裔,特命他做了都官郎中。宋太祖还为刘仁瞻造塑像,放在武成王庙里,配享姜太公。又单独为刘仁瞻立祠,御赐祠名,叫做“忠显祠”。一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后的北宋徽宗时代,刘仁瞻的后代一直都在享受大宋王朝特殊的优待。

忠臣孝子为人敬仰,乃至于此!

这次征讨南唐,赵匡胤再立战功,率精兵两千,攻占了六合(今江苏六合县)。

当时寿州危急,南唐国皇帝李璟,赶紧派同胞弟弟齐王李景达亲自统领两万大军,前往增援。增援部队须从六合经过,遭遇赵匡胤奋勇阻击。赵匡胤以两千兵力,再次战胜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保住了六合。

考虑到南唐增援部队数量众多,周世宗派遣赵弘殷前往六合增援,由于连日下雨,路滑难行,来迟了一些。等到赵弘殷来到六合城外的时候,敌兵已经被击溃,天也已经黑了。赵弘殷让手下将官到近前叫门,告诉赵匡胤,就说是他爹来了!但是赵匡胤为了严守军队守城夜里不能放人进入的军纪,没有给自己的老子开门。赵弘殷只得带着自己的部队,在城外凑合了后半夜。这就是上一章里我们已经说到过的那个历史性场景。

读书导航